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大运河广场改造设计(附件)
广场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通过广场的改造设计对于体现城市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和环境效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以淮安市大运河广场为例,设计以广场本身和现有的景观为基础,目的在于传承大运河文化,为人们塑造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存的一个广场。设计内容从运河文化出发,营造一个以“文脉传承”为主题的广场景观,重点弘扬历史文化,形成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广场。在城市的一隅绿地上,让人能放下疲惫的身躯,享受文化的熏陶,享受美好的年华。关键词 运河广场,文化景观改造,传承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
3.1设计构思 3
3.2设计原则 3
4 具体设计 5
4.1主入口广场 5
4.2运河文化大道 5
4.3儿童游乐 5
4.4阳光草坪 6
4.5休闲绿地 6
4.6河滨水岸 6
4.7文化广场 6
5 规划设计分析 7
5.1功能分析 7
5.2交通分析 7
5.3景观节点分析 7
5.4灯光分析 8
6 种植设计 8
6.1绿化构思 8
6.2植物配置 8
6.3植物选择 9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9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人们可能对于广场并不陌生,知道它是个供人休闲,娱乐的场地,那么大家对于文化广场的理解又有多少呢?
文化广场即指以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它能为人们带来文化气息,提供休闲活动的场地,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要做到弘扬城市文化,并能吸引游人到来。既然作为文化的广场,那么文化元素必然是十分重要的。广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供人休闲的场地,其中的植物可以改善环境。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公共的文化事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个供人休闲,娱乐的场地,那么大家对于文化广场的理解又有多少呢?
文化广场即指以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它能为人们带来文化气息,提供休闲活动的场地,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要做到弘扬城市文化,并能吸引游人到来。既然作为文化的广场,那么文化元素必然是十分重要的。广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供人休闲的场地,其中的植物可以改善环境。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公共的文化事业,并且能很好地结合当地和外来的文化。文化广场可以灌输给人们以精神文化,给人们带来一种充实感。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相信人们对文化的需要也越来越多。
本次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改造设计旨在突出大运河千年文化,渲染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为人们带去一个更加适合人休憩,娱乐的场所的同时,突显其历史文化,彰显古代人民的智慧,为自己是一个运河人而骄傲。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气候是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
2. 2 场地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里运河北岸、清江大闸和水门桥之间的漕运路(即河北路)北侧,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整个场地类似于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两个长边分别为360米,300米;还有两个同为160米的边,还有一小边长度为60米。运河广场处于一个圈内,四周都有马路,北边有商铺并且有有轨电车通过,东面是一个十字路口,南面靠近里运河,西面也是商铺。原有广场植物配置比较单一,文化气息不够浓重,设计比较简洁,后期维护工作不够到位,一些配置如坐凳,垃圾桶影响广场面貌,不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身心欢愉的享受。
