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种质多样性调查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整理,先后对南京市7个蜀葵分布点进行蜀葵花型花色、株高花径、生境特点等方面的调查与数据采集。结果显示蜀葵在南京地区主要分布的花型有单瓣型、复瓣型、疏球型、密球型、皇冠型和托桂型六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3.01%、13.20%、10.30%、2.50%、2.80%和8.20%,调查中未发现文献中所提的玉蕊型和绣球型;调查到的花色种类较为丰富,分为单色和双色两类,单色主要分为5大色系:白色系、黄色系、粉色系、红色系和黑色系;还调查了各分布点的生境特点及蜀葵生长状况。
蝴蝶兰无菌苗快速生长条件研究
摘要:本试验以蝴蝶兰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有机附加物(椰子汁)、琼脂的含量及接种密度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通过蝴蝶兰鲜重变化来反应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探讨适宜的蝴蝶兰快速生长条件。结果表明:MS、1/2MS、花宝一号和减半的花宝一号4种基本培养基中,以1/2MS促进无菌苗生长作用最佳;添加椰子汁会促进无菌苗的生长;5.0 g/L的琼脂浓度,无菌苗鲜重增加量最高;接种密度试验表明无菌苗生长量与其密度呈负相关。
蝴蝶兰无菌苗液体培养快速生长条件研究
摘要:以生长整齐一致、长势良好的蝴蝶兰无菌苗为材料,对其液体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分裂素浓度、不同接种量、不同有机添加物浓度及容器大小对蝴蝶兰液体培养快速生长有着不同效应。,在 6-BA培养条件下,生长30d后统计,蝴蝶兰幼苗在6-BA浓度为0.5 mg/L时生长势最好;当接种量为每瓶3株棵时,最有利于蝴蝶兰的快速生长;在蝴蝶兰无菌苗液体培养时,考虑到生产成本,选择椰汁浓度为150ml/L为宜;在培养容器体积为100ml—500ml范围内,培养容器体积为500ml时蝴蝶兰幼苗生长势最好。研究
转cmpldα基因菊花耐旱性鉴定及耐旱机理研究
摘要: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抗逆性较差,易受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磷脂酶 D(PLD),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及碱基交换反应,植物逆境胁迫与PLD表达量有关。本研究对菊花磷脂酶D编码基因CmPLDα的超表达(Z1,Z2)及反义转基因株系(F1,F2)进行20% PEG6000模拟干旱以鉴定其抗旱性。结果表明,正义株系轻度萎蔫,存活率和含水量高于野生型,电导率及MDA含量则低于野生型;反义株系重度萎蔫,存活率和含水量低于野生型,而电导率及MDA含量高于
转rdreb1bi基因草莓花期抗寒性鉴定
摘要: 对5个处于花期的转RdreB1BI基因草莓品种进行4℃、2℃及0℃的低温胁迫,以普通“红颊”草莓进行对照,分析其花期抗寒性的变化。测定其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CAT、SOD活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株系7、8、9与对照植株的MDA含量产生显著性差异,说明株系7、8、9比对照植株具有更好的抗寒性。而在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比对照植株增多。对于SOD及CAT这类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酶活性有更好的表现。
逆境处理下茶树叶片显微结构观察
摘要: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迎霜’为材料,研究4℃低温胁迫、10%PEG模拟干旱胁迫、盐胁迫处理下,0 h、4 h 、12 h、24 h、2 d、4 d、6 d、8 d、10 d时茶树叶片组织结构上的变化;研究茶树叶片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为茶树抗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树的引种以及寻求提高茶树抗逆性栽培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镉胁迫对菊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耐Cd品种‘钟山金葵’和Cd敏感品种‘钟山丹桂’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浓度Cd(50μmol.L-1)和高浓度Cd(200μmol.L-1)胁迫下两者的表观形态、生物量、Cd积累和转运情况以及叶片各项生理指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揭示菊花耐Cd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菊花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且对‘钟山丹桂’的抑制作用更大;两个品种菊花吸收的Cd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下部,地上部与地下部Cd积累量的比值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钟山金葵’Cd积累量和将
阳光玫瑰葡萄花穗的不同整穗长度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目的】为研究不同花穗整形长度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开花前1 周分别留花穗穗尖的3 cm、5 cm、7 cm和留副穗,疏除花穗其余部分,并以不整穗作为对照。盛花期用25mg/LGA3+5mg/LCPPU处理花穗,花后2周用25mg/LGA3+10mg/LCPPU处理。【结果】不同整穗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的果实品质。其中留副穗能显著增加果实纵径、横径、果实单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体系优化
摘要: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青花菜现代育种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降低误选,加快种质资源的创新,游离小孢子培养已逐渐成为青花菜育种的研究热点。本实验以10 份不同类型的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类型及pH 值等因素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的关键因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是诱导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1/2 NLN + 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1/2的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活
青蒿和艾蒿花蕾组培再生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青蒿和艾蒿植物组培离体再生技术。以青蒿、艾蒿的花蕾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对2种蒿属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再生、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阶段的影响。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两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青蒿花蕾MS+0.5 mg·L-1 NAA +1.0 mg·L-1 6-BA,艾蒿花蕾MS+0.5 mg·L-1 NAA +1.0 mg·L-1 6-BA。不定芽再生阶段两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0.5 mg·L-1 NAA +1.0 mg·L-1 6-BA。增殖培养阶段两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
高温胁迫对不同耐受性番茄光合和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番茄耐热品种NT-186和热敏感品种NT-52为材料,分析高温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和花粉萌发等指标的变化,揭示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品种在光合生理和花粉萌发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不同高温处理前后各项指标出现差异,表明不同品种对高温的响应不同,研究结果为耐热番茄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