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的融资结构分析(附件)【字数:11614】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一些社会企业得到的了很大的改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在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性,开始高度关注企业的融资结构优化问题。本文就江苏国泰集团为例展开论述,就江苏国泰的融资的方式,融资结构,融资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融资的基本理论 1
1.1融资的定义 1
1.2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 1
1.2.1 MM定理 1
1.2.2 权衡理论 1
1.2.3 融资契约理论 2
第二章 江苏国泰的基本情况 3
2.1江苏国泰简介 3
2.2 江苏国泰经营现状 3
第三章 江苏国泰的融资方式 5
3.1 融资的方式 5
3.2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5
3.3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5
第四章 江苏国泰的融资结构分析 6
4.1内源融资 6
4.2股权融资?? 7
4.3短期融资券 7
4.4 债权融资 8
第五章 江苏国泰融资结构形成的原因 10
5.1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10
5.2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安排不当 10
5.3政府干预多 10
5.4缺乏融资管理人才 11
第六章 改善江苏国泰融资结构的建议 12
6.1提高江苏国泰的自身盈利能力 12
6.2加强人员培训 12
6.3完善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实现与商业银行关系的市场化 12
6.4改善融资结构,使融资结构多元化 13
6.5减少政府干预 13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融资的基本理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融资的定义
融资,是指有资金的一方与需要资金的一方,直接或间接地将资金彼此融通使用的一种信用活动。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不同渠道得到的资金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分配关系,不同的融资方式构成不同的融资结构。企业只有依靠融资才能发展,扩张。也有部分公司选择先融资,用融入的资金再去偿还之前的债务。还有一部分企业存在混合动机。
1.2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
1.2.1 MM定理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是从MM定理为开始,历经了50多年发展起来的,MM定理的提出意味着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开始。MM定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企业不论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都不会影响企业的总市值。企业假如倾向债务融资,那么就会影响股票价格,因为债务的比例上升之后,企业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股票价格就会下跌。换句话说,由于股票价格的下跌而将从债务融资上获得的好处所消除而没有改变企业总价值。MM定理对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有着严格的假设条件,即无税收,无交易,无激励或无破产成本,无不对等信息的理想状态下,企业不管用哪种方法融资其效果都是一样的。MM定理想要去研究企业内部融资结构的运行机制,就得设法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表面去研究,然后再找出企业融资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个定义最伟大的意义在于:把从前人们对融资结构的股利、投资与融资三政策的规范性的研究,转向了可供选择的对于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性研究,MM定理证明了在满足一定假设下,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中这些假设均不成立,于是之后的一些理论对这些假说进行不断的放松,从而形成了新的理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许多西方学者一直在引入其他理论的研究成果,这极大丰富了融资结构理论研究的视角和范围。
1.2.2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债务的减税收益和破产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即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融资结构点,并且这个最优点即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点。它是负债的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所造成的债务之间权衡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权衡理论是基于税收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的理论。
权衡理论放宽了MM定理中无破产成本,无税收,无激励,金融决策,投资决策两者之间互相独立等假设,引入了均衡的理论来探讨破产成本对企业负债的影响,解释了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存在的原因,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上面所讲到的MM定理相比,权衡理论更加符合现实情况,所以在70年代,权衡理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现代融资结构理论中的主流理论,但是,权衡理论也有着不足,即衡量企业价值和融资结构理论的前提是资本市场信息,然而实际生活中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是很普遍的,而且代理成本量化有很大难度,这就使得在实际运用权衡理论的时候与想象的有很大出入。
MM定理和权衡理论将融资结构从传统的财务学扩大到一般均衡的理论去分析和研究,使收益和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扩大化,平衡了企业的税收收益和负债成本,但其主要还是限于对企业债券融资的讨论。而新的融资结构理论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即信息经济学,它对现代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并重的融资途径进行了科学的,全方面的研究,融资契约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1.2.3 融资契约理论
融资契约理论是指: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企业的融资结构将会由于控制权不同的配置而有所影响,进而对企业的价值有所影响。正是在这种概念才产生了不同权利的分配对企业效率的影响问题。在现在许多企业中,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债权人和股东因为自身的利益,难免会出现激励和道德这两种问题。因此该理论认为在不完整的信息环境中,外部投资者如果要保证其回报的安全,就需要对企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股东和债权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会对企业进行一定的控制。不同的控制权安排将会影响融资的结构,考虑融资结构就要考虑如何安排控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控制权安排的承诺作用。同时,控制权可以替代货币报酬激励管理人员,因为管理者不仅追求货币形式的回报还追求非货币形态的控制权收益。控制权安排与融资结构密切相关,不仅与不同权益所有者之间分配有关,还与管理者的分配有关,因为企业的融资行为受到双重的道德风险限制约束。投资者在投入资金的时候会关心这个项目最终获得的利润,而利润获得的多少又与管理者所承受的道德风险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实现利润后,投资者还需要关心企业盈利情况的真实性,并根据融资契约的规则来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融资契约理论的核心正是通这种过融资契约来确定投资人和管理者之间如何分配控制权,继而达到融资结构的最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0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