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南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研究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否依然能在农村发展中发挥原有的作用,已成为许多学者讨论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对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以高明蚕业合作社为个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未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对策。
目 录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5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5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常见形式 5
二、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6
三、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和现实意义 6
(一)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 6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 6
1、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
2、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7
3、有利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7
四、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 7
(一)经济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 7
(二)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坚持利民原则 8
(三)大力推行无公害食品计划 8
五、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一)合作组织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8
(二)合作组织总体实力比较薄弱 9
(三)合作组织内成员思想不够重视 9
六、个案分析——以高明蚕业合作社为例 9
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10
(一)不断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引导合作组织规范发展 10
(二)不断适应新型城镇化,推动合作组织适应是市场需求 10
(三)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 10
(四)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合作组织管理水平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指以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步不算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和不断摸索,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常见形式
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的动力源不同,可以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四型,即农民自发型、政府推动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
第一种,农民自发型即“农户+农户”的模式,这种是由农民自发组成、自愿参加所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类组织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管理者和参与者都是农民或农户。自发型组织往往对组织管理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从参与者中推荐出有较强号召力、较高管理水平、较强理解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市场经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农户。
第二种,政府推动型即“政府+农户”的模式,通常由政府依靠一定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建立的。鼓励农户以户或组为单位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领导人一般由政府官员(或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者)兼任。这类合作组织,在建立初期,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根据地方农业的特色,开展相应的市场调研,聘请专家对建立合作组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对合作社的具体运行和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培训,所设立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和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在后期的管理和运行中往往比较规范。
第三种,项目引导型即“专业协会+农民”的模式,通常依托特定的援助项目发起建立,由专业协会的专家指导。这类合作经济组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参与的专业协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合作组织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往往由专业协会牵头,与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其管理者由参与会员共同参与,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并建立理事会和监事会。
第四种,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在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基础之上的。企业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中,企业生产的通常是具有当地特定优势的农产品。企业自身运行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调动地方农户的积极性、挖掘农户的资源,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为急需解决完善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扩宽了市场产销通道。公司与农户之间共同构建出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二、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作用下, 农村人口转向不同层次城镇地区,或城市文明向不同层次的农村地区扩散或延伸的自然历史过程。农村城镇化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标志。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的城镇化进程急速加剧,城镇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选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17.92%,到2011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201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7.35%,已经超过全球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型城镇化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市场是主要推动力。发展城镇化就要跻身进入大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生存发展,然而现在面对大市场的需求个体农户很难满足。传统的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快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面对全新的经济环境,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勇于突破、大胆创新,为未来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开展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合作经济需要继续加强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帮助,以集体的力量创造生产力进入市场,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和农业设施建设飞速提升,农村经济呈现出可喜的景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提出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设想。这一设想促进了更多的农业产业依托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全国各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建设各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很是重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国家的支持、政府的领导和专业的支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的心目中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发展前期采取的方案,这样的实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村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针对现在市场的形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 录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5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5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常见形式 5
二、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6
三、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和现实意义 6
(一)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 6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 6
1、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
2、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7
3、有利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7
四、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 7
(一)经济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 7
(二)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坚持利民原则 8
(三)大力推行无公害食品计划 8
五、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一)合作组织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8
(二)合作组织总体实力比较薄弱 9
(三)合作组织内成员思想不够重视 9
六、个案分析——以高明蚕业合作社为例 9
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10
(一)不断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引导合作组织规范发展 10
(二)不断适应新型城镇化,推动合作组织适应是市场需求 10
(三)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 10
(四)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合作组织管理水平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指以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步不算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和不断摸索,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常见形式
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的动力源不同,可以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四型,即农民自发型、政府推动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
第一种,农民自发型即“农户+农户”的模式,这种是由农民自发组成、自愿参加所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类组织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管理者和参与者都是农民或农户。自发型组织往往对组织管理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从参与者中推荐出有较强号召力、较高管理水平、较强理解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市场经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农户。
第二种,政府推动型即“政府+农户”的模式,通常由政府依靠一定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建立的。鼓励农户以户或组为单位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领导人一般由政府官员(或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者)兼任。这类合作组织,在建立初期,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根据地方农业的特色,开展相应的市场调研,聘请专家对建立合作组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对合作社的具体运行和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培训,所设立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和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在后期的管理和运行中往往比较规范。
第三种,项目引导型即“专业协会+农民”的模式,通常依托特定的援助项目发起建立,由专业协会的专家指导。这类合作经济组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参与的专业协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合作组织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往往由专业协会牵头,与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其管理者由参与会员共同参与,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并建立理事会和监事会。
第四种,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在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基础之上的。企业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中,企业生产的通常是具有当地特定优势的农产品。企业自身运行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调动地方农户的积极性、挖掘农户的资源,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为急需解决完善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扩宽了市场产销通道。公司与农户之间共同构建出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二、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作用下, 农村人口转向不同层次城镇地区,或城市文明向不同层次的农村地区扩散或延伸的自然历史过程。农村城镇化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标志。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的城镇化进程急速加剧,城镇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选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17.92%,到2011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201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7.35%,已经超过全球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型城镇化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市场是主要推动力。发展城镇化就要跻身进入大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生存发展,然而现在面对大市场的需求个体农户很难满足。传统的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快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面对全新的经济环境,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勇于突破、大胆创新,为未来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开展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合作经济需要继续加强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帮助,以集体的力量创造生产力进入市场,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南通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和农业设施建设飞速提升,农村经济呈现出可喜的景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提出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设想。这一设想促进了更多的农业产业依托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全国各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建设各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很是重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国家的支持、政府的领导和专业的支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的心目中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发展前期采取的方案,这样的实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村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针对现在市场的形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