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庭院设计(附件)

庭院往往是要塑造成一个能给居住者享受生活,集休闲娱乐和生态绿化于一体的空间。世外桃源般的庭院往往具有优美的环境,视线开阔,绿树成荫,可供城市居民休息游憩和进行各种活动。乡村庭院往往带有自己很强的个性,是一个地域性、特色性很强的空间,要保持乡村的地域特色就要尊重和理解当地的场地。它在景观上可能没有城市居民家中小庭院的精致,但是它在功能上却比私家庭院更有多样性。处处都透着质朴与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乡村庭院地处在城市郊区,和生活在喧闹城市中的人们相比,这里少了一些浮夸的痕迹,多了一份踏实的生活,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郊野的清新生活。 关键词 庭院设计,乡村,桃源,地域性,特色性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设计背景... 1
2.2 区位分析 2
2.3 现状分析 3
3 庭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
3.1 庭院设计缺乏特色 3
3.2 庭院设计过于简陋粗糙 3
3.3 庭院功能过于单一 3
3.4 庭院活动缺乏与人之间的交流 3
3.5 庭院植物设计单调 4
4 设计思路 4
4.1 设计理念 4
4.2 设计原则 4
4.3 设计主题 5
5 设计策略 5
5.1 与日月洲生态园的对接 5
5.2 对当地原有产业的回应 5
5.3 对自然生态的敬畏 6
5.4 “以人为主”的场地营造 6
6 设计方法 6
6.1 运用查阅、收集资料,实际案例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6
6.1.1 查阅、收集资料 6
6.1.2 实际案例 7
6.1.3 归纳总结 7
6.2 对于细节的营造方法 7
6.2.1 景观小品 7
6.2.2 硬质铺装 8
6.3 植物种植设计方法 8
6.3.1 艺术性原则 8
6.3.2 科学性原则 8
6.3.3 地域性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收集资料 6
6.1.2 实际案例 7
6.1.3 归纳总结 7
6.2 对于细节的营造方法 7
6.2.1 景观小品 7
6.2.2 硬质铺装 8
6.3 植物种植设计方法 8
6.3.1 艺术性原则 8
6.3.2 科学性原则 8
6.3.3 地域性原则 8
6.3.4 经济性原则 8
7 功能分区 9
7.1 耕耘采摘区 9
7.2 休闲垂钓区 9
7.3 荫凉棚架区 10
7.4 休息娱乐区 10
7.5 家禽养殖区 11
7.6 天井恬静区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提高,城市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城市的快节奏与现实中的巨大压力,使人们在心中越来越渴望有一片天地去追求一种向往自然,桃源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生活中追求的“源”。我国古代也常常有文献描述这样的生活,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悠然的安逸生活,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那般的田园生活,又如王维辋川别业那般的庭院生活。它给生活在忙碌城市的居民们一个得以放松自己的自然空间。当代城市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想要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还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而喧嚣的城市厌倦的时候,乡村庭院就是他们的一个很好的去处。乡村庭院集自然生态,纯朴恬静,娱乐休闲为一体乡村。庭院把自然的美景引入了自己的居所,使来到这里旅游的人们可以享受田园生活。
背景分析
2.1 设计背景
淮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适宜栖身的生态家园。大运河从她身旁穿过,是南船北马交汇地,曾与运河沿线的城市:扬州、苏州、杭州统称为“四大都市”。其境内自然景观优美,山水相连,田园如画。有烟波浩淼的淡水湖——洪泽湖,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 “江苏九寨沟”之称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温泉胜地的老子山;有碧波荡漾的金湖万亩荷花荡。
淮安的历史文化给我们在新时代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城市”,“美丽淮安”提供了非常浓厚的载体意象。淮安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古老的运河在这座城市缓缓的流淌,淮安人民在其哺育下繁衍生息。而当地政府也大力支持运河文化的打造,挖掘内在的文化底蕴,渐渐地当我们提到淮安就有了“运河文化”这一个代名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河文化。因此在淮安当地有很多以运河为题材的公园广场等设计因运而生。“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淮安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之一,共有2处遗产区,河道1段、遗产点5处被列入”[1]。淮安积极开发运河文化旅游,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建设,争建“中国漕运之城”、“世界运河之都”。
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给淮安城市化进程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为当前淮安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取向,历史上的淮安有“南船北马”的称号,代表这繁荣的文化底蕴和包容开放的意识,迎接着一批有一批的人们来到这座城市生根,发展,也正是这种意识加速了淮安经济社会的发展。每一座城市,它的城市精神的形成总需要一种弥厚深远的文化土壤来滋养。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需要我们用包容的心态塑造城市精神的同时,也需要我们能不忘初心,在这座城市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天地,追寻自己心中的“桃源”。
2.2 区位分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庭院是乡村居民脱离住宅主体接触自然的第一个环境空间,村民的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都与乡村庭院密切相关,庭院承载了乡村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功能”[2]。乡村庭院因此是一个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性的空间,想保持乡村庭院的地域性就要尊重并理解场地。场地是有个性的,来自于其中的自然和人文,同时也铸就这些自然与人文的活动。
淮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京杭大运河有一段从中流淌过该城市,是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因为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整体都是偏于平坦,淮安也是这样,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构成了淮安的地界,没有高山峻岭,地势平坦,农田众多,河网密布,地形地貌大都以平原为主。境内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河湖相间,水网纵横[3]。
从设计场地具体位置来看,我设计的乡村庭院地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郊区,但是交通比较方便。并且离这里不远处正在筹建高铁站,一旦落成,肯定会使人流量也会有所增加,人们去往乡村庭院的时间也会大大减少。
乡村庭院不仅仅限于体验乡村风光,感受农家淳朴,也应与地域性特色相结合,融合自然风光,使人们得以在休闲时间中,有自己的一个宁静憩息场所,抛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