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地致敏植物应用状况研究(附件)
摘要 :随着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得到重视,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也得到了更多关注,植物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得到研究。致敏植物指能引起敏感个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植物,致敏方式包括花粉致敏、食物致敏、植物附属物致敏等多种方式。园林设计中对致敏植物的不当配植易导致部分人群过敏,影响绿地的休憩和生态功能,因此在选择和应用上需要谨慎。目前对致敏植物的相关研究还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南京校园常见致敏植物的种类、致敏时间等进行了总结概述。以南京校园绿地为切入点,对校园绿地中的致敏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南京校园绿地致敏植物的应用状况,为城市绿地致敏植物配植提供指导和借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综述2
1.1南京市概况2
1.2校园绿地概述2
1.3研究背景2
1.4研究目的及意义3
1.5研究方法3
2致敏植物概述4
2.1致敏植物概念4
2.2花粉致敏植物4
2.3附属物致敏植物4
2.4南京园林中的致敏植物及物候特征5
3结果与分析6
3.1研究对象6
3.2南京校园绿地中致敏植物应用情况7
3.3南京校园常见的致敏植物种类及致敏物候期10
3.4常见的致敏植物种植方式12
3.5优化建议与策略12
4结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 南京主城区三所传统校区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6
图1 东南大学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6
图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7
图3 大学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8
南京市校园绿地致敏植物应用状况研究
引言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效果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在城市绿地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得到重视,植物的选择和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在发挥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城市绿地植物也随之出现种种负面效应,暴露出不少问题[1],随着对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得到研究。
致敏植物作为可能引起敏感个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植物,在园林绿地中需要谨慎应用。据统计,我国花粉过敏症发病率为0.5%1%以上,高发区达5%[2],对杨絮柳絮等植物附属物过敏的人群数量同样不小,本文以南京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对绿地配植的致敏植物进行调研和分析,同时以校园绿地为例,对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的应用提出讨论和建议,希望对校园绿地乃至城市绿地的植物配植有所帮助和借鉴。
1综述
1.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地区,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京地处江苏省西南部的低山,是江苏省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3]。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性气候明显,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06.5mm,降水丰富,但年变率较大。年平均温度15.3℃,历史极端气温最高43.0℃,最低14.0℃。以黄棕壤为地带性土壤,其pH值为5.56.5,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或灌丛草地。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南京市高校云集,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在宁普通高等学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含9所独立学院),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0.23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在校研究生10.30万人,增加0.35万人[4]。绝大多数具有历史底蕴的传统校区集中于主城区,近几年建成的高校新校区则集中于江宁区和仙林街道,分别构成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
1.2校园绿地概述
我国2002年由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是城市绿地现行的分类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其中附属绿地中类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附属绿地占建设用地的8%15%,一般城市绿地在30%以上,则其余的15%22%以上的绿地均为附属绿地[5],但其包含种类很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校园绿地即属附属绿地中的公共设施绿地小类。由于校园本身的功能多样性,较其他绿地类型而言,校园绿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封闭性,其分区复杂,包含多种代表性绿地类型,便于研究致敏植物在不同类型绿地的应用。为便于调查和分析,笔者按照不同区域和利用方式,将校园绿地的类型主要分为道路绿地、教学区绿地、居住区绿地、游园绿地和其他类型绿地等。
1.3研究背景
南京市是我国有影响力的园林绿化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对植物不利影响重视不足,城市绿地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致敏植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城市园林绿地中常见的致敏为花粉致敏和植物附属物致敏。目前,对致敏性植物的研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国内外对致敏植物的研究多局限于花粉致敏性植物方向,如从医学角度关注气传致敏花粉的分布和致敏性分析[6],预报致敏树木的花期及对致敏花粉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等,而其他致敏植物却少有专门研究,对绿地内致敏树种进行调查统计、归纳总结,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的研究也尚未开展[7]。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校园作为教学生活区域,人流集中、绿地类型多样、部分传统校区历史悠久。校园绿地功能的多样性使其包含多类常见绿地类型,成为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研究的先导典型。关于校园绿地致敏植物的研究有助于改善校园绿地植物应用状况,对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的研究也具有示范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校园绿地的生态功能,加深市民对南京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生态性意义及重要性的理解,为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在校园绿地中,高校校园以其众多的数量、广阔的面积、开放的校园和多样的人流更贴近城市绿地实际状况便于研究,故本研究主要以人流密集,绿地类型多样的南京高校校园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和分析校园内几类典型绿地中的致敏植物,结合绿地的特征和环境状况,总结南京校园中常用的致敏植物种类,分析其应用的优势和问题。
研究旨在了解南京校园绿地植物的多样性,揭示园林绿地生态性的深刻意义,改善校园绿地致敏植物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为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的研究进行引导。在调查研究校园绿地致敏植物的种类及应用情况的同时,尝试对相关问题提出探讨性建议。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研究法 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南京主城区的自然条件、绿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调研对象,初步了解南京地区乡土植物、常见植物种类和部分绿地的植物应用情况,对调研情况进行初步判定。
