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附件)
在全球经济飞速的发展中,内部控制被看作是解决很多潜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市场处于不断竞争的形势下,零售企业适用于建立一个基于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外部环境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提高人员素质,简化运营的流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扩大销售规模,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网络运营的方式,减少人员开销,来抓住市场。此次论文我结合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从环境控制,风险分析,控制活动,监督检查,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这5个方面阐述沃尔玛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展开描述与结合我自己的看法所提出的改进思路。以求在这个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步。
目 录
前言
1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1.1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作用 1
1.1.1内部控制的要素 1
1.1.2.内部控制的作用 2
1.2文献综述 2
2沃尔玛内部控制的现状
2.1沃尔玛简介 3
2.2沃尔玛内部控制的现状 4
2.2.1控制环境 4
2.2.3.信息和沟通 5
2.2 4.控制活动 6
2.2.5.监督 6
3沃尔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配送成本太高 7
3.2供应链过于“苛刻” 7
3.3人员管理不到位 8
4沃尔玛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4.1增设配送中心 8
4.2优先选择信息化程度高的供应商 9
4.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前言
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时就会出现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当经营时出现错误、会计信息的失去真实性,出现违法经营等状况时其实大多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由于外国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进军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并进行不断扩张,国内零售业的竞争极具增加。造成管理的不到位,内部控制尤为混乱,已经造成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头号绊脚石。沃尔玛由山姆沃尔顿在1962年创立,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商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上升成为零售企业的领导,正式由于沃尔玛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使用内部控制来经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好于坏是成就企业取得成功保障,要推行新的系统就要使风险能够降低到公司高层可以接受的范围,正式由于网络式的信息沟通使其运营成本得以降低等,正是这些优点构成了沃尔玛强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参与国内沃尔玛调查与分析中,由于我国地域差异甚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沃尔玛在我国很难实现直接复制美国的经营模式,从而就出现了配送成本高、网络方面的不发达就难以实现信息系统的优势等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论述和对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使企业可以在很多竞争对手中显露头脚。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研究。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和作用;第二部分包括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以及沃尔玛在运用这些要素时的内部做法;第三部分包括沃尔玛在运用内部控制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四部分包括在沃尔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上提出了改进想法,让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1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1.1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作用
1.1.1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创建并且经过长期的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节系统,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性、经营的效率和对法律的遵从性,通过治、管等层次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框架以要素来划分使企业内部控制的表述、分析和构建更加全面,更加条理清晰。
(1)控制环境:决定公司的基调,用来描述公司组织成员的特性,即:诚实、道德观念和可以胜任什么职位等个人能力。
(2)风险评估:是企业从事对销售、生产、营销和财务存在的风险等活动加以分析和改进。
(3)信息和沟通:指企业内部人员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控制等活动中可以共享个人信息和经营经营。
(4)控制活动:执行管理人员下达的政策和程序,用来实现预计目标。
(5)监督:对整个过程实施监控,保证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的找到应对政策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对策。
1.1.2.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运行的中枢神经,体现在经营管理中的自我约束和调节中,是以企业的核心。是否拥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立足的根本。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很多无意识的风险,保证财务会计的质量水平,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水平得以保障,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便利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等。
1.2文献综述
Doyle等(2009)通过对664家公司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指出内部控制对应计项目质量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他们还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些公司账户的弱点和公司层的弱点所对应计项目质量的影响,找出公司控制从在弱点时应计项目的质量比没有实质性弱点的公司更加低,因为公司层次的实质性弱点是很难通过审计被发现。
Doyle、Ge、McVay(2006)分别从两个角度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划分,一是从内部控制严重性角度把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会计层面和公司层面;二是从成因角度把内部控制的缺陷又细分为员工、复杂性和一般原因三类。
Gong、Ke和Yull(2009)相比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和跨国上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质量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跨国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跨国上市的公司其所属地域对投资者保护比较弱的国家,对公司的高层发现并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激励作用不强。
Neter(2006)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有四个特点: 一是将内部控制的措施应用于业务系统之中,只有在业务系统应用才有资格来评价内部控制措施;二是内部控制的可靠性非常依赖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执行制度,如果不执行,也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三是凭单(凭证和单据)的质量在业务流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因为内部控制在发挥的作用;四是内部控制措施的显著作用是对公司质量提升和改变,所以内部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Cushing(2006)把可靠性理论作为根本,基于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系统细分如下:内部控制程序是一个单一的内控措施,例如复审、批准等等,内部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程序的组合。内部控制就是防止和减少错弊的发生。
