论《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的影响
论《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的影响[20191216172610]
内容摘要:比萨人鲁思梯谦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根据著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亲身经历及口述而形成的宏伟巨作,该游记无论对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西方国家,该著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以及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国,该著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文化的传播上,它为中国研究中西方交流以及中国同时期历史的追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马可?波罗游记》;中国;西方;影响
Key words: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China; Western Countries; Influence目 录
引言 1
一、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 1
(一)马可?波罗的生平 1
(二)《马可?波罗游记》的主要内容 2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3
(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传播 3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3
(三)《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5
三、《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的影响 7
(一)《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的传播 7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8
(三)《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中国史学研究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论《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的影响
引言
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长久以来,学者对于马可?波罗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大多学者主要从《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这两块进行讨论研究。由于《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传播较晚,所以学者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重点围绕在该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而在西方世界,《马可?波罗游记》产生了很多实质性的影响,尤其是地理大发现以及中西方文明的融合方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陈开俊、戴树英等人合译的《马可波罗游记》为主要参考书目,对《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探究,以求深入全面地了解《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一、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
(一)马可?波罗的生平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世界的传播,马可?波罗在欧洲也广为人知。他出生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生于1254年,在1324年逝世。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叔父都是威尼斯的巨商,并且两人曾多次前往中国。在他们第二次前往中国的时候,带上了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从此马可?波罗踏上了探寻东方世界的神秘之旅。那么对于马可?波罗的身份到底如何界定呢?
首先,马可?波罗是一名旅行者。所谓游记就是对其游历进行叙述的一种文体,《马可?波罗游记》就是这样一本记载马可?波罗的游行经历的书籍。马可?波罗带着对东方世界的向往同父亲叔父一同踏上东行的道路。书中对不同地方的风景、物产、地方习俗的描述无不显示其作为一个东行的旅游者的身份。杭州城可以认为是马可?波罗最喜欢的城市,对于这个城市他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描述。书中提到“杭州人民的住宅,建筑华丽,雕梁画栋。他们对于这种装饰、画图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建筑物,表现了极大的爱好”。 “假如伫立在离岸一定距离的船上,不仅整个宏伟瑰丽的城市,他的宫殿、庙宇、寺院、花园,以及长在小道上的参天大树,尽收眼底”。这些对于杭州城细腻详实的描写,只有真正游历过这个城市的人才能描绘出来。也只有真正的旅行者才能领略这过往的美丽风景。所以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发现马可?波罗在东行的路上是一位旅行者,而且是一位享受其中的旅行者。
其次,马可?波罗的身份是一位商人。阅读陈开俊,戴树英等合译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可以发现,该书籍对商业的描述占很大比重。在第二卷第四十一章中有关西安府的记载中提到:“这是一个大商业区,以它的制造业闻名遐迩。该地方盛产生丝、金线织物和其他品种的丝绸,这地方都有生产。这里照样还能制造各种军需品。各类食品亦很丰富,并且售价适中”。其他的有关商业的描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还提到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一些国家称这本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书为《马可?波罗游记》,但是在意大利本国,他们称这本书为《百万》。单看书名觉得这两本书的内容肯定毫无关联,但是为什么能够用于命名同一本书呢?翻开书本才知道这是因为马可?波罗在口述其在中国的见闻时总爱用“百万”、“几个百万”、“几十个百万”,用以描述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回国之后的马可?波罗更是腰缠万贯、身价百万,威尼斯人视马可波罗等人为富豪,给他们的住宅取名为“百万第”,又称马可波罗为“百万君”。书名《百万》由此而来。从书中有关商业的描述和《百万》这一名字的由来可以看出马可?波罗是一名商人,而且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最后,马可?波罗还是一名外交家。在《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翻开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画卷时,一个金闪闪的名字立刻跃上眼帘,他就是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世界历史上,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亚洲国家尤其中国并且留下一部重要著作——《马可?波罗游记》的欧洲人,他是中意人民友好的先驱者,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马可?波罗在元朝受到忽必烈大汗的优待,经常伴随在忽必烈左右向其讲述欧洲世界的情况,使得忽必烈大汗从中得到一些有关欧洲的信息。当马可?波罗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由他口述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立马在欧洲世界广泛传播,欧洲人民因此了解了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一股探寻东方世界的热潮应运而生,这使得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拉近了东西方国家间的距离。所以从另一方面说马可?波罗是一名外交家,而且还是一位扬名世界的外交家。
(二)《马可?波罗游记》的主要内容
《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全书分为四卷和一篇序言。《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波罗兄弟东行的经历。两人经过多年的游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其间艰难可想而知。第一卷讲述了各地的见闻,包括从小亚美尼亚到中国上都等各地。第二卷着重讲的是中国国情,先是中央元首忽必烈大汗以及他本人的都城、宫廷、政府,再者是西南行程中各城市的地方见闻。其中针对中国经济繁华、物产丰富的城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他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繁盛状况。第三卷讲的是日本群岛、南印度和印度海的海岸与岛屿。第四卷讲的是鞑靼各王公之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马可?波罗游记》和其他游记不同之处在于,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他旅游途中的故事,更多的是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百事万物。对欧洲来说,这部书是了解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珍贵材料。
《马可?波罗游记》既然是一篇游记,那么它记载的内容就会相对真实,不会出现太多华丽的辞藻,对东方世界的介绍也会较真实,所以它无疑是西方人民了解东方世界的重要书籍。当然马可?波罗作为一个商人,他的话有时会有一些浮夸。尤其是对东方丰富物产的介绍更是显得有点夸大。所以我们如果要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内容作为史料的话,还是要有选择的进行筛选、使用,怀着探寻的观念看待此书。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播时间早、范围广、影响大,是大部分欧洲人竞相阅读的书刊。
