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分行大信用卡风险管理分析
摘 要随着信用卡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行都把信用卡作为竞争的焦点,所以各大银行都采取了不同的优惠手段来博得大学生的眼光。大学生信用卡办卡要求低,信誉额度大,是一种先花钱后还款的方式,完全迎合了大学生没有收入但是消费高的状态。因此大学生信用卡在大学校园中备受欢迎,但同时也暴漏出频繁透支,无力偿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情况的具体调查,根据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现状,发现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存在营销机制欠完善、恶意透支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深入去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的提出相关的风险管理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1.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 3
2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 4
2.1信用风险 4
2.2 操作风险 4
2.3 欺诈风险 5
2.4 持卡人个人原因 5
3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7
3.1盲目追求发卡数量,营销机制欠完善 7
3.2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没有进行严格审核 7
3.3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7
3.4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后期管理和服务未及时跟上 8
3.4.1后期的管理不到位 8
3.4.2客户评级体系不完善 8
4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9
4.1尚未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9
4.2银行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 9
4.3欺诈风险处理手段缺乏 9
4.3.1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9
4.3.2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10
4.4交易监控力度不强 10
5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对策 11
5.1收紧信用卡办理门槛,完善银行信用卡的营销机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5.1.1加强审批程序,采用试用期制度 11
5.1.2取消最低还款额的还款方式 11
5.2增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 11
5.3严格按照个人的信用等级授予信用额度 12
5.4后期加强对逾期还款的催收力度,完善大学生对信用卡的风险意识与诚信培养 12
5.4.1加强风险控制,组建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 12
5.4.2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规避风险 12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信用卡是现今社会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支付手段,它是传统银行业务和当代高科技产品的结合。近代发展逐渐成熟,大学生成为信用卡受用的一大群体,也成为了这种潮流的追逐者[1]。信用卡业务进一步发展,信用卡安全,分期还款,灵活多样等优点。但随着一日日的积累,风险也日渐出来。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探索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使用信用卡业务。通过对浦发银行咸阳分行的具体问题分析,提出完善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
1.1.2研究意义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有效的防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业务越来越成熟,这也意味着其风险也相伴而生,尤其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法,以促进浦发银行咸阳分行进一步完善其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风险防范,进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为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源较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Bill 和Isaac就创建了数学模型,搜集了大量数据,为信用卡的风险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随后,又有学者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理论,深入的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风险的识别、防范进行了研究。上世纪90年代,国外对于这项研究就已经趋于成熟。从2016年起,国外的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如下:
Sohn(2017)指出在大学生信用卡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社会和银行都应该通过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信用卡的各种注意事项,不能盲目办理和使用[4]。
Jekt(2017)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时,要改变大学生提前消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应该合理的利用时间来学习和充实自己,而不是用金钱和欲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要教育学生,学会抵制诱惑,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Jaes和Leser(2016)调查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高校的学生,发现在对大学生信用卡的态度上,有的学生表现出了对金钱的着迷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由此便会激发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欲望。此外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男性对于信用卡的态度远远高于女性学生[5]。
近年来,国外的大学方面更加注重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教育。国外的学者从银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信用卡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着手于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国外学者看来,这方面的研究会逐渐加强。
1.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信用卡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学者,大概在21世纪50年代,并且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围绕着信用卡进行,并未涉及到银行的信用卡风险。2004年,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发行,国内学者才开始关注大学生信用卡,并展开对它的研究。从2016年开始,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如下:
吴晓华 (2017)认为我国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起步比较晚,所以在很多大学生眼里,这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对其了解不够,但是却十分关注。因此会想方设法,搜集一些信息,以此申请信用卡。目前,各个银行会采取校内营销的方式向大学生推荐办理信用卡[6]。
王增国(2017)指出从银行角度出发,信用卡的风险可以分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持卡人自身的原因等等。银行方面应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从各个方面将风险控制到最低[8]。
范闽, 陈晓勇(2016)从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搜集了大量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大学生对信用卡进行办理和消费与生源地、家庭环境、和自身的认知有比较大的关系[9]。
叶序华(2016)指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在整个社会中占有相当高的比率,这是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但是却有提前消费的欲望,所以促使了大学生想尽办法来办理大学生信用卡,以此来满足自己[10]。
