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受青枯雷尔菌氏诱导转录组分析

: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芝麻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芝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芝麻的产量和品质,解析该细菌的致病机制才有可能找到抗病策略。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未受该菌侵染(S0)和受侵染后发病前期(S1),发病中期(S2)芝麻茎部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且每个时期做了两个生物学重复。质控后获得大量clean reads,按照有参考基因组测序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reads mapping,之后再进行两两差异比较(S0_S1,S0_S2,S1_S2),结果得到4367个unigene在受青枯菌诱导后差

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本实验目的是构建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表达载体。以绿茶嫩芽中提取的总RNA为原料,以NCBI中比对所得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上下游引物,通过RT-PCR获得完整的双链cDNA并将其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将连接产物导入大肠杆菌DE-3后进行抗生素筛选,对生长的菌落进行菌落PCR鉴定。菌落PCR鉴定结果为阳性,证明目的基因成功连接到表达载体上。本实验并未涉及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诱导表达,但为进一步研究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调控机制与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菌肥对铜铅污染土壤中小麦生长及重金属吸收转运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菌肥(植物生长益生菌、丛枝菌根真菌)对铜、铅污染土壤中小麦幼苗的生长以及对重金属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Cu)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小麦,植物生长益生菌(PGPR)菌剂处理组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粉剂处理组的小麦株高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12.1%、6.3%;地上部分干重分别增加了31.2%、41.2%;地下部分干重增加了约22.6%、45.5%。在铅(Pb)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小麦,PGPR菌剂处理组和AMF粉剂处理组的小麦株高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约25.1%、9.3%;地上部分干

菲降解菌sphingobiumsp.rs1和rs2的趋化性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降解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鞘氨醇杆菌(Sphingobium)是一类具有降解多环芳烃功能的环境修复菌。本实验以2株具有菲降解功能的鞘氨醇杆菌RS1和RS2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菲的降解作用。并利用趋化性平板实验检测它们对模拟根系分泌物、菲及其代谢产物的趋化性。结果表明菌株RS1和RS2均能够在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高效降解菲。在30℃、150 r/min摇床培养72 h后对100 mg/L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8.9%和99

蔗糖对葡萄中基因nced启动子的诱导活性的研究

: 1:果实成熟调控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果树学科的一个重点问题。前人研究证明脱落酸ABA(abscisic acid)是调控非呼吸跃变型果实葡萄成熟的核心组分,蔗糖也作为一个信号组分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本课题拟以藤稔葡萄为试材,通过克隆ABA合成关键酶基因NCED的启动子,利用烟草转基因体系对启动子活性进行分析,从而观察蔗糖对启动子活性的诱导作用,为下一步分离与ABA和蔗糖信号相关的转录因子提供试验基础。该研究将对揭示果实发育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进而对今后葡萄的分子改良奠定重要的基础。

蔬菜基地土壤中耐重金属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以从河北省邯郸市某蔬菜基地采得的土壤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98株耐重金属铜和镉的芽孢杆菌,并用色氨酸检测法、CAS检测法测定耐重金属芽孢杆菌的促生特性,得到28株产铁载体菌株和49株产IAA菌株。采用重金属抗性平板法探究菌株的重金属耐受性,9株细菌在Cu2+为150 mg/L具有耐受性,20株细菌在Cd2+为60 mg/L具有耐受性,为促进蔬菜生长、保障蔬菜安全及土壤修复提供优质菌种资源,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蚓螈目的系统演化与冈瓦纳大陆分裂事件的关联分析

:“蚓螈”是蚓螈目物种的通称,是两栖纲中原始而特化的一个类群。在现存的两栖纲物种中,该类群四肢完全或部分退化,营土栖或水栖生活。由于这些特性,蚓螈无法进行长距离迁徙,一般呈现局域分布,故而适合作为生物地理模型展开“地球演化-物种进化”互作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了蚓螈目所有科、属阶元中代表种构建分子数据集,最终采用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和两个核蛋白基因构成超矩阵,运用分区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重建蚓螈目的系统发生关系。在获得稳定拓扑结构基础上,基于多矫正点使用贝叶斯宽松分子钟估算了其主要进化支的分歧时间,并基于贝叶斯分析

入侵植物柔枝莠竹致病菌调查研究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柔枝莠竹的种群分布,采集病株样本,以及在室内进行菌株的分离及其潜在的专一性致病菌的鉴定。研究表明:柔枝莠竹在河北省、江苏省、湖南省、云南省内多县市均有分布,其中湖南省与云南省内分布较为广泛。从病株上已分离获得46个菌株,经过菌落和孢子的形态鉴定得到5种不同致病真菌,分别是链格孢(Alternaria sp.),平脐蠕孢(Bipolaris sp.),弯孢(Curvularia sp.),突脐蠕孢(Exserohilum sp.)和内脐蠕孢(Drechslera sp.),这些致病菌的生

八种植物的耐铜性比较研究

:本研究采用溶液培养试验,比较分析了50μMCu2+处理下黄花月见草、美丽月见草、东北月见草、铜草、芝麻、小麦、玉米、黑麦草等八种植物的外观形态、生物量、根系生长、地上部和根部铜含量、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研究表明,八种植物中铜草的耐铜性最强,三种月见草中黄花月见草耐铜性最强,美丽月见草耐铜性最弱。三种单子叶植物中小麦的耐铜性最强,黑麦草的耐铜性最弱。综合比较可得,双子叶植物的整体耐铜性要高于单子叶植物。另外,植物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与植物的铜耐性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是与植物体内铜含量呈正相

内生真菌对鹅观草上蚜虫数量的影响

:与羊茅、黑麦草等共生的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虫性。本研究基于田间栽培的EI(含菌)/EF(不含菌)鹅观草对照体系,于4个生长期统计了含蚜虫穗率及植株上的蚜虫虫口数量,同时记录温度和植株生长状况等信息。结果表明EI植株上蚜虫数量普遍大于EF植株;并且在鹅观草不同生长期,蚜虫数量也有显著变化。可能原因是内生真菌生物碱对蚜虫生长有抑制作用,蚜虫数量变化趋势也受到鹅观草与蚜虫的生活史影响。

农药残留对葡萄酒酿造的影响

:【目的】以甜度较高的葡萄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农药残留对葡萄酒发酵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DNS法监测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监测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内酵母生物量和百菌清含量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四种常用的葡萄种植所施用的农药中,氧化乐果、三唑酮和功夫菊酯对葡萄酒发酵几乎没有影响,而百菌清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生长和发酵效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与百菌清浓度呈正相关。当百菌清浓度高于0.03 g/L时,葡萄酒的酒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