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公学1#教师宿舍bim技术应用【字数:27617】

摘 要本毕业设计是以义乌公学1#教师宿舍为例进行的BIM技术应用。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属于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面积7294.46平方米,占地面积881.92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7.10米,消防建筑高度38.70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设计年限为50年,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本次毕业设计依据义乌公学1#教师宿舍建筑图纸、结构图纸以及安装图纸运用BIM技术将其绘制成土建、水电的三维模型。并对三维模型进行动画展示使得平面图纸更加生动,直观,更利于人们发现该工程的优缺点。且利用NAVISWORKS软件将土建和水电模型进行碰撞,导出碰撞报告,结合图纸分析碰撞节点,可以进一步完善图形以及发现图纸设计问题从而减少了实际施工中由于图纸设计误差而带来的损耗。
目 录
1. 引言 1
1.1毕业设计说明 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研究现状 2
1.4 国外研究现状 5
1.5 研究评述 7
2.REVIT土建动画 8
2.1土建鸟瞰动画 8
2.2主体工程三维模型动画 9
2.3 局部细节动画 11
3.REVIT管道动画 13
3.1管道鸟瞰动画 13
3.2主体工程三维模型动画 14
3.2局部细节动画 17
4.碰撞报告 19
4.1碰撞报告 19
4.2碰撞报告分析 43
4.3典型的碰撞节点示例图 44
5. 图纸问题及改进 47
5.1结构图纸的问题及改进 47
5.2建筑图纸的问题及改进 48
5.3水电图纸的问题及改进 50
5.4 REVIT建模小结 53
6.工程量及工程量清单 54
6.1 REVIT导出工程量 54
6.2 工程量清单表 56
6.3 展望 61
参考文献 62
致谢 63
/
REVIT漫游剪辑( 请扫码观看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义 乌 公 学 院 1# 教 师 宿 舍 BIM 技 术 应 用
引言
1.1毕业设计说明
由于建筑的复杂性、一次性、周期长等特点,建筑管理一直成为人们的难点。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的时代愈发明显,因此建筑也越来越趋向于数据化。从而引发了BIM技术的诞生。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就是运用BIM技术,对位于义乌市集聚区的义乌公学院1#教师宿舍的进行土建、水电的三维模型建立。利用NAVISWORKS软件将两种模型进行碰撞操作从而发现设计中及施工操作的问题。并运用REVIT中的明细表功能导出整体工程量,最后运用云计价技术将数字化的量组合成文字化的清单来便于人们理解。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课题研究的目的
研究本工程的目的是利用BIM软件的可视化、协调性以及模拟性的特点对该工程进行研究。即利用信息的集成从而对该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更加合理协调的统筹安排,使得整个项目的资源利用和利益达到最大化。
其目的是
①通过体量模型来建立更加完美的三维建筑模型。
②通过分析,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
③通过REVIT土建与安装软件的碰撞来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实际动工中由于管线碰撞导致的种种问题。
④运用BIM技术可以提升设计质量,减少因建筑设计误差所带来的损耗,同时也可以改善整个建筑空间利用率差的问题。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BIM是一项快速而又精准的技术,且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同一个平台,运用共同的信息、共同的语言,一改传统工程管理的速度慢,交流不便的特点。在企业管理方面BIM技术可以使企业集中管理、项目精益管理落实到位,也使得各项目参与方的协作方式更为合理科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BIM的模拟性可用于将实际施工提前在电脑上进行展示,这样更能利于施工方在施工阶段早期就发现后期因施工所带来的问题,以便提前处理从而减少后期带来的工程风险;也可作为可行性指导,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合理配置项目生产要素,从而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对建造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发挥巨大价值。
1.3国内研究现状
刘文涛(2018)在《基于BIM工程管理的应用》中指出,近年来,城市化的步伐愈发演烈,这使得建筑上多元化的特点也愈加显著,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够完全适应这种复杂的发展情形。在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下应运而生的BIM技术一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桎梏,使得管理在工程上贯穿于建筑始终而发挥了图纸的最大限度功能,使得工程所需的意图得到更好、 更全面的展示,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加了各个项目之间管理的连贯性,为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飞跃注入了强大动力。[1]
培刚,陈晓阳(2018)在《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中指出,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跨度,作为新兴行业之一的建筑业,它的起步成为了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BIM技术的运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可谓是无可限量的。随着中国信息化产业的不断进步,BIM的诞生能有效地在施工,管理、监督等各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统筹管理,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传统工程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完美的将建筑业与信息业所关联,也可将建筑转化为大数据的信息,这样改善了建筑业信息交流不方便,沟通不及时的缺点。基于此,本文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2]
吉庆东在(2018)《探究基于BIM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中指出,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建筑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对于管理的方式却较为粗略,因此建筑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一直未能改善。在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都较低的情况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面对国际建筑的竞争,中国的建筑业一直处于弱势状态,要想打破这种状态首先必须突破自我的局限,观看学习国际的技术,与国际接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引入了BIM技术。这种建筑与信息结合的新兴技术,解决了建筑在施工管理中效率低,交流少,沟通差等缺点。提高了建筑生产的效率,精细了建筑中的管理。该论文阐述了基于BIM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3]
夏君杰(2018)在《BIM 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分析》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BIM技术,它可以处理建筑在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问题,使建筑的管理不断精细,建筑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因而BIM技术在构建施工方案、交接施工管理、进行管理流程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BIM技术的发展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要趋势之一。利用BIM技术可实现工程在三维化、信息化以及协同化三者合一的管理,可将工程前后期的信息贯穿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更利于管理者对整个工程的掌控。本文章主要论述了基于BIM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对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