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竞争模式与战略研究(附件)

本文以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建筑企业体制、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及工程承包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科学的竞争力指标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终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及对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追求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词 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目的和意义 1
1.3 研究现状 2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基本框架 3
2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4
2.1 竞争力内涵及构成 4
2.2 企业竞争理论 5
3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6
3.1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6
3.2 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7
4 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建议与决策 8
4.1 加强建筑企业营销能力 9
4.2 提高建筑企业财务能力 10
4.3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绪论
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社会经济逐渐向全球化趋势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也逐渐形成了全球化,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也逐渐形成。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建筑市场发生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那么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如何正确运用自身优势来提升竞争力,便成为了企业发展与生存的核心问题。故此寻求建筑企业正确的竞争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投资规模日益增大。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企业融入国际市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国的建筑市场发生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那么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如何正确运用自身优势来提升竞争力,便成为了企业发展与生存的核心问题。故此寻求建筑企业正确的竞争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投资规模日益增大。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庞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是我国建筑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建筑市场的竞争也因此而加剧。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我国建筑企业在经营观念,体制结构,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因此,本选题符合我国建筑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通过网络与一些期刊的阅读与检索,我发现有较多关于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课题,并且也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力提升的方法与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数都是以某一方面来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研究成果,并没有对建筑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提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方法。因此,没有体现出其理论成果的实质性价值。
1.2 目的和意义
1.2.1 目的
本人对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本人的专业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不管是从事工程造价还是项目管理的工作,都与建筑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研究需要一定的了解;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建筑行业必当是首当其冲,不管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建筑人才在岗位上的竞争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再是原有的传统竞争模式。同时本人也希望能够借助对本课题的研究,其一,希望我国建筑企业能够清楚到建筑行业竞争环境的严峻,同时能够分析自身企业的优劣点,并针对性的采取正确的建议及对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希望政府通过体制的改革,健全法律法规,使我国建筑企业有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也为我国建筑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2.2 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建筑行业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我国的建筑企业的数量太过庞大,之间的级别差异明显,巨大的从业数量,都会对企业制度的改革造成影响。虽然我国颁布了建筑法以及招标投标法,并且实行了监理制度,但市场机制的不够完善也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市场化运行难以形成。我国建筑企业虽然也有对外进行工程承包,但是有些也是损失惨重,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对国际市场有深入和系统的了解,也没能认识到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及优势。因此,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也显得更为重要了。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自从竞争力这一概念深入我国之后,我国致力于建筑行业的学者也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网络文献的检索,我也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其中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多,较少有对实证的分析,基本都局限于评价指标理论。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邢艳芳等(2000年)以我国建筑市场的特点为切入点,对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建筑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提出在市场竞争中,生存是企业能够发展的前提,在保证能够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追求发展[1]。因此,他们认为生存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评价指标的两大部分。
哈工大研究所的赖熹、关柯(2001年)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大型建筑企业承包商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适用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其中主要有六大类:市场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金运营能力、组织能力、提高企业形象的能力[2]。他们主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进行了评价,并采用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权重确定过程中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李启明、申立银等(2002年)提出了并确立了我国市场中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参数模型,其评价的参数指标主要有6个方面组成:社会影响力、技术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市场开发与营销能力、融资与财务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其中各方面又包括了各项指标[3]。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学者得出的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确不尽相同,因为评价指标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会随着建筑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作出改变。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Serdar Kale和David Arditi对美国100多家大型建筑企业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并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的统计分析,了解到了美国大型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定位和采用的战略[4]。
美国的建筑市场竞争主要以竞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2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