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和发展探索
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和发展探索[20191229204754]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农村金融改革是金融改革中的重要重点之一,农村商业银行也成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产物。由农村信用社演变发展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了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进程上,特别在三农服务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通过对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演变过程的了解,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比较现有的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完善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推进其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同时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市场定位
目 录
1.引言 1
1.1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况 1
1.2文献综述 1
1.2.1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
1.2.2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2
1.3课题来源 3
1.4本文的框架结构 3
1.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3
2.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4
2.1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和当前问题 4
2.1.1产权制度和发展模式 4
2.1.2资金运营情况 5
2.1.3内部治理结构 6
2.2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原因 6
2.2.1少数农村信用社入股管理不当 7
2.2.2产权归属不明确 7
2.2.3农村商业银行具有优势 7
3.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8
3.1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 8
3.1.1资本规模 8
3.1.2产权结构 11
3.1.3法人治理结构 12
3.1.4盈利能力 15
3.1.5 不良贷款 16
3.1.6服务对象 17
3.2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特征 18
3.2.1定位于服务县域经济,规模适中 18
3.2.2成立时间早,发展起点高 18
3.2.3服务于“三农”,侧重点不同 18
3.2.4对外扩张,跨区域经营 19
4.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
4.1 内部问题 20
4.1.1发展空间受限 20
4.1.2股权比较分散 20
4.1.3法人治理结构虚化 21
4.1.4业务集中度高 21
4.1.5员工素质不高 21
4.1.6产品服务功能不全 22
4.2外部问题 22
4.2.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22
4.2.2监管要求不断提高 23
4.2.3同业竞争不断加剧 23
4.2.4地区风险复杂多样 23
5.优化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有效对策 24
5.1明确市场定位 24
5.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25
5.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5
5.4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25
5.5优化人力资源 26
结语 26
致 谢 28
1.引言
1.1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况
2001年11月,我国为了改革农村商业银行,首选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首批试点农村商业银行的典范。国家以张家港,常熟,江阴地区为代表作为试点地区,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是由于该三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其本身贴近市场,熟悉当地的金融市场的信息优势,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经过了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而来的历程,多少会残留农村信用社原本体制上的问题,而且股份制改革存在不彻底性,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必须更换新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面对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加之我国银行业不断加深的开放程度,愈发激烈的竞争程度,对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和发展要求。
1.2文献综述
1.2.1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江苏省首先试点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其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优优势,处于沿海地带,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较多,经济较为发达。孙慧霞在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中发现了农商行发展中面临的新的挑战,主要包括:1、资源丰富,但竞争压力大。与其相竞争的是一些资金雄厚,资历较深的银行,另外,最近一些村镇银行和私人信贷公司的出现层次不穷,竞争也相对激烈。2、人才在数量丰富,但质量上较低。江南一带,高校云集,大量的人才选择这一地区就业和创业。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选择人才的时候,趋向于选择本地人才而忽视了人才的真正价值,导致机构内部人员的水平不高,业务水平低等问题。3、资金充足,却受到地域限制。银行业都纷纷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局限于地域经营,导致地区风险和行业风险增大。4、风险管理能力不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上力度不够,且还存在漏洞,抵押趋于表面化,没有真正的风险保障,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1.2.2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首先,采用内外结合的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一个机构想要长远的发展,不能只顾独善其身,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必须加强与外部联系合作,才能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持久的发展是和三农、政府、其他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次,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平等对待面试人员,聘用人才时进行考核制度,选拔符合条件,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才。另外还可以专业定点培养专业人才,缩点实习人员的时间,提高效率和业务专业水平。然后,积极寻求跨区经营。首先要完成本地区发展的要求,然后拓展新的发展区域。在开展跨区域经营之前,需要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寻求业务拓展的对象,立足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最后,加强监督工作,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化解风险,是风险最小化,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1.3课题来源
2001年,苏南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后,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并且其发展趋势较好,已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苏南首次成为试点改革的重要区域,并且按照国家要求,贯彻落实服务“三农”的宗旨。
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都留有农村信用社的痕迹,还面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自由发展。
针对苏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发展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战略对策,对于如何更加有效的促进苏南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4本文的框架结构
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原因和过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寻找其正确的市场地位。然后,结合年报分析结果的数据计算,综合整理,在数据分析和理论准备基础上,比较目前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分析发现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一些个人认为能够优化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效对策。
1.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江阴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不良贷款和服务对象等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苏南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发展特征。当然,本文的观点和见解还不够彻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有时间的限制等因素,本文仅对少数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分析与研究,无法全面地分析所有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因此缺乏全面性。
