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附件)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已经不能更好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农产品的完全流通。“农超对接”最终是为了实现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这一新型模式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食品安全保障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农超对接模式已经得到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者关注,但对于其实际运作中产生的供应链协同问题却鲜有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农超对接模式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意义,针对淮安地区的具体情况,基于博弈理论分析了影响合作社和超市在利润分配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信息共享对农超对接供应链协同问题的作用,并用 shapley 值分析法对利润进行了合理分配,提出了农超对接供应链应以信息共享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成立一个仓储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从而解决信息协同和物流协同问题,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为超市和合作社的长远期战略合作关系提供保障。关键词 农超对接,博弈论,供应链协同,信息共享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2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
2 论文主要理论综述 6
2.1 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 6
2.2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7
3 农超对接模式及供应链协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9
3.1 常见农超对接模式分析 9
3.2 结合淮安地区的具体分析 11
3.3 影响农超对接供应链协同的关键因素 11
4淮安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分析 13
4.1 淮安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13
4.2 淮安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 13
5 基于农超对接的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15
5.1建立合作模型并以此对利益分析 15
5.2基于SHAPLEY值的苏果农超对接利益分配优化 18
5.3 苏果超市农超对接模式构建 21
小结 23
致 谢 24
参 考 文 献 2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农超对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在欧洲、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70%80%的农产品是农场和超市直接对接采购,实现了超市与农民“携手合作,互利共赢”。
按照传统的果蔬销售流程,从农民到超市经过物流采购环节,一般需经过45个。由于存在多个中间商,导致大部分农产品的成本提上近8%,当地紧缺的农产品的流通成本甚至占蔬菜价格的 1/2 以上。例如在山东当地南瓜只卖1元/斤,运到北京却要卖3.5元/斤。流通环节导致价格上涨,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的环节是主要环节。
从2008年12月,商务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农超对接”相关试点工作,到201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网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农超对接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发展,有利于更好的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淮安市加快推进“农超对接”的步伐,不仅丰富优质农产品资源,也为淮安红椒和丁集黄瓜打响了品牌。“农超对接”有利于我市实施“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同时也有效平抑菜价。淮安将加快在郊区和下属县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从长远发展考虑,提升现有的“农超对接”的规模与水平,最终实现农民、合作社、超市和消费者多方共赢。
1.1.2 研究意义
“农超对接”本质的意义是以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将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城市不断变化的大市场进行对接,实现产销一体化、多方共赢的模式。农超对接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一种新型产物,对保障农民增收、加强食品安全、增进消费者福利、计划农村生产活动都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新视角。
通过“农超对接”这一新型供应链,苏果的生鲜类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平均可下降10%20%,并把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一部分回馈给了农户,另外一部分则通过降价促销的手段让利给了消费者。
农超对接改善了消费环境。农超对接既缓解超市生鲜食品低收益的局面,又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还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以良好互动的生产消费循环,在实现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淮安是一个三线发展城市,目前市区主要由清江浦区组成,人口大约80万,蔬菜瓜果是日常所需品,而且需求量很大。但是在市区建设农贸市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阻碍交通等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降低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但是为了方便市民生活,又必须为市民提供绿色蔬菜等必需品,所以超市就能弥补不足。农超对接能够为超市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方便市民买菜,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品种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的农超对接伴随着城市化而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快速推进,东京蔬菜流通不再仅仅局限于近图。运输路程的增加,不仅导致运输费用的增加,也无形中增加中间供应链的环节,间接导致蔬菜的价格上涨。为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日本采取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推进蔬菜产地大型化,据当时统计,日本人50%选择在食品超市购买蔬菜,超市比例为75%。
目前,在东京大部分超市已经在当地建立起农产品供应链。超市里主要销售的农产品是当地供应,超市在地方农协的协调下,双方签订合同,然后在当地进行简单加工包装后,再由超市委托的运输公司,在清晨前运到门店直接销售。
在美国,沃尔玛是低价的代名词。美国超市销售的农产品比重达80%。沃尔玛通过现代完备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协同。同时与农户签订合同,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农产品从生产、供货到销售,形成系统、大规模的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Chen J, Cao Q对agriculture super对接试点成功后,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所以对研究农超对接的潜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了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三个对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接的平台,行业监管和超市的社会责任[1]。
