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武定门片区滨水景观设计(附件)
摘要:世界是大自然辉煌的恩赐,在全球化环境危机的巨大冲击之下,我们开始对现行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一部分,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其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由此,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应运而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 综述1
1.1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概念1
1.1.1 城市滨水景观1
1.1.2 生态规划2
1.1.3 滨水景观生态规划2
1.2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依据2
1.2.1 景观生态学2
1.2.2 城市景观生态学2
1.2.3 可持续发展理念2
1.2.4 环境行为学3
1.3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策略3
1.3.1生态规划的发展策略3
1.3.2滨水空间的营造3
1.3.3滨水区绿色廊道色建立3
1.3.4 滨水景观规划原则4
1.4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优秀案例4
1.4.1上海世博公园4
1.4.2洛杉矶河复兴总体规划5
1.4.3 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公园6
1.5 结语7
2设计说明7
2.1总则7
2.1.1 项目概况8
2.1.2 现状分析8
2.1.3项目范围8
2.1.4 规划思想8
2.1.5规划原则8
2.1.6规划依据9
2.2 设计理念及思路9
2.2.1 主题构思9
2.2.2 设计目标9
2.4 空间结构规划9
2.5 道路交通规划9
2.6 功能分区规划10
2.7 种植设计规划10
2.8 竖向规划10
2.9 设计指标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图:南京秦淮河武定门片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文本
南京秦淮河武定门片区滨水景观设计
引言
引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从古至今都喜欢择水而居。在现在的城市滨水景观中,更注重水景观与城市的互动,在城市规划阶段即对城市水系统进行整体研究规划,明确其定位和风格。城市中的水体不再是穿城而过的单纯水利设施,而是逐渐成为与城市共生,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1] 由此,生态主义景观在当代社会被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不应把人类从世界中分离开来,而要把人和世界结合起来观察判断。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尊重自然。人是唯一具有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因此,我们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2]
1 综述
1.1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概念
1.1.1城市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waterfront landscape)是指对邻近所有较大型水体区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不同,可分为滨河、滨江、滨湖和滨海景观。城市滨水景观主要是只对于位于城市范围内的较大型水体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近年来,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地区进行规划整治,使滨水区景观与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建设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开发了旅游资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1.1.2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环境不遭受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整体优化的观点,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生态规划能充分体现认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3]
1.1.3滨水景观生态规划
滨水景观生态规划就是通过控制景观建设对水系生境的破坏,尽量连通城市水系,形成水系整体生境,利用大环境来调节小区域,促成小规模水系在整体生境中形成相对的岛屿生境,使整体水系生态环境达到平衡。梳理河流、湖泊的形态,还其自然、弯曲的水流,增大水与土地的接触面,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形态,保留、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硬化提防,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采用植树、植草、石笼、块石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等活动创造条件。采用截污、治污的方法,控制、截断水系污染源,并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措施对水系水量进行补充,使水系流动起来。[4]
1.2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依据
1.2.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词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首次提出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经历了思想酝酿阶段(德国著名地理学家E.纳夫称之为史前阶段,时间是1920世纪30 年代)、概念形成阶段(1939 年)、深入研究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应用阶段(20世纪90 年代)等四个阶段,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综合学科,其内涵和外延已相当广泛。景观生态学这一门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它不仅有力的解决了城市与滨水区的布局问题,同时也给景观空间设计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5]
1.2.2城市景观生态学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以城市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为主要内容,借助遥感数据、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各行政区以及特定的景观样带或样圈等多个尺度上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城市生态环境要素的动态特征,以及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与驱动力,并提出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对策。还将景观尺度问题作为其重要内容,并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尺度对研究结果的影响。[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 综述1
1.1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概念1
1.1.1 城市滨水景观1
1.1.2 生态规划2
1.1.3 滨水景观生态规划2
1.2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依据2
1.2.1 景观生态学2
1.2.2 城市景观生态学2
1.2.3 可持续发展理念2
1.2.4 环境行为学3
1.3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策略3
1.3.1生态规划的发展策略3
1.3.2滨水空间的营造3
1.3.3滨水区绿色廊道色建立3
1.3.4 滨水景观规划原则4
1.4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优秀案例4
1.4.1上海世博公园4
1.4.2洛杉矶河复兴总体规划5
1.4.3 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公园6
1.5 结语7
2设计说明7
2.1总则7
2.1.1 项目概况8
2.1.2 现状分析8
2.1.3项目范围8
2.1.4 规划思想8
2.1.5规划原则8
2.1.6规划依据9
2.2 设计理念及思路9
2.2.1 主题构思9
2.2.2 设计目标9
2.4 空间结构规划9
2.5 道路交通规划9
2.6 功能分区规划10
2.7 种植设计规划10
2.8 竖向规划10
2.9 设计指标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图:南京秦淮河武定门片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文本
南京秦淮河武定门片区滨水景观设计
引言
引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从古至今都喜欢择水而居。在现在的城市滨水景观中,更注重水景观与城市的互动,在城市规划阶段即对城市水系统进行整体研究规划,明确其定位和风格。城市中的水体不再是穿城而过的单纯水利设施,而是逐渐成为与城市共生,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1] 由此,生态主义景观在当代社会被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不应把人类从世界中分离开来,而要把人和世界结合起来观察判断。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尊重自然。人是唯一具有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因此,我们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2]
1 综述
1.1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概念
1.1.1城市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waterfront landscape)是指对邻近所有较大型水体区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不同,可分为滨河、滨江、滨湖和滨海景观。城市滨水景观主要是只对于位于城市范围内的较大型水体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近年来,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地区进行规划整治,使滨水区景观与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建设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开发了旅游资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1.1.2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环境不遭受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整体优化的观点,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生态规划能充分体现认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3]
1.1.3滨水景观生态规划
滨水景观生态规划就是通过控制景观建设对水系生境的破坏,尽量连通城市水系,形成水系整体生境,利用大环境来调节小区域,促成小规模水系在整体生境中形成相对的岛屿生境,使整体水系生态环境达到平衡。梳理河流、湖泊的形态,还其自然、弯曲的水流,增大水与土地的接触面,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形态,保留、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硬化提防,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采用植树、植草、石笼、块石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等活动创造条件。采用截污、治污的方法,控制、截断水系污染源,并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措施对水系水量进行补充,使水系流动起来。[4]
1.2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依据
1.2.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词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首次提出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经历了思想酝酿阶段(德国著名地理学家E.纳夫称之为史前阶段,时间是1920世纪30 年代)、概念形成阶段(1939 年)、深入研究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应用阶段(20世纪90 年代)等四个阶段,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综合学科,其内涵和外延已相当广泛。景观生态学这一门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它不仅有力的解决了城市与滨水区的布局问题,同时也给景观空间设计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5]
1.2.2城市景观生态学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以城市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为主要内容,借助遥感数据、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各行政区以及特定的景观样带或样圈等多个尺度上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城市生态环境要素的动态特征,以及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与驱动力,并提出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对策。还将景观尺度问题作为其重要内容,并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尺度对研究结果的影响。[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