1.5.2实地调查法 选择南京5所高校校园进行现场调查,记录致敏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结合绿地类型、位置和人流状况,对典型区域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调研与文献资料结合,初步总结南京市常见的致敏植物种类和应用特点。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和风景园林原理,对比不同类型南京校园绿地,找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点,重点分析绿地致敏植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综述2
1.1南京市概况2
1.2校园绿地概述2
1.3研究背景2
1.4研究目的及意义3
1.5研究方法3
2致敏植物概述4
2.1致敏植物概念4
2.2花粉致敏植物4
2.3附属物致敏植物4
2.4南京园林中的致敏植物及物候特征5
3结果与分析6
3.1研究对象6
3.2南京校园绿地中致敏植物应用情况7
3.3南京校园常见的致敏植物种类及致敏物候期10
3.4常见的致敏植物种植方式12
3.5优化建议与策略12
4结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 南京主城区三所传统校区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6
图1 东南大学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6
图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7
图3 大学致敏植物分布示意图18
南京市校园绿地致敏植物应用状况研究
引言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效果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在城市绿地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得到重视,植物的选择和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在发挥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城市绿地植物也随之出现种种负面效应,暴露出不少问题[1],随着对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得到研究。
致敏植物作为可能引起敏感个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植物,在园林绿地中需要谨慎应用。据统计,我国花粉过敏症发病率为0.5%1%以上,高发区达5%[2],对杨絮柳絮等植物附属物过敏的人群数量同样不小,本文以南京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对绿地配植的致敏植物进行调研和分析,同时以校园绿地为例,对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的应用提出讨论和建议,希望对校园绿地乃至城市绿地的植物配植有所帮助和借鉴。
1综述
1.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地区,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京地处江苏省西南部的低山,是江苏省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3]。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性气候明显,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06.5mm,降水丰富,但年变率较大。年平均温度15.3℃,历史极端气温最高43.0℃,最低14.0℃。以黄棕壤为地带性土壤,其pH值为5.56.5,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或灌丛草地。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南京市高校云集,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在宁普通高等学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含9所独立学院),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0.23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在校研究生10.30万人,增加0.35万人[4]。绝大多数具有历史底蕴的传统校区集中于主城区,近几年建成的高校新校区则集中于江宁区和仙林街道,分别构成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
1.2校园绿地概述
我国2002年由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是城市绿地现行的分类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其中附属绿地中类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附属绿地占建设用地的8%15%,一般城市绿地在30%以上,则其余的15%22%以上的绿地均为附属绿地[5],但其包含种类很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校园绿地即属附属绿地中的公共设施绿地小类。由于校园本身的功能多样性,较其他绿地类型而言,校园绿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封闭性,其分区复杂,包含多种代表性绿地类型,便于研究致敏植物在不同类型绿地的应用。为便于调查和分析,笔者按照不同区域和利用方式,将校园绿地的类型主要分为道路绿地、教学区绿地、居住区绿地、游园绿地和其他类型绿地等。
1.3研究背景
南京市是我国有影响力的园林绿化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对植物不利影响重视不足,城市绿地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致敏植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城市园林绿地中常见的致敏为花粉致敏和植物附属物致敏。目前,对致敏性植物的研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国内外对致敏植物的研究多局限于花粉致敏性植物方向,如从医学角度关注气传致敏花粉的分布和致敏性分析[6],预报致敏树木的花期及对致敏花粉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等,而其他致敏植物却少有专门研究,对绿地内致敏树种进行调查统计、归纳总结,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的研究也尚未开展[7]。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校园作为教学生活区域,人流集中、绿地类型多样、部分传统校区历史悠久。校园绿地功能的多样性使其包含多类常见绿地类型,成为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研究的先导典型。关于校园绿地致敏植物的研究有助于改善校园绿地植物应用状况,对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的研究也具有示范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校园绿地的生态功能,加深市民对南京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生态性意义及重要性的理解,为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在校园绿地中,高校校园以其众多的数量、广阔的面积、开放的校园和多样的人流更贴近城市绿地实际状况便于研究,故本研究主要以人流密集,绿地类型多样的南京高校校园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和分析校园内几类典型绿地中的致敏植物,结合绿地的特征和环境状况,总结南京校园中常用的致敏植物种类,分析其应用的优势和问题。
研究旨在了解南京校园绿地植物的多样性,揭示园林绿地生态性的深刻意义,改善校园绿地致敏植物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为城市绿地致敏植物的研究进行引导。在调查研究校园绿地致敏植物的种类及应用情况的同时,尝试对相关问题提出探讨性建议。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研究法 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南京主城区的自然条件、绿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调研对象,初步了解南京地区乡土植物、常见植物种类和部分绿地的植物应用情况,对调研情况进行初步判定。
1.5.2实地调查法 选择南京5所高校校园进行现场调查,记录致敏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结合绿地类型、位置和人流状况,对典型区域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调研与文献资料结合,初步总结南京市常见的致敏植物种类和应用特点。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和风景园林原理,对比不同类型南京校园绿地,找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点,重点分析绿地致敏植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