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稻感盐突变体的生理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
:世界土壤盐渍化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这所造成的水稻减产随之成为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诱导产生耐盐的突变体材料以及耐盐基因的克隆对于水稻的育种和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以日本晴EMS诱导所得的突变体rss5 (rice salt sensitive 5)为研究材料,对盐胁迫下该突变体的表型以及地上部与地下部Na+、K+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低Na+/K+比值的植物耐盐性较强。进一步,从实验室已有的SSR标记中筛选出突变体rss5和窄叶青8号之间存在多态性的标记120对,并以此构建了rss5/
三个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污染特点分析
:本文对南京市汤山镇伏牛山铜矿、句容市宝华镇铜山村铜矿、以及张家港市塘桥镇何桥村等三个地区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总量、不同土层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以及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发现,汤山和句容农田主要是铜污染、张家港农田主要为铅污染。汤山Cu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土壤总铜含量221.7~3272.7mg/kg,平均值达1460.6mg/kg;句容农田土壤铜总量34.5~1302.8mg/kg,平均值为305.5mg/kg;张家港农田土壤Pb含量为17.1~111.1 mg/kg,平
不同施肥方式对区域水稻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土壤健康和保持土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也被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连续施加8年的无机氮肥和有机肥对常熟地区稻田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或无机肥的单独施加时基本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积累。而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则导致土壤中镉的积累,但未超过国家制定的标准,而其他重金属元素和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在各种不同施肥方式的土壤中的含量变化不显著。此外,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混合施加与单独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相比,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和全氮的含量,但对不能提高土壤铵态氮、全钾和
不同生长时期晋麦85对砷的积累和分布
:以晋麦85为材料,采用土培盆栽实验,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测量砷元素在小麦不同部位的分布状况。小麦分蘖期砷元素含量为:根>茎(地上部);拔节期:根>叶片>节间;扬花期:根>叶片>穗轴>节>颖片;灌浆期: 根>叶片>穗轴>节>颖片>籽粒;成熟期:根>叶片>穗轴>节>颖片>籽粒。大部分砷元素集中在小麦根部,但是在小麦成熟期根系中砷元素会随着根部细胞的衰老死亡而向土壤或其它部位进行转运;小麦叶片中砷元素浓度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增加,但是在叶片开始衰老时砷元素会向其它部位进行转移;砷元素会通过小麦的节运输到不同部位,
不同稀酸制备gem颗粒比较研究
:GEM(gram-positive enhancer matrix, GEM)颗粒是一种球形的肽聚糖基质,是乳酸乳球菌外壳(GEM)—蛋白锚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试验以GEM制备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不同稀酸处理制备GEM颗粒比较分析。首先选取HCL、TCA与H2SO4三种酸制剂,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稀酸制备GEM颗粒;然后比较不同处理制备的GEM的质量:包括:得率、杂蛋白去除率以及与锚钩蛋白(protein anchor,PA)的亲和活性。此外,本试验还对GEM颗粒的保存期做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
与水稻氮素利用相关的microrna初探
:本文对OsNAR2.1-RNAi,OE-OsNAR2.1及野生型三种材料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对miRNA的长度分析发现不同材料中miRNA的切割前体DCL可能不同,通过对材料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发现miR156,miR166,miR169,miR1874,miR1882,miR399,miR5150几个miRNA的表达可能与氮相关,通过对miRNA靶基因的pathway进行分析,基本可以确定miR397a与氮代谢相关,但仍需要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验证。
与糖异生相关的基因ppsa和pcka对霍乱弧菌定殖的影响
:通过野生型霍乱弧菌及其突变型在乳鼠肠道内的定殖实验,我们发现其在定殖过程中的定殖抗力受到某些代谢途径的影响。我们在乳鼠定殖实验中的到的初步结论是,当这些代谢途径缺失时,突变型所受的定殖抗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后在含有不同碳源的M9培养基中测定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生长曲线,进一步明确这种影响是否存在。这帮助我们对霍乱弧菌定殖过程中的定殖抗力与相关的代谢过程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霍乱弧菌的定殖过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砷对耐性不同的两种小麦品种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以两种不同砷耐性的小麦为实验材料,用三个浓度(0 μmol/L, 5 μmol/L, 15 μmol/L)As(V)处理水培的小麦幼苗,分别测定小麦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电导率、SOD、CAT、POD、APX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浓度砷对南农0686和镇麦5号小麦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的提高,小麦生物量(RRDW和RSDW)和根系活力都呈现下降趋势,两品种存在差异,镇麦5号下降更多;随着砷浓度提高,两个品种的叶片和根部的电导率和SOD都呈现升高趋势;南农0686小麦幼苗的CAT、POD、APX活
砷抗性细菌的筛选及其植物促生特性的研究
:砷是一种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危害极大的重金属污染物,利用生物方法对砷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备受关注。从矿区采集土壤样品,经过分离筛选从中得到232株具有砷抗性的细菌,对这些细菌进行IAA、铁载体的快速测定,获得19株高产IAA的菌株,26株高产铁载体的菌株,8株既高产IAA又高产铁载体的菌株。从中选取13株生长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产IAA和铁载体的定量测定,发现菌株26产IAA浓度为0.174mg/L,产铁载体能力为+++。对菌株26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
硫处理对镉胁迫下一年生黑麦草idyii生理特性的影响
:采用液培实验,在镉胁迫缺硫的基础上,分别添加 250 μM,500 μM 以及1 mM S MgSO4处理,测定一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 POD),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植株体内镉(Cadmium , Cd)浓度,探究加硫处理对重金属镉胁迫下的一年生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50 μM Cd 处理,加入硫处理后,一年生黑麦草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根系SOD、POD活性及蛋
磷脂酶c对灵芝菌丝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影响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传统的大型药用真菌,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功效。灵芝此生代谢产物中的灵芝三萜是灵芝的主要药用成分,研究价值非常高。外界环境能够显著影响灵芝三萜的生物合成。磷脂酶C,全称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PI-PLC),本研究中通过沉默灵芝PLC基因来解析PLC调控灵芝菌丝生长和次生代谢(主要是灵芝三萜)的机制。最终实验结果表明:PLC基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PLC沉默菌株与野生型相比,生长速率下降40%-60%,最终菌落半径也缩减50%左右;同时PLC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