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匹配车间生产作业(附件)

标准化作业可以规范员工的操作动作,使员工能够保持高效有序的工作,在企业中具有作业指导的作用,也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科技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在生产制造领域,企业对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制定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对康乃馨匹配车间进行实地调查,运用5S管理,5W1H提问法以及人因方面的知识对车间内的作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运用达宝易软件分别对记账工位和缝纫工位进行了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并且分别对其制订了标准化作业流程SOP表。关键词 标准化作业,动作研究,时间研究,5W1H,SOP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 1
2 标准化作业的相关研究 3
2.1 动作研究 3
2.2 时间研究 5
3 标准化作业流程分析方法 6
3.1 5S分析法 6
3.2 5W1H提问法 8
3.3 ECRS分析法 8
4 运用IE知识分析匹配车间 9
4.1 5S法分析 9
4.2 5W1H提问法分析 12
4.3 人因角度分析作业环境 14
5 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制定 16
5.1 达宝易操作界面及流程 16
5.2 对记账工位进行研究 17
5.3 对缝纫工位进行研究 21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制造的规模逐渐加大,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分工越来越细致化,仅仅依靠口头传授或是手把手教学技术的车间生产作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车间生产作业模式也逐步朝着丰田生产,精益生产,准时化生产等作业模式靠近。而实现这些作业模式的依据则是先对其车间的生产作业模式进行标准化设计。
那么,什么是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呢?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生产作业。在对生产作业过程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的每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个操作步骤都进行详细的分解,简化繁琐动作,消除多余动作,从而来达到准确、简便、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率的作业效果。其实,最早对动作进行研究的是著名的工业工程师——泰勒,吉尔布雷斯则最先提出了动作分析理论。泰勒曾经在其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最佳动作即是:通过自然科学的原理来探讨和研究作业的顺序,将每个部分的工序都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分析人在工作操作中的运动动作,去除繁琐累赘动作,制订出标准的操作化动作,计算出完成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最大速率[1~3]。
对于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坎坷。虽说中国有着较为充足的劳动力和相对较为廉价的生产力,然而生产制造行业的竞争仍是日益激烈的,如何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使自己的经济收益达到最大化成了首要问题。这时,只有对车间的生产作业进行标准化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收益。车间作业标准化流程的制订集合了现场工作人员多年的智慧和经验,开展标准化作业,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效的防止和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疏忽,节省时间和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使得车间生产的整个流程得到改善和优化 ,最终提高企业的净收益。
本文以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匹配车间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利用达易宝软件对车间生产作业进行标准化设计。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
(1)国内研究
标准化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不仅使得社会的发展更为全面化,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今,在企业中标准化作业正在不断地深入,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升高。国内许多学者、专家也从多个方面对标准化作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学者曹伟对汽车油漆生产线方面的标准化作业进行了研究,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车间生产线进行平衡性研究,第二是对工人工作的时间,生产工序的优化、制定标准化作业单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运用TOPSIS的决策法对作业的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学者高红花认为精益生产是追求较高效率和较低成本的一种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模式,而精益生产的依据则是要先对作业进行标准化设计,这也是进行优化的基础,是一种维持低生产成本,高劳动效率和高质量品质生产的必要条件[4]。学者董鹏和吴焕岭运用ECRS分析法、动作经济分析法和六何分析法对生产车间生产线的平衡、生产线的物流和工时的测量进行研究,将车间的作业内容和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5]。学者黄虎运用动作分析软件对空气压缩机的装配流程作了较为详细全面的研究,发现了在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浪费,比如产能瓶颈、多余无效的动作等问题,并将其一一进行了分析。学者刘杰运用三大分析的知识和方法即动作、程序和作业,对车间生产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用4大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和六何分析法对操作流程上的各个工序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制订了合理的并且科学的标准作业方式。庞新福和杜茂华学者就如何提高发动机缸盖班的生产效率进行了阐述,详细的说明了动作研究和模特法的有关理论知识,并利用模特法对作业人员的动作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造成生产率降低的原因,同时制订出工时定额,为找出最省时省力和最经济的工作方法提供了简易的科学依据。
标准化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专家和学者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然而相较于国外的标准化快速发展的脚步来说,我国标准化发展的进程还是较为迟缓的,与发达国家之间尚有一段的距离。同时对于企业车间生产作业标准化的研究也是少之甚少的,企业整体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也不够完善。
(2)国外研究
与国内起步较晚的标准化发展相比,国外早在18世纪末便出现了工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相较于不同的国家,标准化的发展也不尽相同。美国的盖拉徳是最早将标准化作为学问进行研究的人,他在《工业标准化》一书中对标准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促进了全世界标准化思想的传播。在印度,《标准化是一门新兴学科》一书是初次将标准化作为学科进行详细研究的书籍,其作者是学者魏尔曼。英国学者TR桑德斯在其撰写的《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中,提出了7项原则,分别依据标准化的方法、目的和作用。日本的松浦四郎撰写的《工业标准化原理》,详细的阐明了在标准化的活动中的基本定律,并提出了总共19个原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