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奎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摘要: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城市新型空间要素的现代产业园成为各国经济文化竞争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现代产业园正在我国大行其道,吸引着很多知识型、创业型人才和知识的高度聚集。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景观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产业特点、高新技术及其发展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和影响,高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设计必然有别于城市一般区域的景观设计。而滨水区的开发更是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滨水区的空间交叉与碰撞必定会产生激烈的火花。本课题通过对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研究,探讨其景观层面的空间功能和层次结构,以及产业园滨水区的生态性规划建设。力图从人文和生态的角度,探求一种合理的、绿色的、可持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空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综述2
1.1研究概况2
1.2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探索2
1.3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合理构造2
1.4结语4
2规划说明4
2.1项目概况□4
2.2设计原则4
2.3项目规划5
2.3.1项目特殊性5
2.3.3项目规划意向5
2.3.4项目规划主题 5
2.4项目规划内容6
2.4.1规划分析6
2.4.1.1景观功能分析7 2.4.1.2交通分析7
2.4.1.3视线分析7
2.4.1.4竖向分析7
2.4.1.5绿地系统分析7
2.5经济技术指标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图
图1区位分析
图2交通现状分析
图3人流分析
图4现状分析
图5天际线分析
图6总平面
图7分区平面1
图8分区平面2
图9分区平面3
图10功能分区
图11交通分析
图12景观结构分析
图13空间结构分析
图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视线分析
图15竖向分析
图16绿化系统分析1
图17绿化系统分析2
图18绿化系统分析3
图19绿化系统分析4
图20细部设计表现1
图21细部设计表现2
图22细部设计表现3
图23细部设计表现4
图24细部设计表现5
图25细部设计表现6
图26细部设计表现7
图27细部设计表现8
图28细部设计表现9
图29细部设计表现10
图30细部设计表现11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奎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1 综述
1.1研究概况
1.1.1高新技术产业园概念及发展
高新技术园区,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1]。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1.1.2 滨水景观概况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而居,繁衍生息。滨水区是陆地和水体的交叉地带,是硬质空间与软质空间的相交,滨水地区往往交织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同时具有自然风景特征,它既是观景、休闲的理想场所,也是生产、居住、商业的黄金位置。由于其特殊的空间、地理位置,往往具有地区门户和窗口的特性,成为一个区域的焦点。滨水景观设计兼顾人、水、岸、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妥善处理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冲突,成为地区地标和令人向往的和谐场所[2]。好的滨水景观带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现代滨水区的开发成为景观建设中及其重要的一环。
1.1.3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滨水空间的交织与碰撞
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滨水区的碰撞使得研究场地具有特殊性,模糊性,多样性,这既是一处高新产业区的公共休闲空间,又是一处非常活跃的滨水景观开放区。这并不是简单的“1+1”叠加,而是能产生发酵作用的有机混合场所的重叠,我们追求的是“1+1>2”的景观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生态效应。
1.2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探索
不同于一般的滨水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规划,园区文化,园区人员的行为及心理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这个特殊场地的景观空间层次与空间布局。这意味着我们对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景观空间规划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2.1能够将产业园中各个分区与河岸及水体连接起来。
1.2.2为产业园区工作者与居民创造可供休闲游憩的公共开放空间。
1.2.3创造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活跃滨水景观。
1.3探索高新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合理构建
景观空间主要构成为园内道路系统和各个景观节点,满足人们的“走”与“停”
1.3.1构建完善的交通环境
园区交通系统是构成园区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园区道路设计除了满足行人行车安全畅通、地下管线布局、消防、避灾等要求外,还应着力创造特征明显,环境优美的道路交通景观。在路网规划上,推行“细而密”的路网体系,缩小道路宽度、提高路网密度,建立分级系统,形成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环境[3]。
1.3.1.1设计流畅连续,概念清晰,便捷的滨水游河主路系统
增加滨水区的可达性,消除影响滨水区联系的物理性障碍。在滨水沿线设置连续的绿化林带和散步道是一种有效途径[4]。滨水空间作为产业园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实现滨水岸线的共享性原则。
1.3.1.2直曲结合的道路形式
在道路线型方面,直线与曲线结合使用,既容易与标志建筑形成对景,又利于道路沿线形成变化的景观。
1.3.1.3设计完善的步行系统
滨水空间应建立滨水林荫道、散步道、广场、园林一体化和多层次的步行系统,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连续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以确保步行系统的畅通[5]。
1.3.1.4多变特色的步道设计
形成流畅的,特色的,有趣的步道设计。结合木栈道,桥梁,汀步,阶梯等丰富步行系统,打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1.3.1.5打造丰富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的塑造,要从空间的体量、空间的形式、空间组合等方面综合考虑。在空间体量方面,要考虑相对应功能的空间的尺度的把握,并合理组织不同功能空间的尺度关系,通过灵活的组合形式构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形成各具特色的场所环境[6]。
