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公司装配车间质量管理方案设计
生产线平衡就是对生产线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是生产流程设计及作业标准化中最重要的方法体系。在大批量生产制造系统中,装配线平衡问题关系到整个生产制造系统的效率。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均衡各工作站的生产负荷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论文系统介绍了生产线平衡性对企业流水线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流水线负荷率和效率这一生产线平衡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文件资料,利用工作研究和平衡生产线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装配线进行分析和改善,并根据生产节拍对该装配线进行生产线平衡设计。主要解决工序流程不合理问题以及通过合理划分工作地来提高关键工序的生产能力,以达到消除工序不平衡,消除工时浪费,努力实现“一个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令企业在现有条件下使装配线平衡程度达到了最佳,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生产线平衡,质量管理,生产线负荷率,工作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3
2 装配线的生产现状及工作研究 4
2.1 MA及装配车间概况 4
2.2 装配作业内容及现状 ................................................................................................ 7
2.3 装配作业的主要问题分析 ...................................................................................... 10
2.4 装配整体流程的改善与评价 .................................................................................. 11
3 生产线的平衡改善与设计 12
3.1 生产线的平衡研究和设计过程 12
3.2 改善后的效果评价分析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18
结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在完善强化生产系统的精益制造体系建设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产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已逐渐成为各大制造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汽车工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想要获得产品在客户和市场中的好评,获得产品所需要的认可及优秀表现,必须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并且不断改进制造系统的质量管理和生产平衡率,比如制造成本以及服务和交付能力。国家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推动,使得企业信息化上升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高度,成为企业活动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尽管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在大部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都得到应用,不过从现下实际的运行效果观察,由于各种不利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诸如上层中的生产计划管理受到市场销售波动影响日渐显著,对车间具体生产的指导欠缺有效性,同时作为车间的底层生产控制层产生的相关数据又难以整合到系统上层中,使得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交互出现“断层”情况,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形成不良现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产线及其平衡的研究现状
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生产方式曾经有过两次改革:首先是单件生产方式完全被福特的大批量流水生产方式代替;然后是大批量流水生产方式又被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打败了。所以这两次大改革不仅在很的程度上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1914年,美国福特公司首次使用了流水生产线的生产方式,在当时不仅使汽车产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也使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此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成为后来生产方式的主流。
在大批量的生产下产出的产品我们都把它称之为标准化商品,一般这种商品已经发展的处于相当饱和的状态,所以各大企业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自身发展,比如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服务质量等。所以很多企业想要不停扩大生产的规模来提升自己的市场影响力,争取优势,因为规模生产就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流水线平衡的方法有两个:启发式和最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喜欢使用启发式是这个方法,以为相较于最优化而言,启发式这种方法个人能更加简单易懂。最优化虽然最终能够得出最优解,但毕竟太过于繁琐,所以大多管理人员大多喜欢用启发法,甚至于在其他领域启发法也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却是相辅相成的,启发式方法的局部条件也用到了最优化方法。
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在同步提升,带动着生产线平衡问题也得到更好的解决。在计算技术的带动下,为生产线平衡问题引入了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而在制造技术,尤其是其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的引领下,生产线上出现了新的模型。
在1913时,福特公司发明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然而到了后来的20世纪50年代的大多数制造系统中,生产线的平衡技术只有一种方法在尝试,那就是TrailandError这种方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没有使用使之平衡的方法;二是是在实践中工作人员不会平衡方面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在查取很多有关的资料文献之后,我发现就算是在工业发展相当发达的国家中,装配生产这方面也不是十分完善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装配生产平衡上。可想而知,流水线平衡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很久以来一直使人头痛。
同时在查询资料文献的时候,我也发现在国内的相关生产技术也是相当的不成熟,相关的生产线平衡技术理论知识也没有深入研究,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依然还没有广泛应用到生产管理当中。因此国内的生产效率依旧低下,成本也相当程度上被浪费掉了。所以生产线平衡技术在国内应该推广起来,相关研究应深入展开。该技术在中国企业市场潜力很大。
1.2.2 工作研究相关应用
