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芽孢杆菌d33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目的]主要通过对具有风化能力细菌Paenibacillus sp. D33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方法]形态学检测、生理生化测定、生态学特征测定、数值及自动化分类检测、16SrDNA序列分析。[结论]Paenibacillus sp. D33初步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中的一个新种,革兰氏阳性菌,长杆状,有芽孢。温度生长范围10-37℃,pH生长范围5.0-9.0,盐浓度生长范围0-3%。生理生化特征表明,Paenibacillus sp. D33具有产接触酶、产H2S、发酵葡萄糖产酸、水
粘质沙雷氏菌中marc超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因被报道具有多重抗药性而引起人们的关注。marC家族蛋白之前被认为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是抗生素的转运体。本文对实验室分离得到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FS14菌株基因组中MarC超家族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的研究。从沙雷氏菌FS14的全基因组中获得marC家族的相关基因L085_03265、L085_15230和L085_17925的序列,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含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引物。分别使用了pET24
中国灌溉稻田中杂草稻的休眠性
:为探究中国灌溉稻田中杂草稻休眠性,本研究以25摄氏度7天的杂草稻与栽培稻实际萌发率为指标,对采集来自中国灌溉稻田的82个种群的杂草稻和对应田栽培稻样品,进行破除休眠处理和不破除休眠。结果表明:我国灌溉稻田中的杂草稻休眠性较弱或没有,7天处理萌发率最高值均达100%,最低值为73.89% 。此外,杂草稻与对应采样田中的栽培稻实际萌发率具有显著相关性(r=0.344,P=0.002)。本文的研究表明,从种子萌发特性方面支持了杂草稻来源于栽培稻品种、品系甚至亚种间的杂交后代分离、基因重组或回复突变等产生野生性
乙羧氟草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采集长期生产乙羧氟草醚的农药厂污泥样本,经富集后,从中分离到一株乙羧氟草醚降解菌,命名为KS-1。根据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其属为Lysinibacillus sp.。KS-1在3d对于50mg/L乙羧氟草醚的降解率为85.25%。菌株KS-1最适生长及降解温度为30 °C,最适生长及降解温度pH值为7.0。KS-1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Zn2+、Cu2+对降解效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羧氟草醚的初始浓度大于150mg/L时,菌株的降解效果受到
以丁酸为碳源驯化ebpr污泥的可行性研究
: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以丁酸作为强化生物除磷进水碳源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以丁酸作为进水碳源时SBR-2经18 d的驯化可达到实现EBPR功能,较以乙酸为碳源的SBR-1延长10 d。稳态运行条件下两个装置的除磷效率均达97%以上。以丁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具有典型PAO的代谢特性,但其厌氧释磷速率和好氧吸磷速率均明显低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尽管如此,由于丁酸驯化的EBPR污泥厌氧释放的磷浓度(39.18 mg/L)低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67.78 mg/L),其结果是两种进水碳源培养的
企鹅目谱系时空分析晚中新世气候变化驱动的扩散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是现存鸟类中非常独立的一个分支,其现存类群不能飞翔而高度适应潜游。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企鹅目物种同样属于突胸总目,和潜鸟目关系较近。企鹅目化石种的分布和现存种的分布几乎吻合,都是环南极海域直到近邻的热带地区,故而其现存分布范围可以帮助阐述其起源扩散路径。之前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分子定年分析在拓扑结构和分歧年代推断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采用线粒体和核蛋白序列共计5个分子标记构成的联合数据集分别计算企鹅目现存所有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歧时间和祖先地理状态,并结合新生代南半
保护性耕作对纤维素降解菌群落的影响
:免耕和秸秆还田是可持续农业的关键技术,研究其对土壤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影响对于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河南省封丘农业生态国家试验站设置了耕作秸秆还田(CntWtS)、免耕秸秆还田(CntWntS)、耕作秸秆不还田(CntWt)和免耕秸秆不还田(CntWnt)四种处理,采用了PCR-RFLP技术和冗余分析来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提高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细菌数量及多样性,改变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结构。本实验测得纤维素降解细菌多样性指数CntWntS> CntWtS
光胁迫条件下拟南芥中executer蛋白依赖的1o2信号作用的初步探讨
:拟南芥野生型WT与突变型ex1/ex2在室温、持续光照的条件下生长21天后进行高光胁迫处理,分别检测其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者的FV/FM、qP、FM、ETR均呈现下降趋势,但野生型较突变体下降幅度大。两者的qN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野生型的变化幅度较突变体大。细胞死亡检测显示野生型着色较突变体深。这些结果证实了在野生型拟南芥中,1O2介导的依赖于EXECUTER蛋白的逆向信号传导在高光胁迫造成的光合抑制与细胞死亡中起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解析逆向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精恶唑禾草灵水解酶基因afeh的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
:精噁唑禾草灵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芽后除草剂。我们通过富集培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精噁唑禾草灵菌株DL-2,经鉴定属于 Acinetobacter sp,该菌株的降解能力高于已报道的其他菌株。把降解产物精恶唑禾草酸用HPLC/MS进行分析。从DL-2菌株中通过克隆获得一种全新的精恶唑禾草灵降解脂酶基因AfeH,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功能性表达。重组酶AfeH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比酶活力是216.39 U·mg protein-1。AfeH也能够水解多种芳氧丙酸类除草剂、对硝基苯类化合物以及三酰甘油脂。重组酶Af
紫花苜蓿nramp6基因的克隆与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植物需要各类金属转运体来执行许多基本功能,包括对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以及储存。NRAMP(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同系物是一个进化中保存下来的二价金属转运蛋白,在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及稳态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发现紫花苜蓿中也存在这此类基因,即NRAMP6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影响金属离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布。本实验将紫花苜蓿中的NRAMP6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对紫花苜蓿维多利亚型(Medicago
耐重金属苜蓿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摘 要: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更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结构,修复土壤资源。本研究首先从苜蓿的根瘤中分离出多株根瘤菌,通过研究其抗重金属能力以及产IAA和铁载体的能力,并进行简单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筛选出性状较为优良的菌株。结果表明,根瘤菌17,19,33三株菌对于铜、镉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同时,根瘤菌17菌株对于盐的耐受能力较好。在耐酸碱性实验中,三株菌均能在pH为6~9的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环境中生长。根瘤菌17,19,33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