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止动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摘 要熄风止动颗粒是由天麻、石决明、菊花、钩藤等14味中药制成的中药复方口服制剂,具有平肝熄风、行气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气郁风动症和抽动障碍症。方中天麻为君药,起主要药效作用,其有效成分天麻素具有抗惊厥、抗癫痫及镇静镇痛等作用。提取工艺是大部分中成药生产的开始,提取工艺的优劣不但影响到中药材的利用率,而且间接影响了后续的加工进展。为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和经济效益,为整个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保障和依据,使该药能发挥其最大疗效。本论文对中成药熄风止动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提取方法选用煎煮法,正交表选用L9 (34)正交设计表,以干膏得率和天麻素的含量为实验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工艺,结果显示熄风止动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第一次加入9倍量水先浸泡1.0h,再煎煮1.0h,第二三次均加入5.5倍量水,煎煮1.0h。通过验证实验得到平均天麻素含量为82.14%,高于正交表中9组实验结果的最大值,平均干膏率为17.82%,相对于正交表中9组的实验结果较大,证明该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适合工业大生产。
Key words: Xifeng Zhidong particle; Gastrodin; Orthogonal experim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目 录
1 绪论 1
1.1论题的目的与意义 1
1.2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国内研究进展 1
1.2.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理研究 1
1.2.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
1.2.3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所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2
1.3熄风止动颗粒方中主要药味的研究进展 3
1.3.1关于天麻的研究 3
1.3.2其他药味的基础研究 5
2 实验部分 7
2.1材料和仪器 7
2.1.1药材 7
2.1.2试剂 7
2.1.3仪器 7
2.2试验方法 7
2.2.1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天麻素的方法 7
2.2.2测定干膏率的方法 8
2.2.3吸水率实验 9
2.2.4单因素实验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5试验因素和水平 10
2.2.6正交实验安排 11
2.2.7方差分析 13
2.2.8验证实验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绪论
1.1论题的目的与意义
多发性抽动症也称作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 T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此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此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短暂突发的抽动、自发性的强迫多动、不自觉地清嗓、眨眼、耸肩、口出秽语等行为障碍和暴躁易怒等情绪障碍。患病率高达1%2%。而且患病率还在持续增加,大多数患者都存在共患病的情况,更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及心理负担,故此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研究熄风止动颗粒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明显疗效,本论文拟对中成药熄风止动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煎煮法进行提取,以天麻素含量和干膏率为实验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工艺,为其整个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保障和依据,使该药能发挥其最大疗效。
1.2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国内研究进展
1.2.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理研究
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现代医学还没有研究出明确的病因,故其发病机制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西医一般使用氟哌啶醇[2],但此种药物只能起到消除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此病,且还存在很大的药物副作用。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发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这一病名,那是因为中国古代医者多将此病归于“瘛疭”“慢惊风”“抽搐”“肝风症”等范畴[3]。另外一些学说认为可能是先天因素导致,如遗传因素,还与后天的家庭养育方式、不良的社会环境或不正确的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有关。
本病的发生与儿童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身体阴虚阳虚, 生理功能未臻完善,各个脏器的发育虽已成形,但却未生长完全,神气怯弱,容易受到惊扰。中医学素有五脏主五神及五志之说,心肝脾肺肾分别主神魂魄意志及喜怒思悲恐。五脏精气若充足则肢体运动协调,各种行为正常。但五脏精气若匮乏,五脏所主之五神、五志就不稳固,容易收到刺激,还有小儿体质孱弱,如果突然收到外界刺激,五志超过极限,五神自然不稳,因此,本病中五志过极为一重要病因。与此同时,小儿对于食物诱惑力自制力不够,若经常食用过甜或油腻食品,脾胃功能失常,长时间容易导致肝阳内亢;或小儿平日感染风邪,肝风内动同样容易导致发病。
1.2.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张骠[4]认为用中医来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明显比西医要好,因为中医是从整体出发,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且副作用明显小于西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基础病理机制是肾虚阴亏、肝风过盛,故此医者采用滋阴补肾、平肝息风的治疗方法,自拟了以生地、天麻、钩藤、白芍、地龙、全蝎等中药组成的验方,随证加减。刘弼臣教授[5]则另辟蹊径,以肺论治,认为小儿由于自身免疫力不足,风邪容易侵犯肺部,肺为五行之华盖,从而引动肝风,再由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导致五脏皆发病,所以应先从疾病的来源治起,才能防止病情迁移到剩余脏器。邹志文[6]等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采用以肝论治,认为此病发病时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抽动,而肝主筋,所以肝为此病的发病之本,而肝肾同源、脾虚则肾虚,所以肾和脾是发病之标,治疗时应标本兼治,但以肝为主。费利军[7]用平肝息风止动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随证加减辛夷、青葙子、菊花、芍药、葛根、蜈蚣等药从而治疗各种症状,认为应平肝潜阳、滋阴息风,同时还应注意患儿平日的心理健康,综合治疗效果尚佳。
1.2.3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所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本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已逐渐成为儿科神经专科难治之疾。从80年代中后期起中医药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开始缓慢发展,部分药理文献研究基于此病的机理也发现了诸多可以改善病症的药物,如钩藤、全蝎、白芍等中药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或对某些由于过度兴奋的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但就总体研究进展看来,目前仍尚无特效药物能起到根治作用,研究才慢慢起步,相关的临床经验不够丰富,诊疗方法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对照研究,诊断标准不一。故笔者认为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权威性亦有待进一步增强。故防治疾病时,应中西结合,全面看待问题,注意中医整体观念,在药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同时也要注意患儿精神调节、饮食调节及心理调节,减少抑郁和焦虑现象,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家长会认为是患儿存在不良行为而对其进行申斥,或不断的询问或进行心理暗示,这些行为恶性循环均会造成患儿病情加重,因此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由此同时,加强户外锻炼,控制和调节饮食,保证饮食合理性及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为全面整体的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部分。
