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文明记忆相门城墙文化休闲景区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以遗址公园为主的文化休闲景区不仅是城市历史文脉的体现,作为开放空间,也成为了游客以及市民旅游、休闲的场地。在城市中对文化休闲景区进行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现状,力求能够融入到城市传统格局与历史文脉之中,并且也需要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创新,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等多个深度价值。本次以苏州市相门城墙文化休闲景区为例,设计以已经建成的城墙遗址景区和重新开通的内城河道为基础,目的在于建成文化休闲的旅游项目、构建苏州环古城旅游的重要景点和解决交通停车问题。设计内容从城墙文化休闲景区本身的底蕴出发,营造一个以“古城门”为主题的开放空间景观,重点挖掘传统历史街区格局和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景观设计,做到以古为新,体现出苏州城墙文化的特色,并最终创造适应现代城市旅游的景点, 满足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的需求,形成一个人潮涌动的文化休闲景区空间。关键词 文化景区,以古为新 ,开放空间 ,历史文脉
目 录
1 引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城市文化休闲景区发展现状 1
2.2文化休闲景区成功案例分析 2
2.3项目背景 3
2.4场地分析 3
2.4.1场地周边交通分析 3
2.4.2场地周边景观分析 4
2.4.3场地周边植物分析 4
2.4.4服务设施分析 4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5
3.1 设计构思 5
3.2 设计依据 5
3.2.1交通停车问题 5
3.2.2传统格局与历史文脉 6
3.2.3人的行走心理 6
3.3 设计原则 7
3.3.1生态美学的原则 7
3.3.2功能布局的原则 7
3.3.3景观都市主义的原则 7
3.3.4接续历史文脉原则 8
4 具体设计 8
4.1 立体停车场 8
4.2 入口喷泉广场 9
4.3 特色竹林 9
4.4 历史甬道 9
4.5 光影景墙广场 9
4.6 下沉水舞台 9
4.7 阳光草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4.8 沿河露台 10
4.9 水榭连廊 10
5 规划设计分析 10
5.1 功能分析 10
5.2 交通分析 11
5.3 景观节点分析 11
5.4 灯光分析 11
6 种植设计 12
6.1 绿化构思 12
6.2 植物配置 12
6.3 植物选择 12
7 硬质铺装设计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景区是满足游客游览、休闲等多种功能需求的活动区域,同时景区也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景区承担着商业、经济、休闲、文化等多种重要职能。在文化遗迹类的景区中,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景区是文化的展台,两者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在建筑的外部环境中发展出了多种文化休闲景区,在不同的地域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导向。在文化休闲景区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场所以及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是参与体验者;场所是媒介,是交往空间的媒介;自然环境是客体,是统筹人与场所的多维空间[2]。因此在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将人、场所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丰富人性化场所的空间规划设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次苏州的相门城墙文化景区设计的目的在于建成文化休闲的旅游项目,构建苏州环古城旅游的重要景点,并且能够突出其历史文化主题,设计、丰富景区景观,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本设计以苏州“水陆古城门”的主题背景为历史文脉进行景观设计,八座水陆古城门对于很多苏州人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情怀。近年来苏州已经启动了古城门重建工作,在此项目背景之上,此次对相门城墙文化景区尚未进行规划的基地进行景观设计,力求能够融入周边复杂的文化环境,同时与已经建成开放的城墙遗址景区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在此次的景观设计中尝试了文化创新的元素,做到“与古为新”以此满足游客、市民对现代景观的功能需求,将传统文化的精神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展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传统历史街区中的特色景点。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城市文化休闲景区发展现状
文化休闲景区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承担着拉动景区当地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并且还起到了保护、传承本土文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旅游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不少地方政府都开展起了文化休闲景区的挖掘开发,希望能够拉动当地经济。文化休闲景区的建设与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规划过程,需要结合建筑、景观、历史、自然等多个深度价值。在开发的过程中,最理想的情况是需要考虑到文化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令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但是在目前国内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开发单位往往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文化休闲景区的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以及文化价值,在景区中随意建造商业建筑,开发其商业价值。这对景区的原有氛围都是一种破坏,不仅对文化遗产造成了损害,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这就对文化景区自身以及所在的城市都将造成一个负面的影响。因此,对设计者来说,在文化休闲景区的开发中所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不仅仅是外部空间与建筑,更要涉及到地域文脉、场所精神、游览心理等多个学科。
2.2文化休闲景区成功案例分析
在文化休闲景区中,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但并不排斥对其的合理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一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4]。有效、合理的规划能够使文化景区为当地城市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策略。
