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附件)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在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抑制碳排放量的直线上升。在政府碳税和碳限额约束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外部环境做出正确决策、促进内部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生产运作层面出发,以碳减排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决策建模及仿真分析,讨论在不同的碳约束情况下,企业生产决策受到的影响,结合影响因素得出在碳排放约束下企业生产决策优化的方案。关键词 碳税,碳限额,企业,生产决策,优化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3
2 碳排放现状与相关政策分析 3
2.1 碳排放问题 3
2.2 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政策分析 4
2.3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前景 6
3 碳排放约束下生产决策模型构建及分析 6
3.1 问题概述 6
3.2 参数假设 7
3.3 模型构建 7
3.4 数值仿真 10
3.5 结论 12
4 对策建议 12
小 结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工业化以来,温室效应日益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已逐渐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气候变化、气温上升、环境恶化等威胁对世界环境和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实体都对碳排放问题越来越重视。碳减排相关的科学知识已经被部分的转化为政治共识并被国际广泛传播和接受,气候变化变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政治和经济问题。
表11 Copenhagen会议上各国减排承诺
国家
至2020年减排量
USA
EU
France
Japan
Canada
India
Chin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a
较1990年减排20%
较1990年减排20%
较1990年减排45%
较1990年减排25%
较1990年减排2%
单位GDP碳排放减少30%
单位GDP碳排放减少45%
由表11的各国减排承诺可以看出,世界各国都已进入节能减排的重要时期,低碳路径是世界对气候变暖做出的基本应对方法。数据显示中国需减少的碳排放量在各国中居第一位,作为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已经凸显。
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世界各国联合先后拟定了《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这类协议都是关于国际实行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不难看出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缔约国家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这象征着国际社会已步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碳减排阶段,世界对节能减排有了新的定义,通过法律手段强制约束碳减排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推动了未来世界碳减排道路的发展。
在我国,碳排放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快、污染治理措施相对不足。作为主体的工业企业的各种和碳排放有关的生产经营和商业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制定适当的低碳政策来保证低碳经济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考虑到在碳排放政策下,企业的生产活动也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企业必须在生产决策上考虑碳排放因素,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以低碳为目标,改造和创新生产技术并做出优化。
从宏观角度出发看企业,当前多数企业在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大多只是从能源使用出发,如尽可能不使用碳类化石能源,减少与碳的来往以及改良生产工艺等方式。尽管这些方法可以使企业碳排放量得以减少,但大多几乎只是考虑到单一方面。在当前全球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有太多能够决定企业决策的要素,比如政府调节、市场格局、企业综合指标等等。企业作为一个追求经济最大化的主体,需要在碳排放约束下做出最优的对策,保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不逾越政策的界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碳排放的研究,国内学者起步相对较晚。 谭丹等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中国工业产业的升级和碳排放关系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产业的产值与碳排放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定论。朱勤等人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如人口数量、生产规模、部门结构、能源利用率以及能源系统等进行研究,得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调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结论。在碳排放的经济问题方面,朱一红等人建立了1970——2008年中国经济实力水平提高和资源消耗的协整和误差修正的模型以及能源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在低碳经济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娄伟根据IP呼叫中心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城市碳排放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并以计算北京市的碳排放作为案例。刘韵等人以具体的某燃煤电厂为例,在碳足迹评估核算的概念基础上,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自下而上地对该电厂的碳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取得了该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分布。最终成果表明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重点应当考虑煤炭的开采和燃煤动力设备的利用,另外在运输和烟气脱硫的碳排放量方面也不能有疏忽,在全方面有针对地实行低污染低能耗。
国内研究者对于碳排放的研究正在持续深入,大部分都是在碳交易和碳税等方面。李媛、赵道致研究在政府选用征收碳税的政策情况下对工业企业进行的碳排放约束,构建了政府和企业的三阶段博弈论模型,在政府制定碳税税率的背景下,建立了企业行为决策的模型,并且表明征收碳税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李静通过构建CGE模型,研究了碳税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包括对碳排放量、运输业运输量和运费等的影响,得出结论,征收碳税对中国航运业的碳减排作用和很显著,但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例如运输总量的下降和运费的提高。骆华表明制定碳减排的指标十分重要,我国的各种化工、电力、钢铁和能源企业都应该被分配相应的减排份额,明确碳排放的目标并制订出碳减排实行的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3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