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含开题报告)
系统动力学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含开题报告)[20200102182233]
系统动力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瑞斯特教授提出来的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计算机仿真技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该系统内部存在各种信息反馈,表现出动态性、复杂性的特征,适合于使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传统的造价控制方法以目标管理为主,是一种被动的事后控制,而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模型从战略层次描述项目,强调项目造价的主动控制,侧重于对难于量化的复杂因素的分析,是对传统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造价控制与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建立造价控制效果反馈图,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以开发商的视角,选取在项目全过程,对项目进行造价管理。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造价控制,建设工程,系统动力学
目录
1 绪论 1
1.1 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1
1.1.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概念 1
1.1.2 工程造价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1
1.2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2
1.2.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2
1.2.2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3
1.2.3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概述 3
1.2.4 工程造价控制决策阶段的内容组成 4
1.3 本文约定 5
2 系统动力学概述 5
2.1 系统动力学的来源及发展 5
2.2 系统动力学简介 5
2.2.1 系统及其模型化 5
2.2.2 因果关系及回路图 7
2.2.3 存量流量图 9
2.2.4 系统动力学与项目管理 10
2.3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 10
2.3.1 Vensim PLE软件的特点 10
2.3.2 Vensim PLE软件建模的一般过程 11
3 系统动力学在造价控制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
3.1 造价控制评价综述 11
3.2 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评价中涉及的数学原理 11
3.3 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评价所采用数学方法---综合赋权法 12
3.3.1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赋权法 12
3.3.2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法 14
3.3.3 综合集成赋权法 15
4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16
4.1 建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效果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 16
4.2 建立决策阶段控制造价控制流程图模型 17
4.3 决策阶段边界点数值的估计 21
4.4 线性函数关系各因素数值的估计 22
4.5 表函数关系各因素数值的估计 24
4.6 决策阶段各子系统方程式 25
5总结和展望 26
5.1 本文总结 26
5.2 将来的工作 26
5.3 结束语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绪论
1.1 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1.1.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概念
(1)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一词的前身是“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筑产品价格”。“建筑工程概预算”一词从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沿用至改革开放前,这和我国建国初期引进前苏联以概预算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有关。1996年在经过反复讨论后终于界定了“工程造价”一词含义。
工程造价造价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从业主角度出发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造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其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另一种通常只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另外工程造价还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控制的基本概念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效果进行的衡量和校正,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调整。它是一种反馈系统,通过不断的与目标对比来检查并调整现在工作。
(3)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控制是指为了尽可能好地实现建设项目既定的工程造价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基本要求是使工程造价目标不被突破或在突破工程造价目标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使损失尽可能的减小。
1.1.2 工程造价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工程造价控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加深的,在国内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与现状:
在我国的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大兴土木,这使得工匠们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管理方面的经验,再经过官员的归纳和整理,逐步形成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初始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工程造价预算和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在随后的年代里为加深人类对造价控制管理理论和方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吸收了前苏联工程项目概预算管理制度,确立了计划经济下工程项目定价管理的体制的和控制管理方法。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工程造价预算和造价控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后逐步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由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管理方式。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相比任存在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现代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方面。
二、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分工的细化,继而人们开始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1868年英国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这一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协会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正式诞生,也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的评估和项目的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一个“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应运而生,完成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经过多年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进入综合抽象阶段,90年代初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成为21世纪工程造价控制的主流方向,至此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2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1.2.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是提高投资效益和经营效果,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是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利用控制论的方法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项目尽量按原计划执行。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 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
对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系统来说,由于控制周期较长,每一个控制周期所可能发生的目标偏离程度较大,目标偏离的后果也较为严重,因而仅仅采用被动控制很难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控制,即在系统目标确定之后,应全面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及其导致系统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及程度,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干扰的发生或减轻干扰的程度从而尽可能避免偏离系统目标或减少系统目标的偏离程度。
② 全过程控制
所谓全过程控制,是指建设项目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从工程控制的任务来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最为重要。全过程控制,要求从决策阶段就开始进行,并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直至项目结束。
