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附件)

本研究以盆栽草莓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灰霉病菌种分离、纯化、侵染等实验过程,研究灰霉病发病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影响灰霉病的发生,温度在20℃~25℃之间草莓灰霉病最容易病发;湿度在80%以上,弱光下灰霉病情更严重。灰霉病发病率与叶绿素呈负相关,而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灰霉病发病呈正相关,即随发病率增加而增大。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菌种纯化,发病率,生理指标
目录
1引言 5
1.1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5
1.2危害症状 5
1.3病害侵染方式 6
1.4气候条件对草莓灰霉病发病的影响 6
1.5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
2材料和方法 6
2.1草莓植株的栽种 6
2.2试验的材料 7
2.3试验的仪器 7
2.4试验的方法 7
2.5菌种分离 8
2.6菌种纯化 8
2.7接种方法及侵染方式 8
2.8测定发病率及生理指标 9
3结果与分析 11
3.1纯化后的菌种和染病的植株 11
3.2不同温度条件下草莓灰霉病发病率的情况 11
3.3不同湿度条件下草莓发病率的情况 12
3.4光照处理和黑暗处理条件下草莓发病率的情况 13
3.5灰霉病对草莓植株叶绿素的影响 14
3.6灰霉病对草莓植株电导率的影响 16
3.7灰霉病对草莓植株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19
4讨论 22
4.1菌种纯化过程中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22
4.2不同温度条件对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23
4.3不同湿度对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23
4.4光照条件对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23
4.5草莓灰霉病对生理指标的研究 23
致 谢 28
1引言
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在各草莓种植地中较为常见。一般在草莓栽培地温室及露地中都会发病。特别是在温室独特气候下,灰霉病的发病率更高。灰霉病发病率过高会对草莓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该病主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会对叶柄、叶片、果梗、花器、果实、器官构成重大危害,犹以花果部位更为明显。草莓灰霉病会大幅度降低草莓的产量和质量,每亩平均产量在其影响下可降低10%20%,发病率较高区域内减产可达50%以上[1]。
1.1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草莓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属葡萄孢属的真菌,半知菌亚门[2]。灰葡萄孢菌侵染草莓后,可引发灰霉病的发病,病菌寄生能力较强,寄主发生的范畴也较广[3]。正常情况下孢子单生或簇生,单孢子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单孢大小为1115nm[4]。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其在PDA培养基上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5]。当环境温度高于20℃时,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6]。通世平[7]等研究发现,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能显著得抑制菌丝生长,且延迟孢子萌发的时间。而分生孢子仍能在4℃的环境下,通过14d达到100%的萌发率。
1.2危害症状
草莓植株上产生灰霉病一般表现在叶片或者叶柄上,而且为不规则形状[8]。比较明显的症状是会在叶片边缘处显现出“V”状的病斑,病情越为严重,病斑扩展范围越大,甚至会对其开花与结果造成影响[910]。若发病时草莓所处环境较为湿润,在叶背处看到乳白色的绒毛状的菌丝团[11]。果实发病早期症状为幼果产生水渍状,而感染后期果实表面布满病斑呈灰白色[1214]。
1.3病害侵染方式
初期阶段,植物进行发育,灰葡萄孢菌常常侵入寄主,并且在寄主体内很长时间直到寄主植物生理变化有利于它的生长。病原菌先引发寄主软腐,然后引起组织衰老,造成严重的破坏。灰葡萄孢菌能以菌丝、分生孢子和菌核侵染寄主植物地上部分,导致其腐烂,并且在侵染末期产生分生孢子[15]。病害侵染的过程一般是先穿透寄主的表皮,然后杀死寄主组织,接着细胞组织发生腐烂,最后孢子形成[16]。菌核一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在初春温度适宜时起始生长,并且利用产生的分生孢子梗和多核的分生孢子作为早期的侵染源。
1.4气候条件对草莓灰霉病发病的影响
草莓灰霉病的病发受多因素影响,温度及湿度是引发草莓灰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湿度和温度适合的条件下,该病的病原菌会大量滋生。调查显示,在小雪节气左右,淮安草莓灰霉病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特别在阴天有雨的气候条件下,温度低且日照短,容易使植株遭到反复的侵染,促使灰霉病爆发。
1.5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到目前为止灰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杀菌剂为主,可长期使用它们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现象,所以生物药剂有更广阔的利用前景。对于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的研讨已有一些报道,迄今该病危害重大,广泛发生,防治难度大。鉴于此,本试验通过模拟自然生长环境对草莓苗进行人工气候箱培养,观察侵染过程,进而探讨灰霉病的侵染规律,为如何进行防治草莓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和方法
2.1草莓植株的栽种
试验品种为红颜草莓和牛奶草莓。将草莓苗载入装有基质的穴盘中,浇足水,不要装满,留有一定距离。选择上部为多年生根状茎,长有健壮叶片的,且下部长有黄色生长旺盛的不定根。移人到新的规格为10×10㎝的穴盘中,栽植深度以苗心基部和土表平齐作为标准,最后固定好苗位将土按实。种植后,及时浇水,放于阴凉处35d,然后搬到温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1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