2. 3 现状分析
2.3.1 广场交通现状
淮安大运河广场的四边都与城市主干道相互连接,交通便利,视线开阔,可远观又可近看,方便游客进出方便。广场内道路主要是二级道路,多数分布在一些休息区和草坪灌木区,整个中心广场由大理石铺装,两旁还夹鹅软石小道,草坪旁小道有点窄,两人并排不能走,这个需要改造,整个广场内道路由西向东呈弧形上升,不多元化,道路整体来说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必要的一些防滑,防跌措施保护做的不够好,需加强改善。
2.3.2 广场景观现状
放眼望去,整个广场显得足够恢弘大气的同时,显得有一点空旷,除了两盏高盏灯高高耸立外,在运河广场北端的中心位置高高耸立着一座抽象性的主题雕塑,两侧则整齐排列着8幅石质浮雕,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运河事迹,内容分别为:夫差末口陈兵图,磨盘(口)舣舟待潮图、清江浦仓厂盛况图、漕督躬亲盘验图、康熙码头巡河图、舟船过闸艰险图、通衢古驿晨旅图、水上立交壮观图。另外在浮雕前还有音乐喷泉,夏天晚上人们可以在喷泉旁休息休息;广场东西侧还竖有16根台柱,每根灯柱雕塑一位运河历史名人。从右起分别是:韩信、枚乘、鲍照、粱红玉、龚开、吴承恩、阎若璩、吴鞠通、关天培;从左起分别是:陈登、乔维岳、陈瑄、潘季驯、靳辅、郭大昌、黎世序。[1]
2.3.3 广场植物现状
原广场内的植物品种较为单一,色彩过于单一(基本都是绿色的,长时间会给人一种审美疲劳),并且缺少一种四季颜色变幻,在春夏季节,植物大部分可显绿色,在秋冬季黄色,灰色比较适合,这样不会给人以沉闷,死气沉沉的感觉,在横向设计还不错,不过在竖向设计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多数为常绿的小灌木及大乔木,缺少一些能起点缀作用的草和花之类的地被植物和观花观叶类的小乔木来装饰广场。站在广场一角,一眼望去,整块广场一览无余,在地形上基本没有变化,对于现在年轻的外向年轻人,可能会缺少一些趣味性和一种神秘感。
我觉得在此次改造设计中应该将地形坡度问题考虑到设计中,并且增加横向,竖向景观,丰富植物配置,植物种植应该提供四季之美景,而不能单一只用绿色来进行植物配置;为防止植物的水土不服等一些问题,建议栽植多采用淮安当地的原有材料和树种,提高存活率。
2.3.4 服务设施分析
原广场服务设施配置基本没有,后期养护工作工作也不尽如人意,园内现有配置的垃圾桶,坐凳,长廊损坏较为严重,园内厕所缺乏打扫,作为一个广场,一些基本服务设施,比如小店,应该配备的。到了秋天,园内落叶不能按时打扫,不仅会造成广场不够整洁,而且有可能会影响交通。
安排保洁人员定期打扫,对场内设施及时的进行更换,对落叶及时进行打扫,应开一店,保证游客的基本需要。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运河城市广场设计应带来丰富的古代文化。设计时,应结合附近环境(5条马路伴着商铺外加一条里运河)进行一起设计,形成一个大的整体。设计时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统一;注重与街道的协调与统一;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和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2]
本次改造设计的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
3.1设计构思 3
3.2设计原则 3
4 具体设计 5
4.1主入口广场 5
4.2运河文化大道 5
4.3儿童游乐 5
4.4阳光草坪 6
4.5休闲绿地 6
4.6河滨水岸 6
4.7文化广场 6
5 规划设计分析 7
5.1功能分析 7
5.2交通分析 7
5.3景观节点分析 7
5.4灯光分析 8
6 种植设计 8
6.1绿化构思 8
6.2植物配置 8
6.3植物选择 9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9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人们可能对于广场并不陌生,知道它是个供人休闲,娱乐的场地,那么大家对于文化广场的理解又有多少呢?
文化广场即指以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它能为人们带来文化气息,提供休闲活动的场地,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要做到弘扬城市文化,并能吸引游人到来。既然作为文化的广场,那么文化元素必然是十分重要的。广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供人休闲的场地,其中的植物可以改善环境。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公共的文化事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个供人休闲,娱乐的场地,那么大家对于文化广场的理解又有多少呢?