1.3.1.6符合功能的空间尺度
大型中心集会广场,游憩型小广场,休憩型小广场应合理设置,根据功能决定尺度与数量,以及之间的距离。
1.3.1.7合理丰富的空间序列
正确处理不同空间之间的分隔与连接,避免空间模糊和空间断层,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地形,道路,水体以及植物设计等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序列和不同的视觉空间[7]。如开放性视线,渗透性视线,半封闭视线及全封闭视线等,让人们产生多变的,富有层次的观景心理。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综述2
1.1研究概况2
1.2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探索2
1.3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合理构造2
1.4结语4
2规划说明4
2.1项目概况□4
2.2设计原则4
2.3项目规划5
2.3.1项目特殊性5
2.3.3项目规划意向5
2.3.4项目规划主题 5
2.4项目规划内容6
2.4.1规划分析6
2.4.1.1景观功能分析7 2.4.1.2交通分析7
2.4.1.3视线分析7
2.4.1.4竖向分析7
2.4.1.5绿地系统分析7
2.5经济技术指标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图
图1区位分析
图2交通现状分析
图3人流分析
图4现状分析
图5天际线分析
图6总平面
图7分区平面1
图8分区平面2
图9分区平面3
图10功能分区
图11交通分析
图12景观结构分析
图13空间结构分析
图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视线分析
图15竖向分析
图16绿化系统分析1
图17绿化系统分析2
图18绿化系统分析3
图19绿化系统分析4
图20细部设计表现1
图21细部设计表现2
图22细部设计表现3
图23细部设计表现4
图24细部设计表现5
图25细部设计表现6
图26细部设计表现7
图27细部设计表现8
图28细部设计表现9
图29细部设计表现10
图30细部设计表现11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奎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1 综述
1.1研究概况
1.1.1高新技术产业园概念及发展
高新技术园区,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1]。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1.1.2 滨水景观概况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而居,繁衍生息。滨水区是陆地和水体的交叉地带,是硬质空间与软质空间的相交,滨水地区往往交织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同时具有自然风景特征,它既是观景、休闲的理想场所,也是生产、居住、商业的黄金位置。由于其特殊的空间、地理位置,往往具有地区门户和窗口的特性,成为一个区域的焦点。滨水景观设计兼顾人、水、岸、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妥善处理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冲突,成为地区地标和令人向往的和谐场所[2]。好的滨水景观带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现代滨水区的开发成为景观建设中及其重要的一环。
1.1.3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滨水空间的交织与碰撞
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滨水区的碰撞使得研究场地具有特殊性,模糊性,多样性,这既是一处高新产业区的公共休闲空间,又是一处非常活跃的滨水景观开放区。这并不是简单的“1+1”叠加,而是能产生发酵作用的有机混合场所的重叠,我们追求的是“1+1>2”的景观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生态效应。
1.2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探索
不同于一般的滨水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规划,园区文化,园区人员的行为及心理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这个特殊场地的景观空间层次与空间布局。这意味着我们对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水区的景观空间规划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2.1能够将产业园中各个分区与河岸及水体连接起来。
1.2.2为产业园区工作者与居民创造可供休闲游憩的公共开放空间。
1.2.3创造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活跃滨水景观。
1.3探索高新产业园滨水区的空间合理构建
景观空间主要构成为园内道路系统和各个景观节点,满足人们的“走”与“停”
1.3.1构建完善的交通环境
园区交通系统是构成园区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园区道路设计除了满足行人行车安全畅通、地下管线布局、消防、避灾等要求外,还应着力创造特征明显,环境优美的道路交通景观。在路网规划上,推行“细而密”的路网体系,缩小道路宽度、提高路网密度,建立分级系统,形成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环境[3]。
1.3.1.1设计流畅连续,概念清晰,便捷的滨水游河主路系统
增加滨水区的可达性,消除影响滨水区联系的物理性障碍。在滨水沿线设置连续的绿化林带和散步道是一种有效途径[4]。滨水空间作为产业园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实现滨水岸线的共享性原则。
1.3.1.2直曲结合的道路形式
在道路线型方面,直线与曲线结合使用,既容易与标志建筑形成对景,又利于道路沿线形成变化的景观。
1.3.1.3设计完善的步行系统
滨水空间应建立滨水林荫道、散步道、广场、园林一体化和多层次的步行系统,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连续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以确保步行系统的畅通[5]。
1.3.1.4多变特色的步道设计
形成流畅的,特色的,有趣的步道设计。结合木栈道,桥梁,汀步,阶梯等丰富步行系统,打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1.3.1.5打造丰富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的塑造,要从空间的体量、空间的形式、空间组合等方面综合考虑。在空间体量方面,要考虑相对应功能的空间的尺度的把握,并合理组织不同功能空间的尺度关系,通过灵活的组合形式构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形成各具特色的场所环境[6]。
1.3.1.6符合功能的空间尺度
大型中心集会广场,游憩型小广场,休憩型小广场应合理设置,根据功能决定尺度与数量,以及之间的距离。
1.3.1.7合理丰富的空间序列
正确处理不同空间之间的分隔与连接,避免空间模糊和空间断层,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地形,道路,水体以及植物设计等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序列和不同的视觉空间[7]。如开放性视线,渗透性视线,半封闭视线及全封闭视线等,让人们产生多变的,富有层次的观景心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