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财税制度及税率研究
目录
一、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隋朝的财税制度 2
(一)隋的建立 2
(二)隋的财税制度 2
三、唐朝的财税制度 7
(一)唐的建立 7
(二)唐的财税管理制度 7
四、隋唐的财税制度比较 11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导论
研究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于2013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战略部署,史无前例的阐述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地位。第一,我们常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时间点,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政府,政府通过财政履行职能。
首先,政府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必须要有资金的大量支持。政府所需要的开销,来自于财政支出的付出。政府所筹集的钱,组成了财政收入。在政府实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的过程中,究其本质是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行使其职能的表现。所以说,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亲密无间、跬步不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其次,财政职能的“综合性”是它的一个特殊特点。财政在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起到了直接的连接作用,甚至可以覆盖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国家治理、社会运转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财政职能。
最后,政府的财政制度的优劣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所以,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休戚与共。它们之间彼此依存,唇齿相依,相得益彰。将财税体制的改革至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更好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现代化需要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支撑。
隋唐期间(581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终结了五胡乱华和魏晋南北朝的纷乱割据的时势,实现了中华的大一统。
那么,在中国古代隋唐历史上财税在国家治理上发挥了哪些作用,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当前有什么启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当前对于历史上财税制度的研究总体上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大致上是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隋唐期间(581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终结了五胡乱华和魏晋南北朝的纷乱割据的时势,实现了中华的大一统。
那么,在中国古代隋唐历史上财税在国家治理上发挥了哪些作用,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当前有什么启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当前对于历史上财税制度的研究总体上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大致上是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这个阶段1930年常乃德著作的《中国财政制度史》从经济变迁的角度分析了隋唐财政制度的变迁、1940年鞠清远著作的《唐代财政史》的核心研究财政机构及其职能,并归纳了财政收支管理制度;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在此阶段,1957年陈寅恪著作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对隋唐的赋役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二十一世纪初,在这个时期,198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财政金融年表》对从春秋战国到清朝财政金融大事进行了辑录;第四个阶段是二十一世纪至今,在此期间,一批学者共同协作撰写的《中国财政通史》问世,从中国历代财政兴衰变化的规律和经验教训的角度对中国财政的历史进行了汇编。
国外:2004年俄罗斯科学院出版《文明对话中的中国》从经济、国际关系、政治、哲学和历史5大部分对中国古代的财政进行了分析。
隋朝的财税制度
隋的建立
公元581年,随国公杨坚逼迫周静帝“禅位”于己,北周覆灭,改国号隋,定都大兴城,隋朝建立,随后南下灭陈,统一了全国,自此结束了西晋以来中原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的财税制度
隋朝的财政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为,继承发展汉魏以来的中央行政机构演变趋势,确立以尚书省为国家行政管理中枢,并在这其中设立了国家财政的管理中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离革魏晋南北朝的田租户调制,以男丁为计税对象,并对部分丁男实行“收庸代役”,这对唐朝前期制定租庸调制有直接的影响。