Chen L T, Jia W Q 认为“农超对接”做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是超市直接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从农民购买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将发送到超市销售的产品,多有利于农民、超市和消费者的一个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农超对接”是一个双赢的发展模式,寻求各方,在中国崛起的发展浪潮,然而它在中国的实践时间短,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该文总结了在“农超codking”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其更好的发展[2]。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2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
2 论文主要理论综述 6
2.1 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 6
2.2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7
3 农超对接模式及供应链协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9
3.1 常见农超对接模式分析 9
3.2 结合淮安地区的具体分析 11
3.3 影响农超对接供应链协同的关键因素 11
4淮安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分析 13
4.1 淮安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13
4.2 淮安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 13
5 基于农超对接的苏果超市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15
5.1建立合作模型并以此对利益分析 15
5.2基于SHAPLEY值的苏果农超对接利益分配优化 18
5.3 苏果超市农超对接模式构建 21
小结 23
致 谢 24
参 考 文 献 2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农超对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在欧洲、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70%80%的农产品是农场和超市直接对接采购,实现了超市与农民“携手合作,互利共赢”。
按照传统的果蔬销售流程,从农民到超市经过物流采购环节,一般需经过45个。由于存在多个中间商,导致大部分农产品的成本提上近8%,当地紧缺的农产品的流通成本甚至占蔬菜价格的 1/2 以上。例如在山东当地南瓜只卖1元/斤,运到北京却要卖3.5元/斤。流通环节导致价格上涨,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的环节是主要环节。
从2008年12月,商务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农超对接”相关试点工作,到201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网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农超对接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发展,有利于更好的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淮安市加快推进“农超对接”的步伐,不仅丰富优质农产品资源,也为淮安红椒和丁集黄瓜打响了品牌。“农超对接”有利于我市实施“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同时也有效平抑菜价。淮安将加快在郊区和下属县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从长远发展考虑,提升现有的“农超对接”的规模与水平,最终实现农民、合作社、超市和消费者多方共赢。
1.1.2 研究意义
“农超对接”本质的意义是以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将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城市不断变化的大市场进行对接,实现产销一体化、多方共赢的模式。农超对接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一种新型产物,对保障农民增收、加强食品安全、增进消费者福利、计划农村生产活动都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新视角。
通过“农超对接”这一新型供应链,苏果的生鲜类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平均可下降10%20%,并把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一部分回馈给了农户,另外一部分则通过降价促销的手段让利给了消费者。
农超对接改善了消费环境。农超对接既缓解超市生鲜食品低收益的局面,又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还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以良好互动的生产消费循环,在实现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淮安是一个三线发展城市,目前市区主要由清江浦区组成,人口大约80万,蔬菜瓜果是日常所需品,而且需求量很大。但是在市区建设农贸市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阻碍交通等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降低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但是为了方便市民生活,又必须为市民提供绿色蔬菜等必需品,所以超市就能弥补不足。农超对接能够为超市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方便市民买菜,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品种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的农超对接伴随着城市化而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快速推进,东京蔬菜流通不再仅仅局限于近图。运输路程的增加,不仅导致运输费用的增加,也无形中增加中间供应链的环节,间接导致蔬菜的价格上涨。为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日本采取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推进蔬菜产地大型化,据当时统计,日本人50%选择在食品超市购买蔬菜,超市比例为75%。
目前,在东京大部分超市已经在当地建立起农产品供应链。超市里主要销售的农产品是当地供应,超市在地方农协的协调下,双方签订合同,然后在当地进行简单加工包装后,再由超市委托的运输公司,在清晨前运到门店直接销售。
在美国,沃尔玛是低价的代名词。美国超市销售的农产品比重达80%。沃尔玛通过现代完备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协同。同时与农户签订合同,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农产品从生产、供货到销售,形成系统、大规模的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Chen J, Cao Q对agriculture super对接试点成功后,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所以对研究农超对接的潜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了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三个对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接的平台,行业监管和超市的社会责任[1]。
Chen L T, Jia W Q 认为“农超对接”做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是超市直接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从农民购买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将发送到超市销售的产品,多有利于农民、超市和消费者的一个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农超对接”是一个双赢的发展模式,寻求各方,在中国崛起的发展浪潮,然而它在中国的实践时间短,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该文总结了在“农超codking”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其更好的发展[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