Key words: Xifeng Zhidong particle; Gastrodin; Orthogonal experim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目 录
1 绪论 1
1.1论题的目的与意义 1
1.2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国内研究进展 1
1.2.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理研究 1
1.2.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
1.2.3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所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2
1.3熄风止动颗粒方中主要药味的研究进展 3
1.3.1关于天麻的研究 3
1.3.2其他药味的基础研究 5
2 实验部分 7
2.1材料和仪器 7
2.1.1药材 7
2.1.2试剂 7
2.1.3仪器 7
2.2试验方法 7
2.2.1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天麻素的方法 7
2.2.2测定干膏率的方法 8
2.2.3吸水率实验 9
2.2.4单因素实验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5试验因素和水平 10
2.2.6正交实验安排 11
2.2.7方差分析 13
2.2.8验证实验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绪论
1.1论题的目的与意义
多发性抽动症也称作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 T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此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此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短暂突发的抽动、自发性的强迫多动、不自觉地清嗓、眨眼、耸肩、口出秽语等行为障碍和暴躁易怒等情绪障碍。患病率高达1%2%。而且患病率还在持续增加,大多数患者都存在共患病的情况,更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及心理负担,故此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研究熄风止动颗粒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明显疗效,本论文拟对中成药熄风止动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煎煮法进行提取,以天麻素含量和干膏率为实验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工艺,为其整个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保障和依据,使该药能发挥其最大疗效。
1.2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国内研究进展
1.2.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理研究
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现代医学还没有研究出明确的病因,故其发病机制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西医一般使用氟哌啶醇[2],但此种药物只能起到消除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此病,且还存在很大的药物副作用。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发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这一病名,那是因为中国古代医者多将此病归于“瘛疭”“慢惊风”“抽搐”“肝风症”等范畴[3]。另外一些学说认为可能是先天因素导致,如遗传因素,还与后天的家庭养育方式、不良的社会环境或不正确的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有关。
本病的发生与儿童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身体阴虚阳虚, 生理功能未臻完善,各个脏器的发育虽已成形,但却未生长完全,神气怯弱,容易受到惊扰。中医学素有五脏主五神及五志之说,心肝脾肺肾分别主神魂魄意志及喜怒思悲恐。五脏精气若充足则肢体运动协调,各种行为正常。但五脏精气若匮乏,五脏所主之五神、五志就不稳固,容易收到刺激,还有小儿体质孱弱,如果突然收到外界刺激,五志超过极限,五神自然不稳,因此,本病中五志过极为一重要病因。与此同时,小儿对于食物诱惑力自制力不够,若经常食用过甜或油腻食品,脾胃功能失常,长时间容易导致肝阳内亢;或小儿平日感染风邪,肝风内动同样容易导致发病。
1.2.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张骠[4]认为用中医来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明显比西医要好,因为中医是从整体出发,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且副作用明显小于西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基础病理机制是肾虚阴亏、肝风过盛,故此医者采用滋阴补肾、平肝息风的治疗方法,自拟了以生地、天麻、钩藤、白芍、地龙、全蝎等中药组成的验方,随证加减。刘弼臣教授[5]则另辟蹊径,以肺论治,认为小儿由于自身免疫力不足,风邪容易侵犯肺部,肺为五行之华盖,从而引动肝风,再由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导致五脏皆发病,所以应先从疾病的来源治起,才能防止病情迁移到剩余脏器。邹志文[6]等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采用以肝论治,认为此病发病时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抽动,而肝主筋,所以肝为此病的发病之本,而肝肾同源、脾虚则肾虚,所以肾和脾是发病之标,治疗时应标本兼治,但以肝为主。费利军[7]用平肝息风止动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随证加减辛夷、青葙子、菊花、芍药、葛根、蜈蚣等药从而治疗各种症状,认为应平肝潜阳、滋阴息风,同时还应注意患儿平日的心理健康,综合治疗效果尚佳。
1.2.3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所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本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已逐渐成为儿科神经专科难治之疾。从80年代中后期起中医药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开始缓慢发展,部分药理文献研究基于此病的机理也发现了诸多可以改善病症的药物,如钩藤、全蝎、白芍等中药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或对某些由于过度兴奋的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但就总体研究进展看来,目前仍尚无特效药物能起到根治作用,研究才慢慢起步,相关的临床经验不够丰富,诊疗方法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对照研究,诊断标准不一。故笔者认为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权威性亦有待进一步增强。故防治疾病时,应中西结合,全面看待问题,注意中医整体观念,在药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同时也要注意患儿精神调节、饮食调节及心理调节,减少抑郁和焦虑现象,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家长会认为是患儿存在不良行为而对其进行申斥,或不断的询问或进行心理暗示,这些行为恶性循环均会造成患儿病情加重,因此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由此同时,加强户外锻炼,控制和调节饮食,保证饮食合理性及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为全面整体的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部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