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附件)

设备的经济管理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它不仅是机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济效益上反映了设备管理的成果。设备的经济管理是对机械设备价值形态运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遵循价值规律,通过经济核算和分析,追求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寿命周期是指设备从规划、研究开始,经过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就是设备一生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也称为全寿命费用。设备综合工程学吸收了寿命同期费用的思想,把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作为根本目标。寿命周期费用的理论和评价方法,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实用的决策技术。研究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在于全面获取设备寿命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而不是只考虑设备在某一阶段的经济性。关键词 设备寿命周期,综合效率,最佳经济效益,费用评价法目 录
1 引言 1
1.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1
1.2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发展史 2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展望 3
2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述及理论基础 4
2.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述 4
2.2 相关基础理论 6
3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 9
3.1 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的基础 9
3.2 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的实施步骤 10
3.3 评价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方法 10
3.4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中的不准确性 13
3.5 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实例 14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引言
1.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1.1.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的意义
用户设置有形的固定资产以后,从开始投入使用到最后报废,通常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困技术陈旧而更新的速度也相应加快,更新周期一般为五到十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引言
1.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1.1.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的意义
用户设置有形的固定资产以后,从开始投入使用到最后报废,通常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困技术陈旧而更新的速度也相应加快,更新周期一般为五到十年。
作为使用者,在资产设置时要花费设置费;此后,在该资产结束前的使用阶段中,还需要花费运行费和维修费也就是广义的维持费。也既是说,当用户使用某项资产以达到某一目的时,比如生产产品并通过出售产品而获得利润,就需要投入设置费和维持费。
这项资产的一生所需支付的设置费和维持费的总和,称为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略写为LCC)。因此,就必然产生出一个问题,即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使用的资产其寿命周期费用是否经济。当觉得设置工厂,设备,建筑物和其他有形固定资产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用户在当时认为是最适合的设备一生费用,但达到预定计划后的结果却并不满意,如原来过于考虑降低设置费,而使用过程中却需支出大量维持费,从总费用的角度来看,损失较大,这种情况是比较多见的[1]。
美国通用电气迈尔斯(L.D.Miles)在1947年最先提出了价值分析法(value analysis),在产品具有规定性能前提下,尽量使设置费和维持费的总和达到最佳化。可以说,这正是研究寿命周期费用的最佳化途径。
1.1.2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研究的重要性
由美国进行的调查据悉:在1950年,五年中用在维持费上的资金达到了设置费的10倍以上。1961年,据美国国防部提出的报告,维修费用在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至少在25%以上。
1969年,在英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制造也因为对保修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年间挥金如土般,维持费达到5.5亿英镑。由此结果而知,目前问题已不是分别管理资产的设置费和维持费,而是把二者综合起来作为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控制。这种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原因是维持费在资产开发设计阶段其实就决定了的,为了削减维持费,也许应该多花一些设置费。为了达到总体的经济性,这是必须具备的观念。
因此,在设置时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节省维持费呢?还是节省设置费这样将费用主要放在维持费上更为合适?因此得权衡(trade-off)即将具有相反特性的子系统加以折衷,找出全系统的最佳平衡,使总费用达到最经济),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总而言之,对费用只是一点点地考虑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得站在一个高度进行研究。为了使用户的费用达到最经济,如果用户和制造厂能从共同立场出发来开展工作,那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顺便提到“寿命周期费用”还有其他的一些叫法,如全寿命费用(whole-life cost)、占有期总费用(total cost of owner-ship)、在役费用(mission cost)等。
作为有形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是否经济的技术的追求,在英国成立了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目标是我们必须加以注意的重要问题。1974年8月修订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最新定义为:设备综合工程学是管理、会计、工程技术和其他百般用于有形资产的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寻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以上所举的事例,都说明计算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寿命周期费用作出评价;进一步推而广之,为了保证有形资产的经济性而作为这方面的全部计算,都可称为寿命周期费用计算。
1.2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发展史
寿命周期费用来源于费用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设备费用效益分析刚开始时用于民生领域的经济问题。它可以寻根究底到1936年美国的治水法(flood control act)。而后设备费用效益分析是从三十年代后半期才开始用于各个领域的,到1950年十多年的时间,可看作是它全面推行的时段。从费用效益分析被用于复杂的国防系统和宇航系统作为对比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它逐渐被改称为费用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2]。
根据美国玛丽.厄尔利女士汇集的资料,在1960--1965年间,后勤管理研究所(logistic management institute:LMI)受国防部的委托,进行了寿命周期费用的研究。从那时起,开始使用了寿命周期费用这个词。寿命周期费用评价也可以说是费用效果分析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国防部在1964年颁发的指导性材料4100.35号“综合后勤支援”,由于在轮胎补给方面应用了寿命周期费用而闻名。以后,国防部又颁发了许多指导性材料,使寿命周期费用得到有力的推进。1970年,颁发了国防部指导性材料LCC-1“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LCC-2“设置设备时寿命周期费用计算案例书”,此两者的综合形成了“费用设计”的概念。此外,海军也在1970年出版了经济分析手册,在1975年的修订版中,进一步发展了以效益/费用分析为基础,同时包括了敏感度分析和处理通货膨胀等在内的生命周期评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