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开始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研究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可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建议,可以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使内部控制规范得到合理实施,也为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青岛啤酒公司历史悠久,在国内啤酒市场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但在近几年,青岛啤酒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下降,逐渐错失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青岛公司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研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而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企业在内部成本控制上不够重视,致使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成本增高。企业只有实施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提高成本控制效率,最大发挥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作用。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4研究方法 3
2内部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4
2.1内部成本控制的内涵及作用 4
2.2内部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4
3青岛啤酒公司现状分析 6
3.1青岛啤酒公司基本情况 6
3.2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的现状 6
4内部成本控制对青岛啤酒公司的影响 7
4.1内部成本控制对青岛啤酒公司的直接影响 10
4.2内部成本控制对青岛啤酒公司深层次的影响 10
5 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5.1生产计划没有响应真正的市场需求 11
5.2运输工具使用效率低,导致高峰时缺乏运力 11
5.3没有产品跟踪,损坏率高 11
5.4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不健全 11
6 改善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对策 12
6.1树立内部成本控制的意识,生产要跟着市场走 9
6.2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运输资源 12
6.3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施,做好产品后续工作 12
6.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2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啤酒消费量的增加,啤酒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高端的啤酒产品比例却远低于普通啤酒。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对啤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啤酒行业格局逐步趋于稳定以及渠道终端的扩张的影响,中高端啤酒市场消费份额开始有所提高,啤酒市场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啤酒产品结构的调整着力于产品利润的提高,以及满足消费者对啤酒口味的要求和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期望度的提高。但是中高端啤酒产品的市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发达城市。虽然每个啤酒企业都在主动地进行开拓市场,但是因为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中高端啤酒的消费市场仍偏向于大中型城市,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在2014年达到54.8%,而OECD(经合组织)国家是70%左右,中国相差15.2%,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西部省份经济快速崛起。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商业发展、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差距等方面正在缩小,人们对于啤酒口味的要求也会多样化,啤酒消费结构也将会不断升级。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在市场占有率稳定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单位利润率,可以间接提高总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为企业发展迅速打下基础。现代企业具有明确的产权意识,明确权利与责任、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观念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相悖,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在只是降低成本的隔离,也要站在整体的战略目标和企业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寻找成本最小化。
意义: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成本控制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利润点,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有利措施!不同的成本导致价格不同,而消费者永远偏向的是物美价廉!可以说,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
我国啤酒行业起步较晚,青岛啤酒公司经过市场的发展淘汰,是我国少数的几个历史悠久的啤酒企业。2001年,针对企业发展,青岛啤酒公司提出了三大战略性扩张计划: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其中成本战略是以管理为纽带,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压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标新立异战略是不断创新,增加、增强企业各方面的特长,使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目标集聚战略为抢占优势地形,使自己在同行业中形成绝对优势。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002届美国国会正式提出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2004年10月份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主要内容相结合产生的。新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加强了风险管理理念,又概括了原来内部控制的合理内容。
2003年8月,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扩充为基于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将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服务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树立了内部控制史上内部控制发展到风险管理层的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国外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理论上的许多研究趋于成熟,有关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理论经过整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趋于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003年7月刘志娟发表了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集中成本控制流。第二,基于价值链的思想。第三,技术和经济一体化思想。
2006年1月卢小燕针对我国现行成本控制理论发布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标准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局限性以及直接在企业中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不可行,我国可逐步实施作业成本法,使作业成本法逐步取代标准成本法。
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大中型企业执行,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做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与实施为中国企业首创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
由上可知,我国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财务风险,那么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是重中之重。但是,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还不能满足于企业对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指导作用的需要。
1.4课题研究方法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4研究方法 3
2内部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4
2.1内部成本控制的内涵及作用 4
2.2内部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4
3青岛啤酒公司现状分析 6
3.1青岛啤酒公司基本情况 6
3.2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的现状 6
4内部成本控制对青岛啤酒公司的影响 7
4.1内部成本控制对青岛啤酒公司的直接影响 10
4.2内部成本控制对青岛啤酒公司深层次的影响 10
5 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5.1生产计划没有响应真正的市场需求 11
5.2运输工具使用效率低,导致高峰时缺乏运力 11
5.3没有产品跟踪,损坏率高 11
5.4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不健全 11
6 改善青岛啤酒公司内部成本控制对策 12
6.1树立内部成本控制的意识,生产要跟着市场走 9
6.2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运输资源 12
6.3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施,做好产品后续工作 12
6.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2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啤酒消费量的增加,啤酒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高端的啤酒产品比例却远低于普通啤酒。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对啤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啤酒行业格局逐步趋于稳定以及渠道终端的扩张的影响,中高端啤酒市场消费份额开始有所提高,啤酒市场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啤酒产品结构的调整着力于产品利润的提高,以及满足消费者对啤酒口味的要求和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期望度的提高。但是中高端啤酒产品的市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发达城市。虽然每个啤酒企业都在主动地进行开拓市场,但是因为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中高端啤酒的消费市场仍偏向于大中型城市,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在2014年达到54.8%,而OECD(经合组织)国家是70%左右,中国相差15.2%,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西部省份经济快速崛起。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商业发展、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差距等方面正在缩小,人们对于啤酒口味的要求也会多样化,啤酒消费结构也将会不断升级。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在市场占有率稳定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单位利润率,可以间接提高总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为企业发展迅速打下基础。现代企业具有明确的产权意识,明确权利与责任、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观念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相悖,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在只是降低成本的隔离,也要站在整体的战略目标和企业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寻找成本最小化。
意义: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成本控制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利润点,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有利措施!不同的成本导致价格不同,而消费者永远偏向的是物美价廉!可以说,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
我国啤酒行业起步较晚,青岛啤酒公司经过市场的发展淘汰,是我国少数的几个历史悠久的啤酒企业。2001年,针对企业发展,青岛啤酒公司提出了三大战略性扩张计划: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其中成本战略是以管理为纽带,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压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标新立异战略是不断创新,增加、增强企业各方面的特长,使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目标集聚战略为抢占优势地形,使自己在同行业中形成绝对优势。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002届美国国会正式提出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2004年10月份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主要内容相结合产生的。新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加强了风险管理理念,又概括了原来内部控制的合理内容。
2003年8月,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扩充为基于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将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服务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树立了内部控制史上内部控制发展到风险管理层的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国外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理论上的许多研究趋于成熟,有关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理论经过整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趋于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003年7月刘志娟发表了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集中成本控制流。第二,基于价值链的思想。第三,技术和经济一体化思想。
2006年1月卢小燕针对我国现行成本控制理论发布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标准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局限性以及直接在企业中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不可行,我国可逐步实施作业成本法,使作业成本法逐步取代标准成本法。
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大中型企业执行,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做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与实施为中国企业首创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
由上可知,我国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财务风险,那么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是重中之重。但是,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还不能满足于企业对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指导作用的需要。
1.4课题研究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