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江苏纺织业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简析绿色壁垒 1
2.1 绿色壁垒的定义及类型 1
2.2 绿色壁垒的产生原因 1
2.3 绿色壁垒的形式及特点 3
2.4 绿色壁垒的作用 4
3 江苏纺织品业的现状分析 4
3.1 江苏纺织品业的现状 4
3.2 江苏纺织品出口的特点 5
3.3 江苏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8
4 绿色壁垒对江苏纺织业的冲击 10
4.1 纺织业中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0
4.2 遭受绿色壁垒冲击的内外原因 11
5 绿色壁垒对江苏纺织业的双重作用 12
5.1 积极作用 12
5.2 消极作用 14
6 江苏纺织业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15
6.1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采取的对策 15
6.2 企业可采取的对策 16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匮乏使得他们只能依靠大量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来谋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破坏问题越加突出,于是发达国家借着保护环境的幌子推行绿色壁垒。各种国际组织、区域联盟的出现使一些贸易壁垒的作用减弱,但是绿色壁垒披着“绿色”的外衣在国际上逐渐盛行。纺织业是一直是拉动江苏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深受绿色壁垒冲击,江苏纺织品出口行情不容乐观。如何打破绿色壁垒的限制,又能兼顾环境保护,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简析绿色壁垒
2.1 绿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壁垒的定义及类型
2.1.1 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因其产生的初衷是环境保护,被冠以“绿色”称号。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多数人认为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性标准和法规,对国外的产品加以限制的贸易保护措施[1]。
2.1.2 绿色壁垒的类型
绿色壁垒根据制定的动机,分为善意、恶意两种。“善意”指以保护生态、人身健康等为动机,“恶意”指凭借本国的技术优势阻止他国产品的进入。区分的标准有两个,主观标准是实施的动机,即它实施的动机是善意或恶意的。客观标准是非歧视的原则,即它的制定是否会影响不同国家的相同产品在本国的待遇。恶意的绿色壁垒表现为歧视或排他。歧视指对不同国家实施不同标准,即歧视地阻止一些国家的产品进入。排他指在国内外实施不同标准,即宽以待己严以待人,这种双重标准是为了保护本国产品,排斥他国产品。
借着环保的旗帜推行绿色壁垒,可以减少他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拓宽本国的市场,还可获得保护环境的美誉[2],故而不少国家一直不厌其烦地设置各种绿色壁垒。
2.2 绿色壁垒的产生原因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
马斯洛认为需求是有层次的,并且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通常情况下,当低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人们转而寻求相对较高一层次的需求。在生存需求满足后,人们开始寻求高一层次的需求,即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衣服不仅要保暖还要安全舒适健康(孕妇的防辐射服);食物不仅是为了饱腹更要美味营养(蔬果要绿色纯天然);交通不仅要代步更要安全节能(追求节能减排的汽车);居住不止要遮风挡雨更要安全(避免家具释放如甲醛等的有毒气体)。绿色需求(即安全需求)比生存需求让人们更迫切,绿色壁垒借此盛行。
2.2.2 经济全球化角度
随着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一些贸易壁垒措施受到限制,但是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促成了借用环保标准进行贸易保护的措施的形成,绿色壁垒由此产生并迅速蔓延。
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层见叠出,也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发达国家更早接触到它,对其产生原因更是各抒己见。有些人认为随着多边贸易的频繁,关税不仅会逐渐被非关税措施所取代,而且更多的政府会更为广泛地采用这种非关税的措施达到保护本国的目的[3]。也有些人认为环境型消费者、绿色产品、绿色广告及绿色战略的增加将是大势所趋,认为企业应学会环境营销[4]。还有人觉得随着污染问题的突出,国际市场上的“环境规则竞赛”异常激烈,发达国家借着环保的名义制定五花八门的绿色壁垒阻止他国产品进入本国,争相设立于本国有利的环境标准[5]。研究继续深入之后,一些外国学者分析出了绿色壁垒产生影响的两面性,即客观上改善了生态环境[6,7],但同时众多国家也将此当成贸易保护、贸易歧视的举措[8~10]。但实际上,很多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的目的是保护本国市场。
绿色壁垒这一专业术语在国内的出现始于20世纪末。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产品过剩的在短期内无法消耗,发达国家为达到利益最大化的而采取“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11],因此,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为保护民族产业的结果。借以保护民族工业。此外,相关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的漏洞,没有一个专门用于调节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协议也是绿色壁垒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最后,人们的绿色消费理念逐渐增强,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绿色壁垒是生态安全和贸易保护相互渗透的产物。
2.2.3 法律渊源角度
环境和发展相统一是各国发展的目标,环保法律也陆续出台,但是其被贸易保护主义操纵时也就构成了所谓的绿色壁垒。
一些国际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其初衷可能只是保护环境,但其中对环保措施不严谨的限制却为绿色壁垒提供了突破口。例如,在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贸总协定)和WTO法律体系的安全例外原则中规定进口国依据国家主权原则,为保护自然资源可以制定更高标准。规定的遗漏极易为绿色壁垒的出现提供可乘之机。
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支持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帮助其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12]。但是一些国家利用其中漏洞拟定了过高的环境标准,致使他国产品被拒门外,形成了绿色壁垒。
2.3 绿色壁垒的形式及特点
2.3.1 绿色壁垒的形式
1)绿色关税制度。指对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他国产品实行征税、限入、禁入的制度。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指利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强制性技术标准阻碍他国产品进入。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又称为绿色标签制度。绿色环境标志是产品的绿色证明,表明其生产的全过程都达到了环保标准,相当于“绿色通行证”。4)绿色包装制度。指为避免包装材料危害环境,要求产品包装达到一定的环保标准。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指有关部门为有效防止有毒物质、外来物种等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破坏,对一些进口产品实行检验检疫的制度。6)绿色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绿色补贴制度,指政府为保护环境将产品的环境成本进行内在化,并且实行补贴的制度[13]。而绿色反补贴指对实行绿色补贴的产品进行反补贴。
2.3.2 绿色壁垒的主要特点
1)名义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的制定多是源于一些国际公约、法规,它借着保护环境的合法理由限制着他国产品的进入。2)内在的隐蔽性。绿色壁垒的实施动机很隐蔽,有的可能是为保护环境以及人类安全,但更多的是保护本国市场免受他国产品的冲击。这一特点也是它与其他壁垒的最大区别。3)形式上的复杂性。绿色壁垒包括的范围非常大,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涉及的诸多技术因素都包含其中,甚至已经延伸至无形产品领域。4)发展上的动态性。绿色壁垒与时俱进,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技术标准要求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随时关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标准的新动态并及时更新产品的技术标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5)影响的严重性。绿色壁垒的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等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传导到其他国家。6)内涵上的歧视性。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上较高的话语权,制定过高的国际技术标准,发展中国家通常很难达到其标准。7)具有较多的争议性。绿色壁垒的各种特性交错混杂,极其容易引发争议[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