在国外,有不少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如德国的明斯特地区的老城区于二战之后重建。明斯特城墙已全部被毁,在该地的城墙景区规划中,该市在城墙原址上修建了环城带状花园,同时充分利用树木花卉丰富植物层次,进行植物造景,此外为了满足游客以及市民的需求,在该场地上也配置了休闲娱乐设施。这样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当做古城墙的标识与纪念,向游客展现恢弘浩大的古城墙规模,也可以提供娱乐以及休息的场所。德国明斯特城墙遗址的成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同样是德国,法拉克福地区则将城墙遗址区域修建成为了具有高大树木的公共绿地,并在其中布置了良好的步行道,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游览路线。
目 录
1 引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城市文化休闲景区发展现状 1
2.2文化休闲景区成功案例分析 2
2.3项目背景 3
2.4场地分析 3
2.4.1场地周边交通分析 3
2.4.2场地周边景观分析 4
2.4.3场地周边植物分析 4
2.4.4服务设施分析 4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5
3.1 设计构思 5
3.2 设计依据 5
3.2.1交通停车问题 5
3.2.2传统格局与历史文脉 6
3.2.3人的行走心理 6
3.3 设计原则 7
3.3.1生态美学的原则 7
3.3.2功能布局的原则 7
3.3.3景观都市主义的原则 7
3.3.4接续历史文脉原则 8
4 具体设计 8
4.1 立体停车场 8
4.2 入口喷泉广场 9
4.3 特色竹林 9
4.4 历史甬道 9
4.5 光影景墙广场 9
4.6 下沉水舞台 9
4.7 阳光草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4.8 沿河露台 10
4.9 水榭连廊 10
5 规划设计分析 10
5.1 功能分析 10
5.2 交通分析 11
5.3 景观节点分析 11
5.4 灯光分析 11
6 种植设计 12
6.1 绿化构思 12
6.2 植物配置 12
6.3 植物选择 12
7 硬质铺装设计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景区是满足游客游览、休闲等多种功能需求的活动区域,同时景区也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景区承担着商业、经济、休闲、文化等多种重要职能。在文化遗迹类的景区中,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景区是文化的展台,两者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在建筑的外部环境中发展出了多种文化休闲景区,在不同的地域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导向。在文化休闲景区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场所以及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是参与体验者;场所是媒介,是交往空间的媒介;自然环境是客体,是统筹人与场所的多维空间[2]。因此在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将人、场所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丰富人性化场所的空间规划设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次苏州的相门城墙文化景区设计的目的在于建成文化休闲的旅游项目,构建苏州环古城旅游的重要景点,并且能够突出其历史文化主题,设计、丰富景区景观,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本设计以苏州“水陆古城门”的主题背景为历史文脉进行景观设计,八座水陆古城门对于很多苏州人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情怀。近年来苏州已经启动了古城门重建工作,在此项目背景之上,此次对相门城墙文化景区尚未进行规划的基地进行景观设计,力求能够融入周边复杂的文化环境,同时与已经建成开放的城墙遗址景区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在此次的景观设计中尝试了文化创新的元素,做到“与古为新”以此满足游客、市民对现代景观的功能需求,将传统文化的精神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展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传统历史街区中的特色景点。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城市文化休闲景区发展现状
文化休闲景区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承担着拉动景区当地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并且还起到了保护、传承本土文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旅游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不少地方政府都开展起了文化休闲景区的挖掘开发,希望能够拉动当地经济。文化休闲景区的建设与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规划过程,需要结合建筑、景观、历史、自然等多个深度价值。在开发的过程中,最理想的情况是需要考虑到文化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令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但是在目前国内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开发单位往往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文化休闲景区的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以及文化价值,在景区中随意建造商业建筑,开发其商业价值。这对景区的原有氛围都是一种破坏,不仅对文化遗产造成了损害,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这就对文化景区自身以及所在的城市都将造成一个负面的影响。因此,对设计者来说,在文化休闲景区的开发中所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不仅仅是外部空间与建筑,更要涉及到地域文脉、场所精神、游览心理等多个学科。
2.2文化休闲景区成功案例分析
在文化休闲景区中,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但并不排斥对其的合理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一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4]。有效、合理的规划能够使文化景区为当地城市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策略。
在国外,有不少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如德国的明斯特地区的老城区于二战之后重建。明斯特城墙已全部被毁,在该地的城墙景区规划中,该市在城墙原址上修建了环城带状花园,同时充分利用树木花卉丰富植物层次,进行植物造景,此外为了满足游客以及市民的需求,在该场地上也配置了休闲娱乐设施。这样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当做古城墙的标识与纪念,向游客展现恢弘浩大的古城墙规模,也可以提供娱乐以及休息的场所。德国明斯特城墙遗址的成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同样是德国,法拉克福地区则将城墙遗址区域修建成为了具有高大树木的公共绿地,并在其中布置了良好的步行道,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游览路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