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法及应用以拖拉机制造公司为例(附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中国制造业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升竞争力,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资料显示,相对于国外,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任然处于初期阶段[1],而且企业实施信息化成功的比例较低,并且有很大风险,本文拖拉机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信息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信息化实施模式与方法。首先,分析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走势,指出实施信息化是拖拉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并通过A对拖拉机制造公司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制定建设信息化的方法;其次,提出了拖拉机公司信息化工程实施的具体模式。针对该模式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加以论述。最后,对于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研究,有一些内容正在某拖拉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得到运用,内容包括了各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信息化的需求、业务流程优化重组设计方案、总体规划方案、分步实施方案及信息化成本效益定量分析的方法,到目前为止进展顺利。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风险控制,实施方法,应用
目 录
1 绪论 1
1.1 企业信息化背景 1
1.2 拖拉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
1.3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4
2 基于风险控制的拖拉机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 4
2.1 实施模式 4
2.2 关键主线论述 4
2.3 关键阶段论述 5
3 A拖拉机制造公司业务流程现状和信息化需求分析 7
3.1 公司基本概况 7
3.2 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7
3.3 具体业务流程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8
4 A拖拉机企业业务流程优化 14
4.1关键业务流程分析 14
4.2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14
4.3持续改进 21
小 结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 企业信息化背景
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迅速,致使企业信息化工程成为了企业生存的必走之路。信息系统应该是企业可以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靠的资产,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维持其生存[2]。企业若不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被淘汰,势必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突破成就。
最早运用信息技术的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他们用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企业管理软件也由此出现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决策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保障。中国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与外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加入WTO后,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竞争使得中国企业不得不加快企业信息工程的步伐[3]
1.2 拖拉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2.1 发展趋势
(1)柔性化。拖拉机制造定制化生产较多,柔性化的生产工艺能适应不同产品个性化生产需求,能及时改变工艺和产品,大大缩减了生产周期,提高了效率。
(2)智能化。智能化在柔性自动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促进柔性化,能够让拖拉机制造拥有更完善的适应和判断能力。使人类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进行更多的创造性劳动。
(3)灵敏化。能更快的响应市场需求,缩短生产到供应的周期,使拖拉机制造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4)信息化。如今社会的主导产业就是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拖拉机制造业想要焕发新面貌,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还要要结合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还要运用先进制造系统、先进组织管理方式。
1.2.2 发展出路
国内拖拉机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同行业的竞争局势,全球化的竞争压力日益变大。而想从这一困境中走出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刻不容缓。具体措施如下:
(1)向政府寻求政策援助,兼并融合拖拉机企业,进行重新组合,与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2)引进新的人员和技术,提升科研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和成本优化,扩大生产规模等。
(3)实施企业信息化,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通过信息化工程提高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能力。利用CDA/CAM、ERP等信息技术支撑产品开发、制造、采购、销售等各项核心任务,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3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3.1 国外现状
信息化概念是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60年代的时候提出来的,ISP(信息化规划)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Ross、Beath和Goodhue[4]在1996年提出IT能力的概念,即通过IT的运用改进组织目标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其本身的成本和流程改造的成本。
Hammer M[5]提出ERP系统是和重组相关最重要的技术,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做好业务流程重组工作,将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N安东尼指出传统管理受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可逆的转向信息和管理两个系统融合之路。
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应用较早,在设计和制造等方面,9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产品数据库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很多大公司得到了应用;数控机床设备在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很好应用。
经营与管理方面,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把ERP应用在中小企业,在良好的管理下,ERP使用比较成功[6]。BPR和ERP得到很好地应用,并且把因特网作为支撑开展业务,近九成的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七成的中小公司有自己的网页,并且一半的小公司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业务。
在供应链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之间由直接竞争关系发展成为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传统供应链模式是多层式的,目前正向扁平式转化,客户管理等系统也得到了集成。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使产业和供应链达到了高信息化水平。
1.3.2 国内现状
国内信息化的研究大多借鉴国外的理论,张嵩和黄立平[7]在2003年也对IT能力做了定义,即对IT资源和企业原有资源进行部署调用,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他们把IT能力分为静态、动态和创造性IT能力三个层次。
王众托在2001年提出,企业信息结合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显得很有必要,各个层面都需要密切的沟通,信息的重要性就会得到充分认可和重视。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开始信息化测评的研究,研究学者发表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如郭靖鹏的“综合信息产业力测度法”,钟义信开发了CIIC等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