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工业场地的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
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设计背景... 1
2.2 地理区位分析 3
2.3 现状分析 3
3 国内外后工业案例改造分析 3
3.1 西雅图煤气厂改造 3
3.2 雪铁龙公园 4
3.3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4
4 后工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4.1 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之间存在矛盾 4
4.2 对非物质工业遗产认知不足 4
4.3 盲目追求西方的脚步 放弃本土特性 5
4.4 景观更新改造方法混乱单一 5
4.5 改造比较肤浅没有深入挖掘内涵 5
5 设计思路 5
5.1 设计理念 5
5.2 设计原则 5
5.3 设计主题 6
6 设计依据 6
6.1 可持续发展理论 6
6.2 生态学理论 6
6.3 艺术手法 6
6.4 根植于当地的文脉文化精神 7
6.5 当地的材料运用与探索 7
7 设计方法 7
7.1 象征、空间对比、引导暗示等相结合 7
7.2 细部硬质景观构造 8
7.3 种植设计方法 9
8 功能分区 9
8.1 广场锻炼区 9
8.2 交流观赏区 10
8.3 种植绿化区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工业景观规划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传统工业逐渐衰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和采掘工业结构性萧条。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气用地与工业废弃设施等。因此后工业景观设计迅速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景观设计领域。
据国内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不断发展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些景观设计方面的影响。后工业景观的发展能够带来很多优势,城市恶劣的工业环境和空间环境都能够得到改善,避免了大拆的浪费现象;重要的是,工业区的景观改造,可以保留工业遗迹,传承历史文脉,即可获得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后工业景观不单纯的只是以工业废弃场地为基础的普通景观,他的重点是必须保留再循环再利用现有的工业设施,从而可以延续工业景观文脉,再次赋予景观新的涵义精神。后工业景观是时代所需,其对社会的种种优势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了。
2 背景分析
2.1设计背景
2.1.1国内后工业景观发展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之时,就在进行自然资源的采集与开发,从未停止过改造自然,自此开创了对废弃工业场地改造的先河。 “绍兴东湖”就是通过古废弃采石场进行改造重建的园林景观,人们过度的开发使用占有用地土壤,使得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随即面临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怎么去重新改造塑造废弃地是人们面临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诞生,开启了我国的后工业景观时代。
我国在后工业景观设计的研究涉及到两个方面:后工业景观设计理论与实验。尤其是西方现代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入阐述剖析了“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并列入当代景观设计史。该书对以后得后工业景观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在西方研究基础上翻译而来。相较于国外,我国后工业景观研究还不太成熟。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后工业景观实践发展迅速,其代表为土人团队设计的“广州岐江公园”,该公园前身是奥中造船厂,此设计保留了原工业场地的历史遗迹,强调了工业地段原有的精神。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工业废弃地改造的公园,此后国内出现许多成功的工业废地改造案例。但我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并不完善,还属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2.1.2国外后工业景观发展历史
国外欧美发达的国家在早期就进入了后工业发展,正是由于这样,他们的环境生态等问题也是很早就出现的,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所以出现了后工业景观改造。国外的后工业景观发展比国内早,研究实践等方便也是,相比较之下,国外的后工业发展严谨与国内。
总体而言,国外的废弃工业场地的改造可归结为三个时期:最初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就是保留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建筑设施,推翻比较破败危险的建筑设施。中期的景观发展就比较成熟完善了;在最后的阶段,后工业景观的改造就十分普遍了,在世界各地范围内都得到了推广。
2.1.3 南通历史
南通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而成。在6000多年以前,长江水从上游夹带大量泥沙不断沉积在江口,至此南通由此成为陆地。并且自此自西向东,由南向北扩展延伸。整个南通三面都被水环绕着,还有一面紧贴着陆地。鸟瞰图看着很像不规则的菱形图。
在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南通努力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再接着实现现代化发展,实现这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加速工业化进程。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各类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等,使得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由此后工业景观的发展走进人们生活。
2.1.4 南通经济与文化
南通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是长江三角区最适宜人居住的花园城市。20世纪初,南通市的经济发展在实业家张骞的带动下开始起步。20世纪70年代后南通市人均GDP超万元,与苏锡常三大城市并称为四小虎。在21世纪以后南通经济发展迅速,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成绩,开始设计高新产业。南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速度,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生态。生活问题的产生,一环扣一环,后工业发展随着也加快了进程。
最早的时候,我们南通群众都是生活在我国的黄海之滨,临海生活,渔猎文化是当时的主要文化形态。海边较为潮湿,人民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在海边发明了高脚楼建筑;这意味着南通建筑文化的诞生;同理,南通的的纺织文化也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群众每天靠海为生,偶然间发现麻皮能够缝制衣物,卖钱,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改进人们发明了纺锤和访针,南通的纺织文化由此诞生。综上所述,南通的文化诞生发展城市人文与黄海之滨密不可分。
2.2 地理区位分析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东面濒临黄海,西面接着扬州,南面倚着长江,背面靠着盐城。“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候”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及苏南地区与南通隔江相望。全市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属于沿海工业地带与沿江工业地带“T”字型结构的结合部。
2.3 现状分析
2.3.1 废弃原因分析
废弃地原为电子工业厂与纺织印刷厂。周边为居民居住地,因效益与环境问题倒闭成为废弃的工业用地。基地位于南通市通州区,该处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中心,故改造为一般的纺织工业地,方便为周边居民提供工作岗位。改造保留原厂房不动,厂房后面的车棚与废弃空地改造一个绿地小游园。
2.3.2 周边居民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该地除小区内的小型绿地并没有一个可以用于集散,休闲,娱乐的地区。应居民要求将厂后方空地改造为多功能型区域。将有健身区域,娱乐区域,休闲区域等。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设计背景... 1
