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寿命周期管理中bim应用研究(附件)

世界是发展的,在世界上的各行各业也是随着世界的进步而随之变化的。作为人类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需求,建筑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远古的山洞到茅草屋,从精美的木质宫殿到坚硬的混凝土大厦,建筑的发展是缓慢而又不间断的。近年来,建筑的发展也逐渐从现浇混凝土模式改变为装配式模式,由于装配式是一项新型的模式,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研究BIM对装配式建筑寿命期中管理的应用,针对寿命期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例举案例详细的描述BIM在实际情况中应用的具体方式。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BIM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化 1
1.1.2 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3
2 建筑工业化及装配式建筑的概述 4
2.1 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4
2.2 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在建筑上的重要性 4
2.2.1 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对比 4
2.2.2 普及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性 5
2.3 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
3 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BLM)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述 6
3.1 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BLM) 7
3.1.1 BLM的概念及发展 7
3.1.2 BL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管理 7
3.1.3 BLM模式与传统模式信息传递的区别 7
3.2建筑信息模型(BIM) 8
3.2.1 BIM的概念 8
3.2.2 BIM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 8
3.2.3 BIM的标准化 9
3.2.4 BIM是BLM的技术核心 9
4 BIM在装配式建筑BLM中的应用 10
4.1 规划设计阶段 10
4.2 生产制造阶段 11
4.3 建造施工阶段 11
4.4 运营维护阶段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3.2.2 BIM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 8
3.2.3 BIM的标准化 9
3.2.4 BIM是BLM的技术核心 9
4 BIM在装配式建筑BLM中的应用 10
4.1 规划设计阶段 10
4.2 生产制造阶段 11
4.3 建造施工阶段 11
4.4 运营维护阶段 11
5 BIM的应用实例 12
5.1各阶段BIM应用 12
5.1.1规划设计阶段 12
5.1.2生产制造阶段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化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破坏和资源的匮乏,世界各地都在尝试新的建筑模式,以解决住房的问题,于是各国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方式建造住宅,欧洲主要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建立了装配式建筑体系。60年代后期的一段时间,韩国的箱式结构房屋和活动住房,以及欧洲等国的装配式建筑体系有了较大的发展。日本也在60年代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1980年产生了第一代欧洲规范,包括EN1990-EN1999等。1989年欧洲共同体委员将欧洲规范给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从此装配式建筑有了权威的规范[1]。21世界伊始,各国装配式建筑都比较成熟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混凝土建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美国约35%左右,欧洲各国30%-40%,东亚地区则超过了60%。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 FIB 于2011年发布了新版的《模数规范》MC 2010,MC2010是在MC90的基础上经历20年,汇集了5大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的成果修订完成的。相对于MC90,MC2010是更加完善的体统,在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最新进展及性能优化设计等方面上有了新的思路,同时为以后的混凝土结构规范的修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结构模板[2]。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比较落后,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的模式下才开始了缓慢的摸索,其后的20年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基本处于暂停的状态的状态。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加快,国内一些的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开始兴建,各大混凝土结构企业都积极研究和开发新型墙板的生产。1987年国家住建部批准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这些标准给了各种厂房和民用建筑的参数、统一尺寸和结构统一化一个统一的规定,极大水平上促进了我国工业厂房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程度[3]。在90年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又呈现了倒退的趋势,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由于配套材料的研发不够,装配式建筑受力性能和抗温能力得不到认可;构配件生产水平低下,建筑现场管理、安装水平、检测手段与结构外观不能满足要求。全国各地公布了取消预制构件再生产及使用的办法,随着这些不利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定的出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开始倒退。进入21世纪,人们的消费及生产观念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的深入,低碳环保成为“新时尚”,装配式建筑重新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热门模式。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因构件都采用了预制化、构件的工艺和质量、建造速度较之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大程度的趋向于资源利用最大化、用水循环化、材料制造标准化的现代化建筑模式时至今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建筑模式,各大城市也制定更符合本地的标准,一栋栋装配式建筑在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1.1.2 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不管是建筑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工业化都是最终的发展方向。虽然建筑工业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作为现代化的建造模式,它对技术和理论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业化的关键部分如果发生问题,都将造成工期、资源、成本之间碰撞。除此之外,如今装配式建筑同样存在技术上的诸多问题:技术体系仍不完备;装配式结构研究不足;标准规范支撑不够。
除去技术因素,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的不完善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问题。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了施工现场的要求,造成预制件设计和生产的成品与施工现场安装的要求的冲突,从而发生工程变更,使施工的工期和成本增加。由此,要改变装配式建筑在信息交流和资源、成本管理上的僵局,改善生产与施工之间的关系,使全过程各方之间信息交流顺畅,成为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别的问题:由于装配式构件的数量较多,常常出现构件储存方面的问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找错构件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