(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传播
马可?波罗于1296年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邦之间的战争,之后被虏,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其东行路上的见闻,由鲁思梯谦作笔录形成了这本回忆录,两年之后这本回忆录问世。在欧洲这本回忆录有着不同的名字,意大利称它为《百万》,在英国它叫《马可?波罗游记》。由于此书辗转传抄,不胫而走,手抄本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在欧洲掀起了一股《马可?波罗游记》热潮。“到了19世纪70年代,据统计,约有抄本80多种,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有140多种”。德国的铝合金活字印刷出现后,《马可?波罗游记》在德国得以排版,发行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德文本。此后,各国陆续出版铅印翻译本。到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光翻译本就70多种。到70年代末期出版的翻译本有120多种。到了80年代中期,铅印本的数量已经接近手抄本的数量。对于如此多的手抄本和翻译本,各家又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也有分四类的,主要是看分类的详细程度,种类越多,分的也就越详细。通过对《马可?波罗游记》的手抄本、翻译本的数量及分类的概述,可以看出《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影响甚大。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现如此之多的手抄本和印刷本,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对欧洲最大的影响体现在地理大发现上。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繁盛情况极尽描写,尤其是中国的繁华景象。由陈开俊等人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的描写就十分丰富。在描写南京城时写道“当地生产生丝,并织成金银线的织品,数量很大,花色繁多。这地区稻米丰足,六畜兴旺,作为行猎对象,飞禽走兽十分繁衍”。在描写镇江城、杭州城、苏州城的时候更是极尽其笔描写中国的繁盛情况。当然除了中国,东方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水平,生活状况同样优越。比如在写到锡兰岛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这个岛所产的红宝石,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美丽、更有价值;同样,还生产蓝宝石、黄宝石、紫水晶、石榴红宝石以及其他许多贵重的宝石”。在谈到马巴尔省的时候也写出了该地的繁盛情况,宝石、水晶随处可见。像这样描述东方世界繁华的语言文字还有很多。总之从《马可?波罗游记》中看到的东方世界是一个繁华、美丽、令人向往的地方。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了解东方世界的欧洲人,面对书中记载的东方世界如此繁华与富庶,探索东方世界的冒险思想油然而起,“西欧的航海家、地理学家、君王贵族正是抱着获得东方财富这个首要目的,去进行或支持远航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所以说《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内容无疑为地理大发现打下了思想基础。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都广为流传,著名航海家们更是人手一本。葡萄牙亲王航海家亨利是15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奠基者、组织者和发动者。之所以给他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改进了船舶设计和绘制了地图,而且他还完善了航海仪器。这一系列的贡献翻天覆地的改变了航海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那些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都是运用其积累的知识,并且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亨利具有这么大的成就除了其航海的实战经验外,理论基础更是得益于《马可?波罗游记》,亨利也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的手抄本,并且常带在身边以供翻阅,阅读中潜心研究马可?波罗对东方世界的描述,根据他的行程进行地图的绘制。犹太人克列斯奎斯依据《马可?波罗游记》绘制的加泰隆地图,也对亨利亲王认识东亚和东南亚起了重要作用。地理大发现以哥伦布发现“西印度”为标志。在航海家哥伦布发现“西印度”之前,他曾细心研读过五本书,其中就包括这本《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随身携带的《马可?波罗游记》是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本,如亨利亲王一样,哥伦布也经常翻阅并且用心专研,对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重要内容他做了详细的标记。据统计他做过的边注有264处,共占475行。由此可见,《马可?波罗游记》对于哥伦布日后的航海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地理大发现少不了达?伽马,同样作为航海家的他也对《马可?波罗游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多次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之后,他才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动身前往开辟新航路了。《马可?波罗游记》还对其他许多航海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内容摘要:比萨人鲁思梯谦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根据著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亲身经历及口述而形成的宏伟巨作,该游记无论对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西方国家,该著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以及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国,该著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文化的传播上,它为中国研究中西方交流以及中国同时期历史的追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马可?波罗游记》;中国;西方;影响
Key words: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China; Western Countries; Influence目 录
引言 1
一、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 1
(一)马可?波罗的生平 1
(二)《马可?波罗游记》的主要内容 2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3
(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传播 3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3
(三)《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5
三、《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的影响 7
(一)《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的传播 7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8
(三)《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中国史学研究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论《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的影响
引言
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长久以来,学者对于马可?波罗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大多学者主要从《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这两块进行讨论研究。由于《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传播较晚,所以学者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重点围绕在该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而在西方世界,《马可?波罗游记》产生了很多实质性的影响,尤其是地理大发现以及中西方文明的融合方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陈开俊、戴树英等人合译的《马可波罗游记》为主要参考书目,对《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探究,以求深入全面地了解《马可?波罗游记》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一、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
(一)马可?波罗的生平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世界的传播,马可?波罗在欧洲也广为人知。他出生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生于1254年,在1324年逝世。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叔父都是威尼斯的巨商,并且两人曾多次前往中国。在他们第二次前往中国的时候,带上了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从此马可?波罗踏上了探寻东方世界的神秘之旅。那么对于马可?波罗的身份到底如何界定呢?