隋朝的财税管理制度
隋朝的财税管理制度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央的财政管理机构;二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
中央的财政管理机构即:开皇元年二月,隋文帝破除《周礼》六官之名,依照“汉、魏之旧”设置中央的文武机构,期其中尚书省是国家的行政中枢,是国家的政务机构,国家财政管理中枢设在其中。开皇三年四月,文帝又对尚书左、右仆射的分管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尚书右仆射是是最高的财政长官,度支尚书以下分设度支、户部、金部、仓部四曹。隋炀帝继位后对中央官制的名称和员额、品阶多有改革,但尚书省仍是国家行政管理中枢,尚书右仆射及其下属的度支尚书四曹、工部尚书四曹仍然是国家财政的管理中枢。
从官署及其属官设置来看,隋朝司农寺的职责主要在于管理位于京师的各种国家级粮仓、盐仓及市场。太府寺统“左藏、左尚方、内尚方、右尚方、司染、右藏、黄藏、掌治、甄官等署。各置令、丞[1]”。总之,隋朝的太府寺、少府监都负有为军国和皇室消费提供诸多手工业产品的职责。隋朝国家财政的政令和不少财政实务的管理寄寓于尚书省六部与九卿体系之中。这是沿承汉魏以来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而来。隋朝还在外地设置有直属中央的各种监与监官,负责特定的财政事务管理,同时隋朝在宫廷内也设有一批官,负责皇后的日常起居,开皇之制,“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2]”。
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即:隋朝财政实行的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这不仅表现为如下所述的财政收入制度如租调制、义仓制等,财政支出制度官员禄制、赈灾开仓等,财政运营制度如公廨本钱息利、公廨田等的制定与调整都是由中央决定的,而且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皇帝控制财政管理的最高权利。隋文帝不仅是重大财政政令的裁决人,甚至亲自干预财政系细务。史载,开皇初,文帝“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按治书侍御史柳彧所说:“万机物广,事无大小,咸关圣听乃至应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一日之内,酬答百丝[3]”。由此可略见文帝干预财政系务可见一斑。至于炀帝更是随心所欲地指令财政官员制造各种物品以满足其侈费。第二,隋朝皇帝经常直接指派他官取代尚书省有关财政官员去执行某项财政事务。例,大业元年,太府少卿何稠奉炀帝的旨意黄麾三万六千人仗,当车辆轿子、皇后仪仗、百官礼仪服饰等物品,“所使用的工匠十万余人,用金银钱物锯亿”。炀帝后派“兵部侍郎明雅、选部郎薛遭等勾核的,几年才完毕,毫厘不差”。这是临时指派其他官员负责财政审计之例。凡此指派他官取代尚书省有关财政官员去执行某项财政事务,均是皇帝有利地掌控着国家财政权力的反映。第三,隋朝设置严刑峻法加强对财政出纳的管理。文帝于开皇三年下令修订北周的苛刻刑律,
一、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隋朝的财税制度 2
(一)隋的建立 2
(二)隋的财税制度 2
三、唐朝的财税制度 7
(一)唐的建立 7
(二)唐的财税管理制度 7
四、隋唐的财税制度比较 11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导论
研究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于2013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战略部署,史无前例的阐述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地位。第一,我们常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时间点,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政府,政府通过财政履行职能。
首先,政府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必须要有资金的大量支持。政府所需要的开销,来自于财政支出的付出。政府所筹集的钱,组成了财政收入。在政府实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的过程中,究其本质是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行使其职能的表现。所以说,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亲密无间、跬步不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其次,财政职能的“综合性”是它的一个特殊特点。财政在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起到了直接的连接作用,甚至可以覆盖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国家治理、社会运转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财政职能。
最后,政府的财政制度的优劣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所以,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休戚与共。它们之间彼此依存,唇齿相依,相得益彰。将财税体制的改革至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更好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现代化需要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支撑。
隋唐期间(581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终结了五胡乱华和魏晋南北朝的纷乱割据的时势,实现了中华的大一统。
