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营运能力的提升(附件)

摘 要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分析格力电器的营运能力能够让我们通过这个单独的企业看到一个行业的发展现状。近些年家电行业发展迅速,在经济组成的部分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家电行业的发展也会涉及到多行业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成为刚需,其对国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家电企业面临困难和挑战,格力电器要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营运效率,改变之前的营运和管理模式,深度挖掘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重塑企业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本文从营运能力指标分析的角度出发,采用将营运能力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营运能力相关概念和指标进行阐述,其次介绍了格力电器的基本情况,对其近五年的营运能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深层次地挖掘出企业资本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一定的结论和建议。文章具有非常良好的现实指导价值,希望能够对房地产企业提高营运能力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帮助和借鉴。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的方法 4
2 企业营运能力概述 5
2.1 企业营运能力定义 5
2.2 营运能力管理目的 5
2.3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6
3 格力电器营运能力现状 8
3.1 格力电器营运能力现状 8
3.2 格力电器的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9
3.2.1格力电器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10
3.2.2 格力电器存货周转率分析 11
3.2.3 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12
3.2.4 格力电器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13
3.2.5 格力电器流动比率分析 14
3.3 格力电器营运能力的优势 15
4?格力电器营运能力存在的问题 17
4.1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低,短期偿债能风险高 17
4.2资金使用效率变低,应收账款回笼变慢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4.3总资产周转率偏低,盈利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18
5?格力电器营运能力的改进措施 19
5.1提高存货管理控制,优化流动资产结构 19
5.2维持并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措施 19
5.3?提高总资产周转率的措施 20
5.4引入新型的指标进一步促进营运能力发展 20
结 论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作者的理论基础是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相关指标,用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的速率等指标来展现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形,各类资源的调度配置,推动改善资源调配, 再通过对格力电器的营运指标现实情况的剖析与调研,企业财务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经营能力的整体的和公平的评价, 以及系统的研究格力电器和更深层次的探索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指出并回答格力电器运营能力碰到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解决”给出相应的措施,化解其矛盾与尴尬,指引格力电器避害就利,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健康发展。
(二)研究意义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资源效率的能力,运用资金的能力。该能力的大小对于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
(2)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3)有助于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全程度以及资产的收益能力,可用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一是企业的安全性与其资产结构密切相关,如果企业流动性强的资产所占的比重大,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强,企业一般不会遇到现金拮据的压力,企业的财务安全性较高。二是要保全所有者或股东的投入资本,除要求在资产的运用过程中,资产的净损失不得冲减资本金外,还要有高质量的资产作为其物质基础,否则资产周转价值不能实现,就无从谈及资本保全。三是企业的资产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企业存量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实现收益的能力越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基于企业现金流的运营能力有关指标体现了资金业务利用的分析能力,大多数见于相关专着。自1940年起,国外对于营运资金的利用有了少许特别的研究。
Juan Colina(2012)从管理的属性上重新阐述了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概念涵盖三个方面:薪酬管理,资金链管理和成本管理。
R. A. Harvey和Shirley E. Morris(2008)在研究提高英国航空业生产率的过程中,发现资产周转速度的加快,即营运能力的提高,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他认为资产的周转率能区分企业的产出,是判断的一个标准。
Blinder, Louis J. Maccini (1991)认为,保持较高的存货水平会降低缺货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存货的仓储成本,这可以通过降低存货的进货成本来适度解决。但需要注意一点,我们无法控制超出的存货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Russell P.Boisjol(2009),对现金流和营运资本管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假定与随机选择的一些公司来分析现金流和营运资本管理和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
Vsmith(1979)指出:关于每个营运能力名目的经管研究已经有深大起色,但是营运能力整体学习研究,没有太大的改进,并开创性的探究了总体营运能力计划与节制的实质。
Alicia Kritsonis(2004)认为衡量一个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可以通过营运能力完成。比率指标偏低不仅说明了营运能力水平低,而且从另一方面说明企业没有有效地利用资产,这会使得资本赚取的利润更少、加大资金需求、更多的利息和费用地产生等。
Balkh T(2004)指出戴尔公司利用互联网进行存货管理,利用互联网营销达到了零库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市场预测,制定库存计划。
Chung(2010)在文章中指出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存货管理,能解决库存管理的很多缺陷。目前许多学者的研究放在指标的改进上,本文参考众多学者研究成果,重点放在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营运能力分析。
1989年,John J.Hampton&cecilia L.wagner在《营运资金管理》提到,营运能力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还在于信贷,短期偿债的评估,消费贷款和许多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下,早已构成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来进行对营运能力的管理,国际上营运能力管理的实例,不仅理论基础领先我国,实践经验也遥遥领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0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