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厂27号楼地基分析与计算【字数:14574】

本论文由本人经过图纸的采集、资料的查找、数据计算、分析设计、与老师同学的问题探讨等一系列步骤之后完成。毕竟也是第一次写论文,难免有些不对的地方,还望老师能多多斧正。为完成本论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关于这方面需要用到的规范资料《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等。这些规范在我们下面的论文正文中都会使用到。在论文的正文部分开始动手后,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本工程即常熟市重机厂27号楼的建筑图、结构图,通过地质勘查报告了解本工程地块的地质条件,完成第一部分的前提工作。然后我们需要计算上部荷载结构的受力,接下来计算单桩承载力,为每一个桩位设计一个合理适当的桩柱,完成桩的布置图。接下来计算桩承台的冲切计算,为上面设计的桩位验算是否合格,并加以改良。最后查找资料,完成管桩施工与质量控制的细节建议,完成本论文的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常见地基处理技术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1
1.2.2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
1.2.3 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 4
1.3 研究目的 4
1.3.1 课题的目的 4
1.4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思路 4
1.4.1 设计内容 4
1.4.2 设计思路 5
第二章 工程地质情况 5
2.1 工程概况 5
2.2 工程勘察情况 5
2.2.1 勘察目的与任务 5
2.2.2 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6
2.2.3 勘察工程布置 6
2.2.4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6
2.3 工程地质条件 7
2.3.1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7
2.3.2 水文地质条件 7
2.3.3 不良地质作用 7
2.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8
2.4.1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三章 PHC高强预应力桩基础计算 9
3.1 基础概述 9
3.2 上部结构荷载计算 9
3.2.1 恒荷载与活荷载 9
3.2.2 荷载效应组合 10
3.2.3 柱(墙)脚荷载计算 11
3.3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16
3.3.1 确定持力层 16
3.3.2 确定桩身材料 16
3.3.3 单桩竖向承载力 17
3.4 确定柱下桩数与布桩 17
第四章 柱下桩基础沉降计算 30
4.1 土层自重应力σs和附加应力σz 30
4.1.1 土层自重应力σs的计算 30
4.1.2 附加应力σz的计算 30
4.2 柱基沉降计算 31
第五章 承台冲切验算 49
5.1 LB10C下承台冲切验算 49
5.1.1 承台材料属性 49
5.1.2 柱对承台的冲切 49
5.1.3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50
5.2 LB10E下承台冲切验算 50
5.3 LB11C下承台冲切验算 52
5.4 LB12E下承台冲切验算 54
5.5 LB14B下承台冲切验算 55
第六章 PHC管桩施工准备及质量控制 60
6.1 施工技术要求及准备工作 60
6.1.1 施工技术 60
6.1.2 开工前技术资料准备 60
6.1.3 熟悉资料和技术交底 60
6.1.4 准备施工记录表 60
6.1.5 管桩机械材料审核符合要求 60
6.2 PHC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60
6.3 PHC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62
6.3.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62
6.3.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62
6.3.3 施工后质量控制 62
第七章 结论 63
参考文献 64
致谢 65
1.绪论
问题的提出
江苏常熟地区处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地形较平坦。地面常见质地较粘的冲积湖积物,地势低平,水网交织。因为土质比较松软,所以容易对建筑物带来不均匀沉降等危害,重机厂27号宿舍楼建造在此处地面,我们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土质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尽可能的解决他们,所以我重新设计、计算了本宿舍楼的地基基础与桩布置,并记录了下来。
1.2 常见地基处理技术
1.2.1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对桩基的选择上的研究
(1)选择PHC管桩的原因
欧阳秋通过广东省的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工程实例,介绍了一个由钻孔灌注桩设计改为低承载力PHC管桩设计后的难题与解决方法,给未来人作解决问题的参考[1]。
姜正平等在材料成本相同的前提下,对PHC管桩和灌注桩的承载力性能进行了对比,重点分析了它们的水平承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PHC管桩的承载力具有明显优势[2]。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时代新科技的发展下,PHC管桩暂时是优于传统管桩的,可以用于优化设计。
(2)新的研究新的方法
雷金波等阐述了有空管桩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表明:星状开孔的有孔管桩承载力和桩身周丽的折减率最小;有孔管桩单桩及其带帽单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和沉降回弹率均小于无孔管桩等一系列带帽开孔和桩身开孔[3]。
朱彦鹏和沈文帅根据实例,计算了PHC管桩单桩承载力。接下来又通过过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管桩实测的承载力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他们的计算公式比以前更精确更实用[4]。
陈志彬等通过ABAQUS软件的使用,进行了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受弯承载力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得出结论:该报告中使用的本构模型和模拟参数是准确实用的[5]。
左宏亮等为了研究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的影响,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黑龙江地区桩基础技术规范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6]。
综上所述,我认为,管桩应用现在还是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的,我们还是应该多思考,多试验,改进技术,来创造更大的作用。
(3)管桩材料构造上的区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