目前,国内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大学生信用卡方面更是十分稀少。我国学者也仅是就大学生对于信用卡消费做出研究,仅有部分学者对于银行方面的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我国学者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帮助银行更好的应对风险控制。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1.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 3
2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 4
2.1信用风险 4
2.2 操作风险 4
2.3 欺诈风险 5
2.4 持卡人个人原因 5
3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7
3.1盲目追求发卡数量,营销机制欠完善 7
3.2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没有进行严格审核 7
3.3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7
3.4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后期管理和服务未及时跟上 8
3.4.1后期的管理不到位 8
3.4.2客户评级体系不完善 8
4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9
4.1尚未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9
4.2银行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 9
4.3欺诈风险处理手段缺乏 9
4.3.1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9
4.3.2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10
4.4交易监控力度不强 10
5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对策 11
5.1收紧信用卡办理门槛,完善银行信用卡的营销机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5.1.1加强审批程序,采用试用期制度 11
5.1.2取消最低还款额的还款方式 11
5.2增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 11
5.3严格按照个人的信用等级授予信用额度 12
5.4后期加强对逾期还款的催收力度,完善大学生对信用卡的风险意识与诚信培养 12
5.4.1加强风险控制,组建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 12
5.4.2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规避风险 12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信用卡是现今社会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支付手段,它是传统银行业务和当代高科技产品的结合。近代发展逐渐成熟,大学生成为信用卡受用的一大群体,也成为了这种潮流的追逐者[1]。信用卡业务进一步发展,信用卡安全,分期还款,灵活多样等优点。但随着一日日的积累,风险也日渐出来。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探索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使用信用卡业务。通过对浦发银行咸阳分行的具体问题分析,提出完善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
1.1.2研究意义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有效的防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业务越来越成熟,这也意味着其风险也相伴而生,尤其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浦发银行咸阳分行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法,以促进浦发银行咸阳分行进一步完善其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风险防范,进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为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源较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Bill 和Isaac就创建了数学模型,搜集了大量数据,为信用卡的风险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随后,又有学者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理论,深入的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风险的识别、防范进行了研究。上世纪90年代,国外对于这项研究就已经趋于成熟。从2016年起,国外的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如下:
Sohn(2017)指出在大学生信用卡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社会和银行都应该通过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信用卡的各种注意事项,不能盲目办理和使用[4]。
Jekt(2017)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时,要改变大学生提前消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应该合理的利用时间来学习和充实自己,而不是用金钱和欲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要教育学生,学会抵制诱惑,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Jaes和Leser(2016)调查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高校的学生,发现在对大学生信用卡的态度上,有的学生表现出了对金钱的着迷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由此便会激发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欲望。此外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男性对于信用卡的态度远远高于女性学生[5]。
近年来,国外的大学方面更加注重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教育。国外的学者从银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信用卡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着手于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国外学者看来,这方面的研究会逐渐加强。
1.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信用卡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学者,大概在21世纪50年代,并且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围绕着信用卡进行,并未涉及到银行的信用卡风险。2004年,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发行,国内学者才开始关注大学生信用卡,并展开对它的研究。从2016年开始,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如下:
吴晓华 (2017)认为我国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起步比较晚,所以在很多大学生眼里,这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对其了解不够,但是却十分关注。因此会想方设法,搜集一些信息,以此申请信用卡。目前,各个银行会采取校内营销的方式向大学生推荐办理信用卡[6]。
王增国(2017)指出从银行角度出发,信用卡的风险可以分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持卡人自身的原因等等。银行方面应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从各个方面将风险控制到最低[8]。
范闽, 陈晓勇(2016)从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搜集了大量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大学生对信用卡进行办理和消费与生源地、家庭环境、和自身的认知有比较大的关系[9]。
叶序华(2016)指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在整个社会中占有相当高的比率,这是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但是却有提前消费的欲望,所以促使了大学生想尽办法来办理大学生信用卡,以此来满足自己[10]。
目前,国内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大学生信用卡方面更是十分稀少。我国学者也仅是就大学生对于信用卡消费做出研究,仅有部分学者对于银行方面的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我国学者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帮助银行更好的应对风险控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