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风格怀苏主题东坡公园局部改造设计(附件)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艺术宝库。由于中国古代并无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本次以常州市东坡公园为例,局部改造旨在保留原有遗址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增添时代气息。设计内容从东坡公园的历史文化出发,营造一个以“怀苏”为主题的城市公园,重点挖掘东坡文化和景观品质,体现地域特征。并最终创造有丰富文化底蕴,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城市主题公园,形成一个人潮涌动的文化魅力景观空间。关键词 苏东坡,公园改造 ,怀旧 ,历史文脉,文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城市公园改造发展现状 1
2.2城市老公园成功案例分析 2
2.3 项目背景 3
2.4场地分析 4
2.5现状分析 4
2.5.1 东坡公园周边现状 4
2.5.2 东坡公园道路现状 4
2.5.3 东坡公园景观现状 4
2.5.4 东坡公园植物现状 5
2.5.5 服务设施分析 5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5
3.1 设计构思 5
3.2 设计依据 5
3.2.1城市地域特色 5
3.2.2历史文脉 6
3.2.3功能分区 6
3.3 设计原则 6
3.3.1 可持续性原则 6
3.3.2 以人为本原则 7
3.3.3 生态性原则 7
3.3.4 地域性原则 7
3.3.5 时代性原则 7
3.3.6 经济性原则 8
4 具体设计 8
4.1 载酒亭 8
4.2 龙亭榭 8
4.3 观月台 8
4.4 仰苏阁广场 8
4.5 别院苏子墙 9
5.1 功能分析 9
5.2 交通分析 9
5.3 景观节点分析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4 灯光分析 9
6 种植设计 10
6.1 绿化构思 10
6.2 植物配置 10
6.3 植物选择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风格而被大家重视和喜爱,再加上其独特的造园手法,巧妙地利用自然美,配合人工美,艺术性地展现了自然山水的魅力[1]。值得强调的是,古代造园者以文人墨客居多,因而使许多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和内涵深意。
常州东坡公园作为苏东坡这位世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年弃舟登城之地,兼具艺术创造和传情作用。虽然不大,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绿树蓊郁,寒烟生起,颇具江南特色,典型的水中沙洲风貌[2]。
而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对公园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游憩休闲,更注重精神上的放松。如何较好地利用现有场地做到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对于本项目中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公园,在改造和创新方面又面临了新的问题,需要在坚持保持公园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以结合实际的调整为辅,保留原有主题和风格,增添新的时代气息[3~5]。
常州东坡公园局部改造设计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传承东坡文化和突出地域特点,同时能发挥城市公园观赏和休闲的功能,营造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景观空间。本设计以常州东坡文化的历史文脉进行改造,尽力还原老常州的历史风貌,致力于对东坡经历、东坡事迹的深度挖掘和研究,加强东坡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在公园改造中突出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延续东坡文脉,彰显东坡文韵,推进东坡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城市公园改造发展现状
城市公园的改造不可避免,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发展,公园内部会因为建筑陈旧,设备老化,社会功能弱化等原因,需要进行必要的规划和修缮。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就曾指出,建筑并非呆板,毫无人性,应赋予它更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人文和历史的调和性[6]。改造也同样如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应追求人文历史的统一。
从国内一些城市老公园改造的背景看,大多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老公园在改造时都有些棘手。有些是没能保护好古迹和历史遗存,一味追去“新”而忽视内在,有些只停留在修缮而没能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7,8]。关于一些遗址公园或有珍贵历史遗存的老公园,如何去寻找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平衡点就至关重要。一方面文物古迹展现了历史的变迁,是整个公园的意义所在,早成为整个公园的一部分,但一方面,陈旧破败的建筑实在影响美观,与周围车水马龙的现代环境格格不入,显得尤为衰败荒凉。再加上老公园原本的自身承载量已不能满足现在游客量需求,社会效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9]。
因此,城市老公园景观空间改造提升的过程,也是发扬和延续当地文化特色的过程,应该把老公园自身的改造提升当成是一种新的开发模式,视为公园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保护的有利契机和有效切入点。
就目前城市公园改造存在的问题大体有这几个方面:
1)只重视其商业价值和城市标签,而弱化了其本身文化价值;
2)一味模仿复原古建筑而忽视其内在精神[10];
3)没有突出地域特征,彰显地域文化;
4)园中古树名木缺乏专门管理,缺乏相关历史和养护说明;
5)有的道路铺装过于现代与园中青石白墙格格不入;
6)园中路牌、广播及相关增设建筑风格应统一;
7)完善照明、公共设施系统;
因此,本次项目改造设计会在原来文化环境基础上重点改善上述所提到的问题,使之成为兼具观赏游玩和东坡文化传承载体的景观空间。
2.2城市老公园成功案例分析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是兼具生态性与实用性且具有浓厚英式田园风味的休闲胜地。在建园之初就树立了改善当地环境的理念[11],因而在后期改造中园内建筑多以乡土材料建造的木屋为主,契合最初的理念,园内的平面布局、活动空间、景观建筑、地形地貌等多个要素也相辅相成,在原有风格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态景观构成了城市的地域特色[12]。
还有南京市秦淮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曾经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在遗址公园中展示了大报恩寺遗址中的千年地宫和珍贵画廊。但曾经的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衰毁,所以如今为了重构这一景观,遗址公园在改造规划时就严谨遵循明代大报恩寺的空间格局和结构,主轴与原来东西向轴线重叠。道路组织符合原场地规划历史肌理[13]。在设计改造中尽可能利用和保留原有建筑,体现地块演进交替和文化积淀。片段的、散置的、真实的遗址,通过建筑的设计得以保护和继承[14]。同时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更多文化休闲功能,更好发挥文化功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