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及再生条件研究

以旺盛生长的卡特兰类原球茎为材料,对其离体组织培养分化及增殖条件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类原球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长状态下的外观特征和微观结构都有显著特征,易于分辨,不同环境因素对类原球茎产生的影响会直观的反映在微观结构中;在增殖方面,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共同作用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以1/2MS+6-BA0.2mg/L+NAA1.0mg/L效果最佳,增殖系数为2.17;在分化方面,试验对比了6-BA、2ip、KT三种不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的影响,以MS+6-BA1.0mg/L+椰子汁100ml/L效果最佳,分化率为44%。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卡特兰基因工程研究和育种奠定有力基础。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材料 4
1.2试验方法 4
1.2.1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4
1.2.2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的影响4
1.2.3类原球茎形态学及组织学结构观察5
1.3数据处理 5
2结果与分析5
2.1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5
2.2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的影响5
2.3类原球茎外观及显微结构观察5
3讨论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A缩略词10
表1 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5
表2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的影响6
图1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过程形态学特征7
图2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过程组织学特征7
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及再生条件研究
引言
兰科是植物类群中最大的科,在其超过800个属25000种植物中,包含了大量不同属的观赏植物,如蝴蝶兰属、卡特兰属、蕙兰属、兜兰属、石斛兰属、蕾丽亚兰属、文心兰属、万代兰属、蜘蛛兰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它们之间的杂交种[13]。卡特兰以其花型硕大多姿、气息芬芳可人,颜色丰富多彩,有“热带兰之王”之称,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都以卡特兰为国花[4]。近年来,卡特兰的杂交育种和繁殖栽培技术在国际上发展迅速,每年有大量优良新品种不断涌现。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在国际兰花品种登录机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上正式登录的卡特兰(Cattleya)品种已达到35546个,杂交组合数量名列兰科(Orchidaceae)植物之首[5]。但国内对于卡特兰的研究起步较晚,品种更新速度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尚未形成完善的科研体系,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基于丛生芽的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等方面,涉及类原球茎的相关研究较少。
卡特兰类原球茎是指在组培条件下,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形成的绿色颗粒状组织,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具有类似于愈伤组织旺盛分裂的能力,经过分化芽和生根后可形成完整植株,曾经被认为是卡特兰组培快繁的良好材料。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丛生芽更加适宜作为组培快繁材料,其繁殖系数、繁殖速率和试验周期等指标均优于通过类原球茎诱导出芽进行的组培快繁[6]。然而,类原球茎作为卡特兰基因工程研究的必要材料,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卡特兰类原球茎的生长进行研究,旨在找到其分化和增殖的最佳条件,并观察其显微结构,为深入开展卡特兰的转基因技术、原生质体融合等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卡特兰品种C1无菌系,待无菌苗经过诱导产生类原球茎,选取生长健壮、长势一致、半透明状浅绿色的类原球茎,切除已分化出芽的部分后,作为各处理的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选取生长健壮、颜色相同、长势一致的类原球茎,切除已分化出芽的部分后分别转接至含不同浓度配比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配比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NAA(0.2、0.4、0.6、0.8、1.0mg/L)+6BA(0.2、0.4mg/L)。培养基中其他成分为:蔗糖30g/L,琼脂5.5g/L。其中pH5.5,培养条件为温度25±2℃,用遮光布等包裹培养皿,黑暗培养。采用直径9cm的培养皿为组培容器,每瓶添加培养基25ml,每个处理接种8皿,每皿接种0.40g卡特兰类原球茎无菌组织。无菌苗培养25d后,统计类原球茎质量,并计算增殖系数。增殖系数=增殖后的质量/0.40。
1.2.2 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分化的影响
选取生长健壮、颜色相同、长势一致的类原球茎,切除已分化出芽的部分后分别转接至含不同种类及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增殖培养基中。分化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0.5、1.0、1.5、2.0mg/L),2ip(2.0、2.5、3.0、3.5mg/L),KT(1.0、2.0、3.0、4.0mg/L)。培养基中其它成分为:蔗糖30g/L,琼脂5.5g/L,椰子汁100ml/L。其中pH5.5,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2000lx,光周期12h/8h,温度25±1℃。采用直径9cm的培养皿为组培容器,每瓶添加培养基25ml,每个处理接种8皿,每皿接种20株直径5mm左右的卡特兰类原球茎无菌组织。无菌苗培养25d后,统计已分化类原球茎株数,并计算分化率。分化率=(已分化株数/20)*100%。
1.2.3 类原球茎形态学及组织学结构观察
选取分化培养基各个处理中处于未分化、分化初期和已完全分化等不同阶段的类原球茎组织,在解剖显微镜(Leica S6D)下观察外观形态,并制作类原球茎和芽(纵切)的临时切片,在显微镜(Leica KL300)下观察显微结构,并拍照分析。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整理,SPASS20.0进行方差分析,LSD进行多重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如表1所示,在细胞分裂素6BA(0.2、0.4mg/L)和生长素NAA(0.21.0mg/L)的处理条件下,不同浓度处理间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浓度6BA(0.2mg/L)处理组中,随着NAA浓度的增加,最佳处理效果出现在6BA0.2mg/L+NAA1.0mg/L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比值为1:5,最大增殖系数为2.17,差异极显著,类原球茎呈浅绿色半透明状增殖旺盛,形成团状组织;而较高浓度6BA(0.4mg/L)处理组中,随着NAA浓度的增加,类原球茎的增殖大多受到抑制,各组增殖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类原球茎颜色略深,增殖缓慢。可见卡特兰类原球茎的增殖,需要较低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比,为使类原球茎正常增殖且不发生激素浓度过高导致的变异,以1/2MS+6BA0.2mg/L+NAA1.0mg/L为最适培养基。
表1 不同浓度6BA和NAA对卡特兰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2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