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生态节能理念的(附件)

全球面临水资源日渐紧缺的状况目前已成为困扰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节水(或集雨)等技术手段建设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游园环境反映的问题也已不再拘泥于对景观效果好坏的评价上,考虑游园生态效果的呼声也愈来愈高。本文即以常州某中学废弃的旧址为背景,在雨水收集等新型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景观设计的行业发展的分析,给人们一个焕然一新休息活动的游园并降低其后期养护资源消耗和自来水投入,同时也增强并拓展了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 ,主要包括生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景观效果等。关键词 游园,生态,雨水收集
目 录
1 引 言 1
2 项目基地分析 1
2.1区域背景分析 1
2.2区域自然环境 1
2.3基地分析 2
2.4基地现状 2
3 项目调研及分析 2
3.1背景调研 2
3.2人群使用分析 2
4 雨水收集利用的景观途径 2
4.1理论途径 2
4.2操作途径 3
5 案例分析 3
5.1昆明弥勒寺公园 3
5.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4
6 设计依据和原则 4
6.1设计依据 4
6.2设计原则 5
7 总体设计 5
7.1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 5
7.2景观设计 6
8 空间分析 8
8.1老人活动区 8
8.2青少年活动区 8
8.3生态区 8
8.4林下休闲区 8
9 种植设计 8
9.1选择植物的原则 8
9.2植物配置的方法 9
9.3植物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9
10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城市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河道、坑塘不知不觉中被填没,城市的雨水系统开始超负荷运载,严重时甚至出现了各种事故情况。于是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们开始注重起了雨水的收集利用这方面的工作。全国各地也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例如,无锡、南京、等地方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群一定要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的相关系统。
游园是城镇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配置设施,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城镇总体能耗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现在的许多游园都是经过在原有坑塘基础上改造、美化,然后成为游园水景,却不再承当原本周边接水的任务。一般说来,游园内收集到的雨水有两种排放路径,一是排入城市管网,二是就近排放到自然或人工湖内。但如果游园内本身就没有水体的话,多余的雨水何去何从就成为公园设计与改造中的重点与难点。游园内雨水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和绿地的分布应该在一个大框架内相互协调,而不是彼此割裂开来。
2 项目基地分析
2.1 区域背景分析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三角地区,东边是上海、苏州、无锡,其中距离上海163公里,西边是南京、镇江,其中距南京103公里,除了西边部分是丘陵外,剩下的地方都是平原。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水陆空交通运输条件也很便捷。
2.2 区域自然环境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区域,北临长江,南靠太湖,并且濒临东海,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比较明显。每年都有梅雨现象发生,大多发生在春末夏初的季节。夏季酷热而多雨,最高气温经常达到35摄氏度以上,冬季湿润并且阴冷。在四个季节中春季和秋季时间较短,冬季和夏季时间较长,其中冬季时间最长,其次是夏季,接着是春季,秋季最短。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春、秋则比较温和。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升降几乎是一致的。冬季气温降低,降水量也相应的减少;春季气温回升,降雨量也逐渐增大;夏季温度最高,梅雨、暴雨和台风等带来的降雨量也最大;到了秋天气温开始下降,降雨量也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明显的减少了。
2.3 基地分析
此次选取的老校区所在地在常金西路南侧,新市路西侧、新常溧线东侧,是邹区镇的中心地带。此地区有户籍人口3万多,还有大量外地人口,方圆百里缺乏大型的健身休闲广场与公园。
2.4 基地现状
老校区旧址破坏严重,大部分教学楼都已经被鉴定为危房,已被拆迁,区内的原有水景破坏严重,原有的一棵古树成为一片废墟中的唯一亮点。
3项目调研及分析
3.1背景调研
2016年8月,由常州市相关部门编制的《常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了专家评估。省市号召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全过程,并提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发展理念。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逐步地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3.2 人群使用分析
游园是人们可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是人们休闲和散心的重要场所。而在这个容纳着几万人口的小镇中却长期缺乏一个大型的场地供人们休闲娱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经过简单的调查,小镇中有大量人群都希望周边能有一个广场或公园,能让他们饭后有去处,闲时有乐趣。其中既包括老年人中年人也包括青少年和儿童等。
4 雨水收集利用的景观途径
4.1 理论途径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雨水被收集后主要有两种利用途径,分别是人工资源化过程和自然资源化过程。在自然条件下,雨水转化后通常有以下几种渠道可以被人们利用:
(1)渗透进土壤之中,直接供植物新陈代谢使用
(2)直接渗流到地下成为地下水,成为地表水体的补给源或者可以供人们直接使用
(3)直接排入江湖,供人们利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