曹晖(2010)认为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也内部会计控制薄弱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来确保有效实施信息的真实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目 录
前言
1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1.1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作用 1
1.1.1内部控制的要素 1
1.1.2.内部控制的作用 2
1.2文献综述 2
2沃尔玛内部控制的现状
2.1沃尔玛简介 3
2.2沃尔玛内部控制的现状 4
2.2.1控制环境 4
2.2.3.信息和沟通 5
2.2 4.控制活动 6
2.2.5.监督 6
3沃尔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配送成本太高 7
3.2供应链过于“苛刻” 7
3.3人员管理不到位 8
4沃尔玛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4.1增设配送中心 8
4.2优先选择信息化程度高的供应商 9
4.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前言
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时就会出现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当经营时出现错误、会计信息的失去真实性,出现违法经营等状况时其实大多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由于外国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进军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并进行不断扩张,国内零售业的竞争极具增加。造成管理的不到位,内部控制尤为混乱,已经造成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头号绊脚石。沃尔玛由山姆沃尔顿在1962年创立,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商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上升成为零售企业的领导,正式由于沃尔玛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使用内部控制来经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好于坏是成就企业取得成功保障,要推行新的系统就要使风险能够降低到公司高层可以接受的范围,正式由于网络式的信息沟通使其运营成本得以降低等,正是这些优点构成了沃尔玛强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参与国内沃尔玛调查与分析中,由于我国地域差异甚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沃尔玛在我国很难实现直接复制美国的经营模式,从而就出现了配送成本高、网络方面的不发达就难以实现信息系统的优势等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论述和对沃尔玛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使企业可以在很多竞争对手中显露头脚。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研究。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和作用;第二部分包括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以及沃尔玛在运用这些要素时的内部做法;第三部分包括沃尔玛在运用内部控制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四部分包括在沃尔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上提出了改进想法,让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1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1.1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作用
1.1.1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创建并且经过长期的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节系统,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性、经营的效率和对法律的遵从性,通过治、管等层次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框架以要素来划分使企业内部控制的表述、分析和构建更加全面,更加条理清晰。
(1)控制环境:决定公司的基调,用来描述公司组织成员的特性,即:诚实、道德观念和可以胜任什么职位等个人能力。
(2)风险评估:是企业从事对销售、生产、营销和财务存在的风险等活动加以分析和改进。
(3)信息和沟通:指企业内部人员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控制等活动中可以共享个人信息和经营经营。
(4)控制活动:执行管理人员下达的政策和程序,用来实现预计目标。
(5)监督:对整个过程实施监控,保证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的找到应对政策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对策。
1.1.2.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运行的中枢神经,体现在经营管理中的自我约束和调节中,是以企业的核心。是否拥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立足的根本。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很多无意识的风险,保证财务会计的质量水平,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水平得以保障,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便利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等。
1.2文献综述
Doyle等(2009)通过对664家公司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指出内部控制对应计项目质量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他们还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些公司账户的弱点和公司层的弱点所对应计项目质量的影响,找出公司控制从在弱点时应计项目的质量比没有实质性弱点的公司更加低,因为公司层次的实质性弱点是很难通过审计被发现。
Doyle、Ge、McVay(2006)分别从两个角度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划分,一是从内部控制严重性角度把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会计层面和公司层面;二是从成因角度把内部控制的缺陷又细分为员工、复杂性和一般原因三类。
Gong、Ke和Yull(2009)相比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和跨国上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质量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跨国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跨国上市的公司其所属地域对投资者保护比较弱的国家,对公司的高层发现并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激励作用不强。
Neter(2006)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有四个特点: 一是将内部控制的措施应用于业务系统之中,只有在业务系统应用才有资格来评价内部控制措施;二是内部控制的可靠性非常依赖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执行制度,如果不执行,也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三是凭单(凭证和单据)的质量在业务流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因为内部控制在发挥的作用;四是内部控制措施的显著作用是对公司质量提升和改变,所以内部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Cushing(2006)把可靠性理论作为根本,基于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系统细分如下:内部控制程序是一个单一的内控措施,例如复审、批准等等,内部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程序的组合。内部控制就是防止和减少错弊的发生。
曹晖(2010)认为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也内部会计控制薄弱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来确保有效实施信息的真实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