那么,在中国古代隋唐历史上财税在国家治理上发挥了哪些作用,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当前有什么启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当前对于历史上财税制度的研究总体上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大致上是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隋唐期间(581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终结了五胡乱华和魏晋南北朝的纷乱割据的时势,实现了中华的大一统。
那么,在中国古代隋唐历史上财税在国家治理上发挥了哪些作用,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当前有什么启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当前对于历史上财税制度的研究总体上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大致上是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这个阶段1930年常乃德著作的《中国财政制度史》从经济变迁的角度分析了隋唐财政制度的变迁、1940年鞠清远著作的《唐代财政史》的核心研究财政机构及其职能,并归纳了财政收支管理制度;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在此阶段,1957年陈寅恪著作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对隋唐的赋役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二十一世纪初,在这个时期,198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财政金融年表》对从春秋战国到清朝财政金融大事进行了辑录;第四个阶段是二十一世纪至今,在此期间,一批学者共同协作撰写的《中国财政通史》问世,从中国历代财政兴衰变化的规律和经验教训的角度对中国财政的历史进行了汇编。
国外:2004年俄罗斯科学院出版《文明对话中的中国》从经济、国际关系、政治、哲学和历史5大部分对中国古代的财政进行了分析。
隋朝的财税制度
隋的建立
公元581年,随国公杨坚逼迫周静帝“禅位”于己,北周覆灭,改国号隋,定都大兴城,隋朝建立,随后南下灭陈,统一了全国,自此结束了西晋以来中原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的财税制度
隋朝的财政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为,继承发展汉魏以来的中央行政机构演变趋势,确立以尚书省为国家行政管理中枢,并在这其中设立了国家财政的管理中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离革魏晋南北朝的田租户调制,以男丁为计税对象,并对部分丁男实行“收庸代役”,这对唐朝前期制定租庸调制有直接的影响。
隋朝的财税管理制度
隋朝的财税管理制度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央的财政管理机构;二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
中央的财政管理机构即:开皇元年二月,隋文帝破除《周礼》六官之名,依照“汉、魏之旧”设置中央的文武机构,期其中尚书省是国家的行政中枢,是国家的政务机构,国家财政管理中枢设在其中。开皇三年四月,文帝又对尚书左、右仆射的分管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尚书右仆射是是最高的财政长官,度支尚书以下分设度支、户部、金部、仓部四曹。隋炀帝继位后对中央官制的名称和员额、品阶多有改革,但尚书省仍是国家行政管理中枢,尚书右仆射及其下属的度支尚书四曹、工部尚书四曹仍然是国家财政的管理中枢。
从官署及其属官设置来看,隋朝司农寺的职责主要在于管理位于京师的各种国家级粮仓、盐仓及市场。太府寺统“左藏、左尚方、内尚方、右尚方、司染、右藏、黄藏、掌治、甄官等署。各置令、丞[1]”。总之,隋朝的太府寺、少府监都负有为军国和皇室消费提供诸多手工业产品的职责。隋朝国家财政的政令和不少财政实务的管理寄寓于尚书省六部与九卿体系之中。这是沿承汉魏以来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而来。隋朝还在外地设置有直属中央的各种监与监官,负责特定的财政事务管理,同时隋朝在宫廷内也设有一批官,负责皇后的日常起居,开皇之制,“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2]”。
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即:隋朝财政实行的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这不仅表现为如下所述的财政收入制度如租调制、义仓制等,财政支出制度官员禄制、赈灾开仓等,财政运营制度如公廨本钱息利、公廨田等的制定与调整都是由中央决定的,而且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皇帝控制财政管理的最高权利。隋文帝不仅是重大财政政令的裁决人,甚至亲自干预财政系细务。史载,开皇初,文帝“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按治书侍御史柳彧所说:“万机物广,事无大小,咸关圣听乃至应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一日之内,酬答百丝[3]”。由此可略见文帝干预财政系务可见一斑。至于炀帝更是随心所欲地指令财政官员制造各种物品以满足其侈费。第二,隋朝皇帝经常直接指派他官取代尚书省有关财政官员去执行某项财政事务。例,大业元年,太府少卿何稠奉炀帝的旨意黄麾三万六千人仗,当车辆轿子、皇后仪仗、百官礼仪服饰等物品,“所使用的工匠十万余人,用金银钱物锯亿”。炀帝后派“兵部侍郎明雅、选部郎薛遭等勾核的,几年才完毕,毫厘不差”。这是临时指派其他官员负责财政审计之例。凡此指派他官取代尚书省有关财政官员去执行某项财政事务,均是皇帝有利地掌控着国家财政权力的反映。第三,隋朝设置严刑峻法加强对财政出纳的管理。文帝于开皇三年下令修订北周的苛刻刑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