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cmftl1可变剪切的遗传转化和鉴定

摘要:用农杆菌介导法,以叶片为外植体,将含有CmFTL1的可变剪切(CmFTLastIn1-1、CmFTLastIn1-2、CmFTLastIn1-3)的表达载体导入典型的短日照切花菊‘神马’(Dendranthema X grandif lorum cv.‘Jinba’)中,得到112株抗性植株,SDS提取DNA分析表明CmFT的可变剪切基因已导入菊花中,共获得42株转基因植株。其中叶盘浸染法产生CmFTLastIn1-1植株41株,获得转基因植株7株;CmFTLastIn1-2植株34株,转基因植株1

菊花rna聚合酶iictd磷酸酶1基因cmcpl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摘要:从‘神马’菊花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检索获得菊花RNA聚合酶II CTD磷酸酶(CPL1)的部分序列,进而利用 RT-PCR 和RACE技术从 ‘神马’菊花中克隆得到CPL1基因序列,命名为CmCPL1。该基因cDNA全长3 159 bp,编码955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06.91kD,理论等电点为6.02。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包含两个双链RNA结合域和一个典型的RNA聚合酶II CTD磷酸酶催化结构域,属于FCP1类激酶因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CPL1与茄科的马铃薯StCPL1和番茄S

菊花托桂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分析

摘要:为托桂型菊花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对80个托桂型菊花品种的12个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托桂型菊花花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3.86%(筒状花花冠羽裂数)~47.00%(筒状花羽裂长度)。12个花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89%);除筒状花花冠羽裂数、筒状花数、花径和心花直径外,其他8个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均较高(110%~356%),表明这些花器性状是主要由加性遗传基因控制,可以在早世代进行直接选育。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数量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菊花扦插生根能力的变异及其分子标记关联分析

摘要:【目的】寻找与菊花扦插生根能力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从而为菊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借助SRAP和SSR分子标记对80个切花菊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水平扫描。在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 5.0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关联分析。利用STRUCTURE 2.1软件对80份切花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群体结构分析将80份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有46个标记位点与6个扦插生根变异能力性状关联(P﹤0.01),其中与最大根粗相关

菊花脑同源多倍化过程中tcp家族转录因子的分析

摘要:【目的】在获得了18个TCP基础上筛选出差异较大的一个TCP进行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分析其在多倍体化后的变化模式,进一步探讨菊属植物基因组冲击对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方法】通过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启动子克隆。【结果】18个CnTCP与水稻和拟南芥中的TCP有较高的同源性。二倍体中的CnTCP10和四倍体中的CnTCP9的表达量分别达到43.8和60.8。多倍体化后,有5个CnTCP发生了2倍以上的变化,其中4个(CnTCP15,CnTCP9,CnTCP16和CnTCP18)表现为表达量增加,而

萝卜不同基因型对铅吸收积累与转运特征研究

萝卜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摘要:比较胭脂红萝卜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诱导下的效果,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鉴定的方法初步鉴定同源四倍体。结果表明,1.0g·L-1浓度秋水仙素处理胭脂红品种的诱导效率较高。诱导过程中,经处理的幼苗生长缓慢,真叶期叶片皱缩、加厚、颜色加深;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萝卜的花粉粒变大,形态变异,气孔密度降低,花器官增大。

萝卜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本研究选取康奈尔大学公布的含SNP位点的Unigene库的前500条EST-SNP序列,逐一下载其序列比对结果,共得到1536个SNP位点。通过Blast2GO软件对Unigene进行GO功能注释。同时利用dCAPS Finder 2.0对EST-SNP序列在SNP位点处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进行分析,选取那些常用酶在SNP位点能区分野生型及突变型的序列,进行引物设计,之后用SNP程序扩增萝卜基因组DNA,并由其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将SNP转变为CAPS标记。测试的5对CAPS引物都能在

萝卜霜霉病抗性相关蛋白组学研究

摘要: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根菜类蔬菜作物,由寄生霜霉(Hyalonosporan parasitica)引起的霜霉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主要病害。感病品种‘NAU-BJQ’为实验材料,四叶期时接种霜霉菌,利用Tris-Hcl/TCA-丙酮法提取对照和处理后7d的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后,结合PDQuest 8.0软件分析和肉眼观察,发现霜霉菌处理过的萝卜叶片相对于对照有24个蛋白点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对其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质谱鉴定结果

葡萄和桃果实糖代谢重要差异基因的识别及表达分析

摘要:为了对葡萄(Vitis vinifera L.)和桃(Amygdalus persica L.)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途径有进一步的认识,本实验以拟南芥糖代谢途径关键酶的调控基因为探针,分别对葡萄和桃基因组进行BLAST比对,获得了葡萄和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的调控基因,并发现许多酶是由多基因编码的;再将检索得到的糖代谢关键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 PGM)和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的编码基因分别在葡萄和桃ES

葡萄果皮颜色多样性对vvmyba1和vvmyba2基因型的研究

摘要:葡萄果皮颜色是葡萄的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也是葡萄育种中的一个重要选择指标,粗略已知葡萄果皮颜色主要是由花色苷的量决定的,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受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控制。近年来,myb调控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的发现使人们对花色苷生物合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葡萄中存在VvmybA1、VvmybA2等多个参与花青苷合成调控的MYB类基因。我们可以预见,分析葡萄VvmybA1和VvmybA2的基因(型)或其他控制葡萄果皮颜色的相关基因(型),将为认识葡萄不同种群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和样本数据,同时给今后的杂交育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