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槟榔炮制工艺研究

摘 要本论文研究的是焦槟榔的最佳炮制工艺,通过对焦槟榔中槟榔碱的提取含量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微波提取法提取的槟榔碱含量为研究的指标,考察了火力温度、饮片厚度、炮制时间以及翻炒次数对焦槟榔微波炮制工艺的影响,从槟榔碱的提取含量中得出,焦槟榔炮制的最佳工艺为火力温度60℃,饮片厚度0.4cm,炮制时间30min,翻炒速度35次/min。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焦槟榔微波炮制的最佳工艺。优选的提取工艺比较稳定、合理、可行,能正确反映槟榔中的槟榔碱含量,为规范中药材炮制工艺,制定参数,建立其可控质量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目 录
1 绪论 1
1.1 形态特征 1
1.1.1 槟榔 1
1.1.2 焦槟榔 2
1.2 焦槟榔的化学成分 2
1.2.1 生物碱 2
1.2.2 鞣酸 2
1.2.3 脂肪 3
1.2.4 其他 3
1.3 槟榔的炮制 3
1.3.1 炒槟榔 3
1.3.2 焦槟榔 3
1.4 槟榔的药理作用 3
1.4.1 驱虫作用 3
1.4.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4
1.4.3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4
1.4.4 抗动脉粥样硬化 4
1.4.5 其他 4
2 实验部分 5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
2.1.1 材料与试剂 5
2.1.2 实验仪器 5
2.2 实验方法 5
2.2.1 单因素实验的设计 5
2.2.2 槟榔中槟榔碱成分的提取的方法 6
2.2.3 槟榔碱的检测方法 6
2.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2.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7
2.2.6 槟榔碱得率的计算 7
2.3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8
2.3.1 火力温度对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 8
2.3.2 饮片厚度对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 9
2.3.3 炮制时间对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 9
2.3.4 翻炒次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 10
2.4 焦槟榔最优炮制工艺的筛选 11
2.4.1 正交试验设计 11
2.4.2 精密度试验 13
2.4.3 重复性试验 13
2.4.4 加样回收率试验 13
2.4.5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13
3 结果 15
4 讨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论
槟榔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作中药材,且在南方也是极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槟榔首次记载在晋代时期李当之的《药录》中。可用以治疗疟疾、蛔虫、虫积腹痛、积滞泻痢、姜片虫病、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等[1],起着下气、杀虫、破积等不可或缺的作用[2],在中医上被广泛用作治疗食滞、脘腹胀痛、脚气和虫积等病症的有效药物。当然炮制槟榔的方法众多不一,例如醋制、炒制、净制、麸炒、密制等。焦槟榔[3]和槟榔在201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有相关记载。焦槟榔常被用作消食导滞[4],近代研究表明,槟榔含有颇多有益物质及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譬如脂肪、氨基酸、各种生物碱(槟榔碱、槟榔次碱)、鞣酸等,具有抗抑郁、降低胆固醇、抗疲劳、驱虫、刺激交感神经、兴奋M胆碱受体、提神[5]缓解腹痛、腹泻等重要功效[6]。传统炮制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火候不易控制,而且炮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而在微波炮制的方法中不仅可以随时控制时间和温度,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更加的简单易行。微波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制作工艺,已应用于多种药材的炙制、炒制等[7]。槟榔中的槟榔碱在加热或遇水的情况下容易破损,且有文献表明微波炮制法对槟榔碱的破损比焦制及炒制更少,效率更高[8]。目前关于焦槟榔炮制条件的探讨,通常以单个成分色差值或含量作为指标[910]。本文采用的是正交设计试验法,选用微波炒制工艺加工槟榔,并为槟榔的微波炮制工艺提供重要的依据。
1.1 形态特征
1.1.1 槟榔
槟榔又被称为国马(云南)、榔玉、仁频等[11]。最适宜生长在20至25摄氏度的条件下,高十到三十米,它的叶子脱落后会形成非常明显的环状纹路。槟榔为长椭圆形,打开后壳里面存在着未成熟的长形种子的青果。大多在雨水充足、分布均匀的低海拔地区生长较好,喜好潮湿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其荫蔽在幼苗期的时候度为47%~66%,到成龄树的时候则可全光普照。果实呈卵球形,呈现橙黄色,种子呈乱圆形,开花和结果大概持续34个月。
1.1.2 焦槟榔
外观为类圆形,薄片状,厚度约为1.3~2.4cm,直径约是1.6~3.2cm,气微,味道微涩、稍苦。质地脆,容易碎,味涩、微苦,炮制后的槟榔性能较生槟榔更加柔和。
1.2 焦槟榔的化学成分
焦槟榔常应用于消食导滞[12],有缓和药性的作用,致使克伐正气的作用大大降低,同时还对服用后的恶心、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
1.2.1 生物碱
大多数为环状结构且复杂,可以作为中草药重要的成分之一,且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此外,生物碱较难溶于水的环状结构特性,可与酸形成盐类物质。槟榔中的生物碱各式各样,主要是槟榔碱、槟榔次碱和去甲基槟榔次碱,它们大多数的存在形式[13]是与鞣质以结合而存在的。
槟榔碱,沸点是209摄氏度,可与乙醇或者水以任意的比例混溶。其氢溴酸盐呈白色结晶状,可与水和乙醇互溶,熔点是169171℃。
槟榔次碱,其分子式为C7H11NO2,它的分子量为141.16,呈现片状结晶状,容易与稀乙醇和水互溶,几乎不与乙醚、三氯甲烷等相溶,并且可进行酸碱两性反应,即与酸或者碱反应生成盐类物质。其酸盐呈针状的结晶体,熔点是251℃,其氢溴酸盐的结晶熔点为249℃。
去甲槟榔次碱,其分子式为C6H9NO2,它的分子量是127.14,呈现柱状结晶体,受热易扩散挥发,熔点是295℃,可以溶于水中,在氯仿、无水乙醇和乙醚中几乎不溶解。
1.2.2 鞣酸
参考文献报道槟榔中鞣酸的含量约为15%,通常与生物碱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臭味,偶尔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味道非常涩,呈现淡棕色结晶性粉末状。易溶解于甘油中,可溶于乙醇和水中,在氯仿、乙醚和苯几乎不溶解。它的铁盐溶液与水溶液呈现出蓝黑色,将亚硫酸钠添加后可使变色[14]相对延迟。鞣酸作为一种有效的收敛剂,其效果主要作用于局部,其12%至21%的软膏,能有效作用于烫伤、痔疮、渗出性溃疡和湿疹等。鞣酸不但可以使蛇毒蛋白的活性失活,而且还对眼镜蛇等剧毒毒素有显著的解毒特性,并且还可引起某些动物妊娠期间子宫的痉挛收缩[15]。此外,西医中在结肠造影手术中,在硫酸钡灌肠剂中添加0.25%至0.5%的鞣酸用以灌肠,具有清洁结肠的作用,以便于显影更加准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2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