工作研究,这个词出现在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美国,是工业工程里非常重要的内容。工作研究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好效果,所以在那些国家工作研究被广泛地应用推广。工作研究被大家承认是非常高效并且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好用的技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作研究在投入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生产线的平衡性,也能使企业更加具有生产能力和效益,使企业更有活力。
本文主要是用到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工作研究技术。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三个层次。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3
2 装配线的生产现状及工作研究 4
2.1 MA及装配车间概况 4
2.2 装配作业内容及现状 ................................................................................................ 7
2.3 装配作业的主要问题分析 ...................................................................................... 10
2.4 装配整体流程的改善与评价 .................................................................................. 11
3 生产线的平衡改善与设计 12
3.1 生产线的平衡研究和设计过程 12
3.2 改善后的效果评价分析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18
结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在完善强化生产系统的精益制造体系建设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产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已逐渐成为各大制造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汽车工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想要获得产品在客户和市场中的好评,获得产品所需要的认可及优秀表现,必须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并且不断改进制造系统的质量管理和生产平衡率,比如制造成本以及服务和交付能力。国家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推动,使得企业信息化上升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高度,成为企业活动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尽管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在大部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都得到应用,不过从现下实际的运行效果观察,由于各种不利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诸如上层中的生产计划管理受到市场销售波动影响日渐显著,对车间具体生产的指导欠缺有效性,同时作为车间的底层生产控制层产生的相关数据又难以整合到系统上层中,使得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交互出现“断层”情况,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形成不良现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产线及其平衡的研究现状
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生产方式曾经有过两次改革:首先是单件生产方式完全被福特的大批量流水生产方式代替;然后是大批量流水生产方式又被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打败了。所以这两次大改革不仅在很的程度上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1914年,美国福特公司首次使用了流水生产线的生产方式,在当时不仅使汽车产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也使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此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成为后来生产方式的主流。
在大批量的生产下产出的产品我们都把它称之为标准化商品,一般这种商品已经发展的处于相当饱和的状态,所以各大企业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自身发展,比如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服务质量等。所以很多企业想要不停扩大生产的规模来提升自己的市场影响力,争取优势,因为规模生产就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流水线平衡的方法有两个:启发式和最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喜欢使用启发式是这个方法,以为相较于最优化而言,启发式这种方法个人能更加简单易懂。最优化虽然最终能够得出最优解,但毕竟太过于繁琐,所以大多管理人员大多喜欢用启发法,甚至于在其他领域启发法也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却是相辅相成的,启发式方法的局部条件也用到了最优化方法。
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在同步提升,带动着生产线平衡问题也得到更好的解决。在计算技术的带动下,为生产线平衡问题引入了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而在制造技术,尤其是其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的引领下,生产线上出现了新的模型。
在1913时,福特公司发明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然而到了后来的20世纪50年代的大多数制造系统中,生产线的平衡技术只有一种方法在尝试,那就是TrailandError这种方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没有使用使之平衡的方法;二是是在实践中工作人员不会平衡方面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在查取很多有关的资料文献之后,我发现就算是在工业发展相当发达的国家中,装配生产这方面也不是十分完善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装配生产平衡上。可想而知,流水线平衡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很久以来一直使人头痛。
同时在查询资料文献的时候,我也发现在国内的相关生产技术也是相当的不成熟,相关的生产线平衡技术理论知识也没有深入研究,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依然还没有广泛应用到生产管理当中。因此国内的生产效率依旧低下,成本也相当程度上被浪费掉了。所以生产线平衡技术在国内应该推广起来,相关研究应深入展开。该技术在中国企业市场潜力很大。
1.2.2 工作研究相关应用
工作研究,这个词出现在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美国,是工业工程里非常重要的内容。工作研究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好效果,所以在那些国家工作研究被广泛地应用推广。工作研究被大家承认是非常高效并且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好用的技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作研究在投入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生产线的平衡性,也能使企业更加具有生产能力和效益,使企业更有活力。
本文主要是用到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工作研究技术。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三个层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