首先,马可?波罗是一名旅行者。所谓游记就是对其游历进行叙述的一种文体,《马可?波罗游记》就是这样一本记载马可?波罗的游行经历的书籍。马可?波罗带着对东方世界的向往同父亲叔父一同踏上东行的道路。书中对不同地方的风景、物产、地方习俗的描述无不显示其作为一个东行的旅游者的身份。杭州城可以认为是马可?波罗最喜欢的城市,对于这个城市他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描述。书中提到“杭州人民的住宅,建筑华丽,雕梁画栋。他们对于这种装饰、画图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建筑物,表现了极大的爱好”。 “假如伫立在离岸一定距离的船上,不仅整个宏伟瑰丽的城市,他的宫殿、庙宇、寺院、花园,以及长在小道上的参天大树,尽收眼底”。这些对于杭州城细腻详实的描写,只有真正游历过这个城市的人才能描绘出来。也只有真正的旅行者才能领略这过往的美丽风景。所以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发现马可?波罗在东行的路上是一位旅行者,而且是一位享受其中的旅行者。
其次,马可?波罗的身份是一位商人。阅读陈开俊,戴树英等合译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可以发现,该书籍对商业的描述占很大比重。在第二卷第四十一章中有关西安府的记载中提到:“这是一个大商业区,以它的制造业闻名遐迩。该地方盛产生丝、金线织物和其他品种的丝绸,这地方都有生产。这里照样还能制造各种军需品。各类食品亦很丰富,并且售价适中”。其他的有关商业的描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还提到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一些国家称这本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书为《马可?波罗游记》,但是在意大利本国,他们称这本书为《百万》。单看书名觉得这两本书的内容肯定毫无关联,但是为什么能够用于命名同一本书呢?翻开书本才知道这是因为马可?波罗在口述其在中国的见闻时总爱用“百万”、“几个百万”、“几十个百万”,用以描述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回国之后的马可?波罗更是腰缠万贯、身价百万,威尼斯人视马可波罗等人为富豪,给他们的住宅取名为“百万第”,又称马可波罗为“百万君”。书名《百万》由此而来。从书中有关商业的描述和《百万》这一名字的由来可以看出马可?波罗是一名商人,而且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最后,马可?波罗还是一名外交家。在《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翻开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画卷时,一个金闪闪的名字立刻跃上眼帘,他就是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世界历史上,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亚洲国家尤其中国并且留下一部重要著作——《马可?波罗游记》的欧洲人,他是中意人民友好的先驱者,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马可?波罗在元朝受到忽必烈大汗的优待,经常伴随在忽必烈左右向其讲述欧洲世界的情况,使得忽必烈大汗从中得到一些有关欧洲的信息。当马可?波罗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由他口述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立马在欧洲世界广泛传播,欧洲人民因此了解了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一股探寻东方世界的热潮应运而生,这使得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拉近了东西方国家间的距离。所以从另一方面说马可?波罗是一名外交家,而且还是一位扬名世界的外交家。
(二)《马可?波罗游记》的主要内容
《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全书分为四卷和一篇序言。《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波罗兄弟东行的经历。两人经过多年的游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其间艰难可想而知。第一卷讲述了各地的见闻,包括从小亚美尼亚到中国上都等各地。第二卷着重讲的是中国国情,先是中央元首忽必烈大汗以及他本人的都城、宫廷、政府,再者是西南行程中各城市的地方见闻。其中针对中国经济繁华、物产丰富的城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他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繁盛状况。第三卷讲的是日本群岛、南印度和印度海的海岸与岛屿。第四卷讲的是鞑靼各王公之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马可?波罗游记》和其他游记不同之处在于,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他旅游途中的故事,更多的是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百事万物。对欧洲来说,这部书是了解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珍贵材料。
《马可?波罗游记》既然是一篇游记,那么它记载的内容就会相对真实,不会出现太多华丽的辞藻,对东方世界的介绍也会较真实,所以它无疑是西方人民了解东方世界的重要书籍。当然马可?波罗作为一个商人,他的话有时会有一些浮夸。尤其是对东方丰富物产的介绍更是显得有点夸大。所以我们如果要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内容作为史料的话,还是要有选择的进行筛选、使用,怀着探寻的观念看待此书。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播时间早、范围广、影响大,是大部分欧洲人竞相阅读的书刊。
(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传播