系统动力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瑞斯特教授提出来的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计算机仿真技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该系统内部存在各种信息反馈,表现出动态性、复杂性的特征,适合于使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传统的造价控制方法以目标管理为主,是一种被动的事后控制,而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模型从战略层次描述项目,强调项目造价的主动控制,侧重于对难于量化的复杂因素的分析,是对传统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造价控制与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建立造价控制效果反馈图,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以开发商的视角,选取在项目全过程,对项目进行造价管理。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造价控制,建设工程,系统动力学
目录
1 绪论 1
1.1 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1
1.1.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概念 1
1.1.2 工程造价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1
1.2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2
1.2.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2
1.2.2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3
1.2.3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概述 3
1.2.4 工程造价控制决策阶段的内容组成 4
1.3 本文约定 5
2 系统动力学概述 5
2.1 系统动力学的来源及发展 5
2.2 系统动力学简介 5
2.2.1 系统及其模型化 5
2.2.2 因果关系及回路图 7
2.2.3 存量流量图 9
2.2.4 系统动力学与项目管理 10
2.3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 10
2.3.1 Vensim PLE软件的特点 10
2.3.2 Vensim PLE软件建模的一般过程 11
3 系统动力学在造价控制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
3.1 造价控制评价综述 11
3.2 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评价中涉及的数学原理 11
3.3 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评价所采用数学方法---综合赋权法 12
3.3.1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赋权法 12
3.3.2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法 14
3.3.3 综合集成赋权法 15
4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16
4.1 建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效果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 16
4.2 建立决策阶段控制造价控制流程图模型 17
4.3 决策阶段边界点数值的估计 21
4.4 线性函数关系各因素数值的估计 22
4.5 表函数关系各因素数值的估计 24
4.6 决策阶段各子系统方程式 25
5总结和展望 26
5.1 本文总结 26
5.2 将来的工作 26
5.3 结束语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绪论
1.1 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1.1.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概念
(1)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一词的前身是“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筑产品价格”。“建筑工程概预算”一词从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沿用至改革开放前,这和我国建国初期引进前苏联以概预算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有关。1996年在经过反复讨论后终于界定了“工程造价”一词含义。
工程造价造价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从业主角度出发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造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其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另一种通常只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另外工程造价还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控制的基本概念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效果进行的衡量和校正,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调整。它是一种反馈系统,通过不断的与目标对比来检查并调整现在工作。
(3)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控制是指为了尽可能好地实现建设项目既定的工程造价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基本要求是使工程造价目标不被突破或在突破工程造价目标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使损失尽可能的减小。
1.1.2 工程造价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工程造价控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加深的,在国内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与现状:
在我国的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大兴土木,这使得工匠们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管理方面的经验,再经过官员的归纳和整理,逐步形成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初始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工程造价预算和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在随后的年代里为加深人类对造价控制管理理论和方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吸收了前苏联工程项目概预算管理制度,确立了计划经济下工程项目定价管理的体制的和控制管理方法。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工程造价预算和造价控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后逐步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由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管理方式。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相比任存在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现代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方面。
二、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分工的细化,继而人们开始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1868年英国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这一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协会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正式诞生,也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的评估和项目的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一个“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应运而生,完成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经过多年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进入综合抽象阶段,90年代初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成为21世纪工程造价控制的主流方向,至此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2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1.2.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是提高投资效益和经营效果,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是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利用控制论的方法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项目尽量按原计划执行。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 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
对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系统来说,由于控制周期较长,每一个控制周期所可能发生的目标偏离程度较大,目标偏离的后果也较为严重,因而仅仅采用被动控制很难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控制,即在系统目标确定之后,应全面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及其导致系统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及程度,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干扰的发生或减轻干扰的程度从而尽可能避免偏离系统目标或减少系统目标的偏离程度。
② 全过程控制
所谓全过程控制,是指建设项目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从工程控制的任务来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最为重要。全过程控制,要求从决策阶段就开始进行,并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直至项目结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