2.2 地理区位分析 3
2.3 现状分析 3
3 国内外后工业案例改造分析 3
3.1 西雅图煤气厂改造 3
3.2 雪铁龙公园 4
3.3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4
4 后工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4.1 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之间存在矛盾 4
4.2 对非物质工业遗产认知不足 4
4.3 盲目追求西方的脚步 放弃本土特性 5
4.4 景观更新改造方法混乱单一 5
4.5 改造比较肤浅没有深入挖掘内涵 5
5 设计思路 5
5.1 设计理念 5
5.2 设计原则 5
5.3 设计主题 6
6 设计依据 6
6.1 可持续发展理论 6
6.2 生态学理论 6
6.3 艺术手法 6
6.4 根植于当地的文脉文化精神 7
6.5 当地的材料运用与探索 7
7 设计方法 7
7.1 象征、空间对比、引导暗示等相结合 7
7.2 细部硬质景观构造 8
7.3 种植设计方法 9
8 功能分区 9
8.1 广场锻炼区 9
8.2 交流观赏区 10
8.3 种植绿化区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工业景观规划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传统工业逐渐衰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和采掘工业结构性萧条。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气用地与工业废弃设施等。因此后工业景观设计迅速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景观设计领域。
据国内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不断发展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些景观设计方面的影响。后工业景观的发展能够带来很多优势,城市恶劣的工业环境和空间环境都能够得到改善,避免了大拆的浪费现象;重要的是,工业区的景观改造,可以保留工业遗迹,传承历史文脉,即可获得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后工业景观不单纯的只是以工业废弃场地为基础的普通景观,他的重点是必须保留再循环再利用现有的工业设施,从而可以延续工业景观文脉,再次赋予景观新的涵义精神。后工业景观是时代所需,其对社会的种种优势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了。
2 背景分析
2.1设计背景
2.1.1国内后工业景观发展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之时,就在进行自然资源的采集与开发,从未停止过改造自然,自此开创了对废弃工业场地改造的先河。 “绍兴东湖”就是通过古废弃采石场进行改造重建的园林景观,人们过度的开发使用占有用地土壤,使得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随即面临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怎么去重新改造塑造废弃地是人们面临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诞生,开启了我国的后工业景观时代。
我国在后工业景观设计的研究涉及到两个方面:后工业景观设计理论与实验。尤其是西方现代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入阐述剖析了“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并列入当代景观设计史。该书对以后得后工业景观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在西方研究基础上翻译而来。相较于国外,我国后工业景观研究还不太成熟。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后工业景观实践发展迅速,其代表为土人团队设计的“广州岐江公园”,该公园前身是奥中造船厂,此设计保留了原工业场地的历史遗迹,强调了工业地段原有的精神。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工业废弃地改造的公园,此后国内出现许多成功的工业废地改造案例。但我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并不完善,还属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2.1.2国外后工业景观发展历史
国外欧美发达的国家在早期就进入了后工业发展,正是由于这样,他们的环境生态等问题也是很早就出现的,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所以出现了后工业景观改造。国外的后工业景观发展比国内早,研究实践等方便也是,相比较之下,国外的后工业发展严谨与国内。
总体而言,国外的废弃工业场地的改造可归结为三个时期:最初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就是保留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建筑设施,推翻比较破败危险的建筑设施。中期的景观发展就比较成熟完善了;在最后的阶段,后工业景观的改造就十分普遍了,在世界各地范围内都得到了推广。
2.1.3 南通历史
南通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而成。在6000多年以前,长江水从上游夹带大量泥沙不断沉积在江口,至此南通由此成为陆地。并且自此自西向东,由南向北扩展延伸。整个南通三面都被水环绕着,还有一面紧贴着陆地。鸟瞰图看着很像不规则的菱形图。
在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南通努力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再接着实现现代化发展,实现这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加速工业化进程。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各类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等,使得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由此后工业景观的发展走进人们生活。
2.1.4 南通经济与文化
南通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是长江三角区最适宜人居住的花园城市。20世纪初,南通市的经济发展在实业家张骞的带动下开始起步。20世纪70年代后南通市人均GDP超万元,与苏锡常三大城市并称为四小虎。在21世纪以后南通经济发展迅速,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成绩,开始设计高新产业。南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速度,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生态。生活问题的产生,一环扣一环,后工业发展随着也加快了进程。
最早的时候,我们南通群众都是生活在我国的黄海之滨,临海生活,渔猎文化是当时的主要文化形态。海边较为潮湿,人民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在海边发明了高脚楼建筑;这意味着南通建筑文化的诞生;同理,南通的的纺织文化也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群众每天靠海为生,偶然间发现麻皮能够缝制衣物,卖钱,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改进人们发明了纺锤和访针,南通的纺织文化由此诞生。综上所述,南通的文化诞生发展城市人文与黄海之滨密不可分。
2.2 地理区位分析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东面濒临黄海,西面接着扬州,南面倚着长江,背面靠着盐城。“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候”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及苏南地区与南通隔江相望。全市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属于沿海工业地带与沿江工业地带“T”字型结构的结合部。
2.3 现状分析
2.3.1 废弃原因分析
废弃地原为电子工业厂与纺织印刷厂。周边为居民居住地,因效益与环境问题倒闭成为废弃的工业用地。基地位于南通市通州区,该处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中心,故改造为一般的纺织工业地,方便为周边居民提供工作岗位。改造保留原厂房不动,厂房后面的车棚与废弃空地改造一个绿地小游园。
2.3.2 周边居民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该地除小区内的小型绿地并没有一个可以用于集散,休闲,娱乐的地区。应居民要求将厂后方空地改造为多功能型区域。将有健身区域,娱乐区域,休闲区域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