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研究(附件)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竞争加剧,已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价格竞争已然行不通,取而代之的是质量竞争。质量成了制造型企业占领市场强有力的战略武器。为了生存和发展,提高竞争力,企业都迫切需要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M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调查分析,找出M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改进、质量控制、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借鉴经验。关键词 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体系
目 录
目 录 I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
2.1 质量的定义 3
2.2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4
2.3 全面质量管理 6
2.4 ISO/TS16949的理解和实施要点 6
3 M企业及生产流程概况 8
3.1 企业简介 8
3.2 M公司组织构架 8
3.3 M公司产品及其开发流程 9
3.4 M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况 12
4 M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3
4.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4
4.2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5
4.3 过程控制的问题及其原因 15
4.4 供应商的管理的问题及其原因 16
4.5 质量改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9
5 M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建议 19
5.1 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20
5.2 实验室管理的改进建议 21
5.3 过程控制的改进建议 21
5.4 供应商管理的改进建议 22
5.5 质量改进的改进建议 24
总 结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子产业,是组成汽车工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私人轿车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水涨船高,其地位不断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由于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大,垂直一体化分工协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汽车产业的需求,不得不把汽车零部件作为子产业分离出来,和汽车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新协作模式。而后形成了专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起步较晚,而且起点相对较低,目前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较为落后,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国际汽车巨头的挤压之下,汽车零部件生产小企业难以生存,想要得到突破的途经唯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并迎合客户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逐渐扩大规模,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据了解:“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企业全球化经营,规模巨大,高收入达260亿美元。这些企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想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出线”,须在质量、创新和服务上跟上世界先进水平[1]。”
随着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汽车企业对其供应链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其中就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无论是销往国内还是出口到国外,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极其重要。汽车成了人们的日常代步工具,与生命息息相关,对此,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已逐步标准化。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在国际上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深远影响。“实践出真知”,认证初期,社会各界都在关注企业实施质量体系认证实施的效果。例如质量管理体系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是否还有发展空间等等。因此,研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另外,质量管理体系还可以带动管理水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许多学者对质量管理展开研究,也获得了很多成果。例如:摩托罗拉公司率先使用了六西格玛管理,它作为一项高水平的统计质量改进技术,最初被用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Walter A.Shewhart博士等人提出“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理念,发明的“质量控制图”具有可操作性,Shewhart主张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认为应当先准备好生产设备的调试、整顿生产环境、对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确保过程在预期的控制之中,从而稳定生产;戴明在1950年提出的“PDCA循环”概念,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海牙国际司法会议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的《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以及对《技术标准守则》中对产品质量做了详细规定;
于2003年3月公布的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0的特别要求》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及理论为基础,借鉴AVSQ,QS9000,VDA6.1及EAQF等标准的经验结合学者们的实践及观点,补充了精益生产、培训、过程增值、预防、兼容、防错、统计等理念,为汽车供应链中的工作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2]。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四个重要阶段[3]。
(1)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解仅限于质量检验。人们对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2)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这两意识的提高,汽车企业加强了产品的质量要求,主要出于自身需求,再加上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行业标准等,从而推动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某发动机厂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地效果,国有企业纷纷效仿,使得TQM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当时有96%的国企实施TQM管理模式。国家强制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但在技术、资金等资源没有跟上,缺少有效支持,导致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推广遇到很多阻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