2.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成效显著,但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经济也蓬勃发展,农村信用社无法适应农村金融的需要,为了适应其发展,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也朝着股份化、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着,逐渐构建新型的农村商业银行。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农村金融改革是金融改革中的重要重点之一,农村商业银行也成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产物。由农村信用社演变发展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了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进程上,特别在三农服务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通过对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演变过程的了解,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比较现有的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完善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推进其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同时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市场定位
目 录
1.引言 1
1.1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况 1
1.2文献综述 1
1.2.1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
1.2.2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2
1.3课题来源 3
1.4本文的框架结构 3
1.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3
2.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4
2.1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和当前问题 4
2.1.1产权制度和发展模式 4
2.1.2资金运营情况 5
2.1.3内部治理结构 6
2.2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原因 6
2.2.1少数农村信用社入股管理不当 7
2.2.2产权归属不明确 7
2.2.3农村商业银行具有优势 7
3.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8
3.1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 8
3.1.1资本规模 8
3.1.2产权结构 11
3.1.3法人治理结构 12
3.1.4盈利能力 15
3.1.5 不良贷款 16
3.1.6服务对象 17
3.2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特征 18
3.2.1定位于服务县域经济,规模适中 18
3.2.2成立时间早,发展起点高 18
3.2.3服务于“三农”,侧重点不同 18
3.2.4对外扩张,跨区域经营 19
4.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
4.1 内部问题 20
4.1.1发展空间受限 20
4.1.2股权比较分散 20
4.1.3法人治理结构虚化 21
4.1.4业务集中度高 21
4.1.5员工素质不高 21
4.1.6产品服务功能不全 22
4.2外部问题 22
4.2.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22
4.2.2监管要求不断提高 23
4.2.3同业竞争不断加剧 23
4.2.4地区风险复杂多样 23
5.优化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有效对策 24
5.1明确市场定位 24
5.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25
5.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5
5.4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25
5.5优化人力资源 26
结语 26
致 谢 28
1.引言
1.1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况
2001年11月,我国为了改革农村商业银行,首选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首批试点农村商业银行的典范。国家以张家港,常熟,江阴地区为代表作为试点地区,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是由于该三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其本身贴近市场,熟悉当地的金融市场的信息优势,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经过了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而来的历程,多少会残留农村信用社原本体制上的问题,而且股份制改革存在不彻底性,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必须更换新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面对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加之我国银行业不断加深的开放程度,愈发激烈的竞争程度,对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和发展要求。
1.2文献综述
1.2.1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江苏省首先试点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其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优优势,处于沿海地带,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较多,经济较为发达。孙慧霞在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中发现了农商行发展中面临的新的挑战,主要包括:1、资源丰富,但竞争压力大。与其相竞争的是一些资金雄厚,资历较深的银行,另外,最近一些村镇银行和私人信贷公司的出现层次不穷,竞争也相对激烈。2、人才在数量丰富,但质量上较低。江南一带,高校云集,大量的人才选择这一地区就业和创业。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选择人才的时候,趋向于选择本地人才而忽视了人才的真正价值,导致机构内部人员的水平不高,业务水平低等问题。3、资金充足,却受到地域限制。银行业都纷纷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局限于地域经营,导致地区风险和行业风险增大。4、风险管理能力不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上力度不够,且还存在漏洞,抵押趋于表面化,没有真正的风险保障,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1.2.2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首先,采用内外结合的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一个机构想要长远的发展,不能只顾独善其身,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必须加强与外部联系合作,才能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持久的发展是和三农、政府、其他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次,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平等对待面试人员,聘用人才时进行考核制度,选拔符合条件,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才。另外还可以专业定点培养专业人才,缩点实习人员的时间,提高效率和业务专业水平。然后,积极寻求跨区经营。首先要完成本地区发展的要求,然后拓展新的发展区域。在开展跨区域经营之前,需要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寻求业务拓展的对象,立足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最后,加强监督工作,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化解风险,是风险最小化,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1.3课题来源
2001年,苏南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后,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并且其发展趋势较好,已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苏南首次成为试点改革的重要区域,并且按照国家要求,贯彻落实服务“三农”的宗旨。
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都留有农村信用社的痕迹,还面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自由发展。
针对苏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发展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战略对策,对于如何更加有效的促进苏南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4本文的框架结构
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原因和过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寻找其正确的市场地位。然后,结合年报分析结果的数据计算,综合整理,在数据分析和理论准备基础上,比较目前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分析发现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一些个人认为能够优化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效对策。
1.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江阴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不良贷款和服务对象等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苏南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发展特征。当然,本文的观点和见解还不够彻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有时间的限制等因素,本文仅对少数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分析与研究,无法全面地分析所有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因此缺乏全面性。
2.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成效显著,但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经济也蓬勃发展,农村信用社无法适应农村金融的需要,为了适应其发展,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也朝着股份化、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着,逐渐构建新型的农村商业银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