马可?波罗于1296年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邦之间的战争,之后被虏,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其东行路上的见闻,由鲁思梯谦作笔录形成了这本回忆录,两年之后这本回忆录问世。在欧洲这本回忆录有着不同的名字,意大利称它为《百万》,在英国它叫《马可?波罗游记》。由于此书辗转传抄,不胫而走,手抄本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在欧洲掀起了一股《马可?波罗游记》热潮。“到了19世纪70年代,据统计,约有抄本80多种,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有140多种”。德国的铝合金活字印刷出现后,《马可?波罗游记》在德国得以排版,发行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德文本。此后,各国陆续出版铅印翻译本。到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光翻译本就70多种。到70年代末期出版的翻译本有120多种。到了80年代中期,铅印本的数量已经接近手抄本的数量。对于如此多的手抄本和翻译本,各家又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也有分四类的,主要是看分类的详细程度,种类越多,分的也就越详细。通过对《马可?波罗游记》的手抄本、翻译本的数量及分类的概述,可以看出《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影响甚大。
(二)《马可?波罗游记》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现如此之多的手抄本和印刷本,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对欧洲最大的影响体现在地理大发现上。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繁盛情况极尽描写,尤其是中国的繁华景象。由陈开俊等人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的描写就十分丰富。在描写南京城时写道“当地生产生丝,并织成金银线的织品,数量很大,花色繁多。这地区稻米丰足,六畜兴旺,作为行猎对象,飞禽走兽十分繁衍”。在描写镇江城、杭州城、苏州城的时候更是极尽其笔描写中国的繁盛情况。当然除了中国,东方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水平,生活状况同样优越。比如在写到锡兰岛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这个岛所产的红宝石,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美丽、更有价值;同样,还生产蓝宝石、黄宝石、紫水晶、石榴红宝石以及其他许多贵重的宝石”。在谈到马巴尔省的时候也写出了该地的繁盛情况,宝石、水晶随处可见。像这样描述东方世界繁华的语言文字还有很多。总之从《马可?波罗游记》中看到的东方世界是一个繁华、美丽、令人向往的地方。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了解东方世界的欧洲人,面对书中记载的东方世界如此繁华与富庶,探索东方世界的冒险思想油然而起,“西欧的航海家、地理学家、君王贵族正是抱着获得东方财富这个首要目的,去进行或支持远航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所以说《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内容无疑为地理大发现打下了思想基础。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都广为流传,著名航海家们更是人手一本。葡萄牙亲王航海家亨利是15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奠基者、组织者和发动者。之所以给他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改进了船舶设计和绘制了地图,而且他还完善了航海仪器。这一系列的贡献翻天覆地的改变了航海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那些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都是运用其积累的知识,并且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亨利具有这么大的成就除了其航海的实战经验外,理论基础更是得益于《马可?波罗游记》,亨利也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的手抄本,并且常带在身边以供翻阅,阅读中潜心研究马可?波罗对东方世界的描述,根据他的行程进行地图的绘制。犹太人克列斯奎斯依据《马可?波罗游记》绘制的加泰隆地图,也对亨利亲王认识东亚和东南亚起了重要作用。地理大发现以哥伦布发现“西印度”为标志。在航海家哥伦布发现“西印度”之前,他曾细心研读过五本书,其中就包括这本《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随身携带的《马可?波罗游记》是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本,如亨利亲王一样,哥伦布也经常翻阅并且用心专研,对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重要内容他做了详细的标记。据统计他做过的边注有264处,共占475行。由此可见,《马可?波罗游记》对于哥伦布日后的航海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地理大发现少不了达?伽马,同样作为航海家的他也对《马可?波罗游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多次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之后,他才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动身前往开辟新航路了。《马可?波罗游记》还对其他许多航海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lsx/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