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卫布生产作业(附件)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技术,同时现在企业内作业人员的巨大流动性,需要标准化的生产作业才能够最快的让员工熟悉产线操作投入生产的工作中。生产的标准化可以为企业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使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的卫布生产车间的生产进行标准化设计,使用工业工程中5S管理、动作分析、MOD法等理论对车间进行分析,同时使用达宝易软件对视频进行时间、动作的分析,对车间内的生产进行优化,给出该车间的作业标准化方案。关键词 标准化 工业工程 优化 时间、动作分析
目录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4
2 作业设计标准化基础 4
2.1 工业工程基础 4
2.2 达宝易软件 9
3 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卫布生产车间生产现状研究 10
3.1 企业简介 10
3.2 运用IE分析企业现状 11
4 卫布生产标准化设计 17
4.1 数据分析 18
4.2 绘制初始SOP表 21
4.3 改善流程 23
4.4 作业标准化方案 24
结 论 27
致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附录 3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类社会中标准化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为了满足基本需求便产生了种种的生存技巧。这些技巧经过各种转变打磨后,便被人们以固定的方法步骤流传下来,如此父子相承,师徒相授,世代相传既是标准化的体现。
所谓生存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实地调查后,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将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进行分解,以安全、效率、质量为目标进行改善优化,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设备与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标准化的操作更是尤为重要。俗话说山不转水转 ,在企业中每年的人员流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产线的员工,但是在具备优秀及完善的管理经验的日美外资企业中,他们却能够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借生产标准化作业管理带来的高效生产,从而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交付以及严格得控制成本。 因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生产标准化体系以及提升管理人员的标准化作业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在向一个新的时期迈进,从前的中小企业致力于单纯的数量扩张,粗放型的逐步增长,现在, 他们将凭借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进入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城乡就业人员安置的重要渠道之一,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然而在这些企业中都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企业内员工对于生产作业标准化没有意识,没有专门从事标准化的人员,企业内员工流动性大,缺少标准化生产,浪费时间培训员工,员工作业随意缺少标准化导致产品质量不一同时缺失效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企业都希望利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品质最好的产品,而标准化作业就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看来在企业中实施标准化作业是大势所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978年以来,国内的标准化理论研究环境相对较宽松,这促使我国的标准化理论研究在20世界80年代呈现不断创新的趋势。自此之后,我国的标准化事业不断发展并且快速进步。同时在与国外的不断交流中我国的标准化研究也在不断的完善,这成功的影响了我国的标准化理论建设与体系建设。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一书中,刘丽文将标准化作业定义为:通过现场观察、试验、改进后形成的目前最好的,最安全,最高效的标准作业方式,标准化作业应该注重人的动作,按照浪费最小、效果最好有效地进行生产的作业方法,是人、机、物、法、环的最佳结合方式的描述[1]。
在《标准化概论》 一书中,李春田首次提出标准化的四项方法原理以及管理原理:简化、统一、协调、最优化和系统效应、结构优化、有序发展、反馈控制原理[2]。
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认为我国标准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设计、组织并且建立全国标准体系。同时,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艰巨且复杂的这一现状,应该被视为标准化系统工程。通过运用运筹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技术以及方法对我国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3]。
白殿一指出:标准化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然没有以学科的形式为人熟知和接受。虽然对标准化的口号喊得响,但是真正对标准化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因此白殿一将标准化以学科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在高等学校的普及教育,推动了标准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4]。
李志军指出我国之前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就是国家的一切都是由国家管理;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企业则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所以旧的管理体制必然会成为标准化事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5]。
谢文艳,张玲,王彩萍在研究标准化系统过程中提出:企业科学发展推进器中谈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标准化,即标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并以大庆石化公司为例说明了标准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标准化发展谱写了新篇章[6]。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虽然研究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但是也在奋起直追,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也是被社会所看重,标准化的发展在国内也是势不可挡。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国内,国外在标准化理论方面的研究较早也更成熟,因此也更具有权威。1934年美国的约翰盖拉德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就最早对标准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7];随后,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松浦四郎出版了《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8],他在书中首先界定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同在一个时期,英国的桑德斯出版了专著《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9],讨论了标准与计量、标准化与战略管理、标准化与消费者的关系。特别是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产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公司标准化的概念。可以说是阐述各领域标准化目的与作用及基本理论的奠基之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