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x酶对碧桃间色形成的影响
花色是衡量观赏植物价值的重要指标。碧桃花色多样,其中间色是其特殊表型。LDOX催化无色花青素转化为有色花青素,对花青素合成至关重要。为探究LDOX酶对碧桃间色形成的影响,本文以 ‘洒红桃’红色(RF)和间色(VF)花为材料,利用特征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法和pH示差法确定花瓣中表现红色的主要原因是花青素;红色花瓣中花青素含量(0.122 mg/g)显著高于间色花瓣(0.066 mg/g);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qRT-PCR分别测定不同时期LDOX酶活性和LDOX基因表达情况,在FS2和FS3时期RF中LD
‘南水2号’黄瓜套管嫁接技术的初步探究
‘南水2号’黄瓜是大学自主培育的水果型设施栽培专用黄瓜品种。瓜皮浅绿色,皮薄,商品性良好,适合四季保护地栽培。但是,‘南水2号’黄瓜对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土传病害抗性不足。嫁接栽培可以提高水果黄瓜的抗病性。本试验以‘南水2号’黄瓜为接穗,以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砧木品种白籽南瓜(‘甬砧8号’)为砧木进行套管嫁接和插接,筛选套管嫁接的接穗和砧木的适宜苗龄,以及比较套管嫁接与插接后嫁接苗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套管嫁接的砧木在露心阶段,接穗在子叶未展平阶段的嫁接苗成活率为90.6%,远高于其他8种处理,且生
‘新高’和‘红香酥’杂交后代果实中糖酸遗传特性研究
本研究以‘新高’与‘红香酥’及其378株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连续两年对亲本与后代的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总量及其各组分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杂交后代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总糖及各组分含量均呈现向低糖含量回归趋势,有机酸含量中奎尼酸与莽草酸为趋中遗传,柠檬酸和草酸均为超亲遗传。因此杂交后代糖酸的遗传效应均为不同程度的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并且不同有机酸组分遗传规律有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糖酸各组分间多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杂交育种工作中
‘红颊’草莓瘦果发育解剖结构观察
以‘红颊’草莓为实验材料观察其瘦果(种子)发育特点。田间自然授粉后,取不同时期的种子(瘦果),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草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如下和大部分双子叶植物一样,随着果实种子横纵径的变大,胚的发育先后经历合子→二细胞原胚(授粉后9天)→球形胚(授粉后12天)→心形胚(授粉后15天)→鱼雷形胚(授粉后18天)→成熟胚(授粉后21天)等6个发育阶段;胚乳发育先后经过了初生胚乳核(授粉后6天)→胚乳游离核(授粉后15天)→胚乳细胞(授粉后18天)→胚乳逐渐被胚吸收(授粉后21天)发育阶段。同时,草莓果实以
不同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博士王’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见的4种配比的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优的基质配比。试验的4个处理分别为珍珠岩蛭石草炭 = 1:1:2、珍珠岩蛭石草炭 = 1:2:1、蛭石草炭 = 2:1和珍珠岩草炭=2: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四个处理进行穴盘育苗试验,对35天后辣椒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4种配比的基质处理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 ,其中处理珍珠岩蛭石草炭 = 1:2:1辣椒的育苗质量最好,处理珍珠岩草炭=2:1
不同基质配比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辣椒‘苏椒5号博士王’品种为材料,研究蛭石、珍珠岩、草炭不同配比的混合栽培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随机区组设计为基础,设置了4个不同配比处理1(草炭蛭石1:2)、处理2(草炭蛭石珍珠岩1:2:1)、处理3(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处理4(草炭珍珠岩1:2)。通过对30天苗龄的辣椒进行生理指标分析表明,处理2辣椒幼苗生长最好,其次是处理4,效果最不理想的是处理1和处理3。处理2的辣椒幼苗,壮苗指数为0.0467,叶绿素含量为29.53mg/g,根系活力为742.22mg/g。由此得出,
不同氧气浓度在水培条件下对胡萝卜根发育的影响
氧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低氧胁迫被认为是抑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然而,目前缺氧对胡萝卜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在水培件下,以胡萝卜‘黑田五寸’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氧气浓度[3mg/L(NAE,不通氧气)、8mg/L(WAE,通氧气)]下对胡萝卜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氧条件下,胡萝卜根的生长状态相较于不通氧气条件下的胡萝卜更好。通过显微观察可以发现,通氧条件下生长的胡萝卜的根中组织结构更加完好;而不通氧气时,胡萝卜根为了更好的传输氧气产生了很多溶解组织(即切片中的空腔),使根的组织
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的鉴定
本研究一方面对不结球白菜不育系花器官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普遍花丝短,花药缢缩,无花粉粒附着。根据两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OguraCMS、PolimaCMS 的不育性状相关的线粒体基因orf138、orf224设计两对特异引物orf138P1/orf138P2、orf224P3/orf224 P4,对4个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材料2016-LBC-025、2016-LBC-028-4、2016-LBC-E017-4、2016-LBC-E022-13及其共有保持系‘苏州青’进行 PCR 分析。研究结果表
两种药剂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以冷敏感型西瓜品种“橙兰”为试验材料,采用清水、20000倍碧护、3000倍禾稼春、20000倍碧护加3000倍禾稼春的复配剂各10ML进行灌根预处理,研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2℃低温胁迫下对西瓜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植株干重、快速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复配剂、禾稼春、碧护三种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植株干重。(2)常温和低温胁迫下,三种处理叶片的光合性能均优于对照。(3)低温胁迫下,三种处理提高了西瓜幼苗叶片SOD、POD、APX三种抗氧化酶活
主成分聚类分析对番茄种子引发剂的筛选
本实验以番茄品种“果砧一号”为实验材料,通过不用浓度GA(赤霉素)、PEG6000(聚乙二醇)、SA(水杨酸)、NaCl(氯化钠)、CaCl2(氯化钙)引发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比较了不同引发剂的引发效果。在此基础上,将主成分聚类分析应用于种子引发的筛选。依据贡献率,将第一主成分发芽势作为筛选依据,将引发剂引发种子的效果从高到底排列为GA(赤霉素)、PEG6000(聚乙二醇)、SA(水杨酸)、NaCl(氯化钠)、CaCl2(氯化钙)。由此认为赤霉素促进番茄种子萌发效果好,适宜浓度赤霉素
乙烯和生长素在番茄果实形成过程中互作的探究
EIL(Ethylene-insensitive 3-like)是乙烯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转录因子。本实验发EIL共抑制转基因番茄(EIL-CS line)出现单性结实现象,经测定发现其单性结实果实的内源生长素浓度明显高于EIL过表达和野生型对照植株,说明抑制EIL的转录能够提高开花后子房中生长素含量,从而引起单性结实。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烯与生长素在果实形成过程中的互作关系,本实验通过研究EIL-OX、pEIL-GUS和DR5-GUS等转基因番茄,分析了EIL蛋白和生长素在花蕾中的表达和合成规律,结果显示,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