文化广场即指以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它能为人们带来文化气息,提供休闲活动的场地,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要做到弘扬城市文化,并能吸引游人到来。既然作为文化的广场,那么文化元素必然是十分重要的。广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供人休闲的场地,其中的植物可以改善环境。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公共的文化事业,并且能很好地结合当地和外来的文化。文化广场可以灌输给人们以精神文化,给人们带来一种充实感。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相信人们对文化的需要也越来越多。
本次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改造设计旨在突出大运河千年文化,渲染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为人们带去一个更加适合人休憩,娱乐的场所的同时,突显其历史文化,彰显古代人民的智慧,为自己是一个运河人而骄傲。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气候是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
2. 2 场地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里运河北岸、清江大闸和水门桥之间的漕运路(即河北路)北侧,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整个场地类似于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两个长边分别为360米,300米;还有两个同为160米的边,还有一小边长度为60米。运河广场处于一个圈内,四周都有马路,北边有商铺并且有有轨电车通过,东面是一个十字路口,南面靠近里运河,西面也是商铺。原有广场植物配置比较单一,文化气息不够浓重,设计比较简洁,后期维护工作不够到位,一些配置如坐凳,垃圾桶影响广场面貌,不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身心欢愉的享受。
2. 3 现状分析
2.3.1 广场交通现状
淮安大运河广场的四边都与城市主干道相互连接,交通便利,视线开阔,可远观又可近看,方便游客进出方便。广场内道路主要是二级道路,多数分布在一些休息区和草坪灌木区,整个中心广场由大理石铺装,两旁还夹鹅软石小道,草坪旁小道有点窄,两人并排不能走,这个需要改造,整个广场内道路由西向东呈弧形上升,不多元化,道路整体来说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必要的一些防滑,防跌措施保护做的不够好,需加强改善。
2.3.2 广场景观现状
放眼望去,整个广场显得足够恢弘大气的同时,显得有一点空旷,除了两盏高盏灯高高耸立外,在运河广场北端的中心位置高高耸立着一座抽象性的主题雕塑,两侧则整齐排列着8幅石质浮雕,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运河事迹,内容分别为:夫差末口陈兵图,磨盘(口)舣舟待潮图、清江浦仓厂盛况图、漕督躬亲盘验图、康熙码头巡河图、舟船过闸艰险图、通衢古驿晨旅图、水上立交壮观图。另外在浮雕前还有音乐喷泉,夏天晚上人们可以在喷泉旁休息休息;广场东西侧还竖有16根台柱,每根灯柱雕塑一位运河历史名人。从右起分别是:韩信、枚乘、鲍照、粱红玉、龚开、吴承恩、阎若璩、吴鞠通、关天培;从左起分别是:陈登、乔维岳、陈瑄、潘季驯、靳辅、郭大昌、黎世序。[1]
2.3.3 广场植物现状
原广场内的植物品种较为单一,色彩过于单一(基本都是绿色的,长时间会给人一种审美疲劳),并且缺少一种四季颜色变幻,在春夏季节,植物大部分可显绿色,在秋冬季黄色,灰色比较适合,这样不会给人以沉闷,死气沉沉的感觉,在横向设计还不错,不过在竖向设计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多数为常绿的小灌木及大乔木,缺少一些能起点缀作用的草和花之类的地被植物和观花观叶类的小乔木来装饰广场。站在广场一角,一眼望去,整块广场一览无余,在地形上基本没有变化,对于现在年轻的外向年轻人,可能会缺少一些趣味性和一种神秘感。
我觉得在此次改造设计中应该将地形坡度问题考虑到设计中,并且增加横向,竖向景观,丰富植物配置,植物种植应该提供四季之美景,而不能单一只用绿色来进行植物配置;为防止植物的水土不服等一些问题,建议栽植多采用淮安当地的原有材料和树种,提高存活率。
2.3.4 服务设施分析
原广场服务设施配置基本没有,后期养护工作工作也不尽如人意,园内现有配置的垃圾桶,坐凳,长廊损坏较为严重,园内厕所缺乏打扫,作为一个广场,一些基本服务设施,比如小店,应该配备的。到了秋天,园内落叶不能按时打扫,不仅会造成广场不够整洁,而且有可能会影响交通。
安排保洁人员定期打扫,对场内设施及时的进行更换,对落叶及时进行打扫,应开一店,保证游客的基本需要。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运河城市广场设计应带来丰富的古代文化。设计时,应结合附近环境(5条马路伴着商铺外加一条里运河)进行一起设计,形成一个大的整体。设计时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统一;注重与街道的协调与统一;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和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2]
本次改造设计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