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广场纪念性景观设计(附件)
毛主席曾经说过,荣德生是中国实业救国的代表,荣毅仁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第一人。这片广场便是为了纪念二人的事迹和精神而设计的。纪念性景观,最重要的不是外观上的纪念,不是挂满了照片,立起了塑像就是纪念性景观;更重要的应当是把需要纪念的精神,需要铭记的历史淋漓尽致的穿插在设计的天工巧夺之中。本广场的设计用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描绘了荣德生那个混乱张狂的年代,微地形的“山峰裂谷”讲述了荣毅仁跌宕的传奇人生。将历史糅合在设计中,将精神铭刻在设计中,这一片广场用自身陈述历史,让每一个行走于上的人感受着那种“红色资本家”的共产主义精神。关键词 太湖广场,纪念性,景观设计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相关理论概述 2
1.3.1纪念概述 2
1.3.2纪念性景观概述 2
2 区域概况分析 2
2.1 区域定位 2
2.1.1 周边环境分析 2
2.1.2 区域分析 2
2.2 背景分析 3
2.3 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3
2.3.1 现存问题 3
2.3.2 解决方法 3
3 案例分析 4
3.1国外案例 4
3.1.1 9*11国家纪念广场 4
3.1.2美国芒特弗农广场 5
3.2国内案例 6
3.2.1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6
4 设计说明 6
4.1设计理念 6
4.1.1设计构思 6
4.1.2设计方向 7
4.1.3设计依据 7
4.1,4设计原则 7
4.2 设计分析 7
4.2.1 景观主体结构 7
4.2.2景观植物设计 9
4.3 节点分析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在繁忙拥挤的城市空间内,无论是地广人稀的城市外围圈,还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商业中心圈,都少不了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这些空间可以是公园、广场,也可以是緬怀先烈的纪念馆,还可以是纪念历史事件的纪念碑。其中纪念性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在现代城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思索和学习的空间,在推动着城市前进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无锡自古有“太湖之珠”的美誉,沉淀了三千多年的历史,而无锡太湖广场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景观广场,被称为华东地区第一广场,也是无锡市非常重要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之一。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纪念性景观,将对纪念性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现存在的问题。
希望通过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唤起属于那个时代的时代记忆。
1.2.2 研究意义
纪念性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没有记忆的城市是空洞的,乏味的,无趣的。
有许多名人在经济管理、社会科学、人文地理、政治军事等领域,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
他们身后的纪念性景观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 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给人以纪念,警醒,反思。
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体、非常珍贵的人文资源,纪念性景观可以提高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地位,促进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纪念性景观还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灵魂的象征, 是开发文化产品 、开发旅游项目的潜在资源。
纪念性景观不仅可以让人追思缅怀、温故知新、催人奋进,更加可以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传颂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相关理论概述
1.3.1纪念概述
纪念是一种对某些人或某些物的情绪,可以通过创造纪念性景观表达出来。
1.3.2纪念性景观概述
纪念性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对一个人,一群人,一类人,甚至可以是对重要事件,某种精神的纪念的物质表达。纪念性景观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了当地城市的标志。
2 区域概况分析
2.1 区域定位
无锡位于江苏的南部,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无锡北靠长江,南倚太湖,东连苏州,西连常州,共同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作为新一线城市,无锡自古就是一个“鱼米之乡”,被称为“太湖明珠”。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荣氏作为爱国民族实业家的代表在无锡发展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2.1.1 周边环境分析
气候条件:无锡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季节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交通条件:无锡自古就交通便利,水路发达,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陆路交通线路也是错综复杂,更有人称在无锡没有转两次车到不了的地方。新建成的地铁一号线和地铁二号线更是把城郊与经济政治中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无锡地铁一号线直达太湖广场站。
资源条件:无锡自古就被称为是“鱼米之乡”,水资源充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农业上的发展促进了无锡经济上的发展,进一步的促进了无锡现代化的发展。
经济条件:无锡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新一线城市里的领军人物,聚集了各大投资商在无锡扎根落户。
2.1.2 区域分析
太湖广场占地约六十七万平方米,东靠清扬路,南临图书馆,西抵运河东路,北到永和路。整个太湖广场被太湖大道分为南广场和北广场。南广场和北广场通过下沉式景观通道连接在一起。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相关理论概述 2
1.3.1纪念概述 2
1.3.2纪念性景观概述 2
2 区域概况分析 2
2.1 区域定位 2
2.1.1 周边环境分析 2
2.1.2 区域分析 2
2.2 背景分析 3
2.3 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3
2.3.1 现存问题 3
2.3.2 解决方法 3
3 案例分析 4
3.1国外案例 4
3.1.1 9*11国家纪念广场 4
3.1.2美国芒特弗农广场 5
3.2国内案例 6
3.2.1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6
4 设计说明 6
4.1设计理念 6
4.1.1设计构思 6
4.1.2设计方向 7
4.1.3设计依据 7
4.1,4设计原则 7
4.2 设计分析 7
4.2.1 景观主体结构 7
4.2.2景观植物设计 9
4.3 节点分析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在繁忙拥挤的城市空间内,无论是地广人稀的城市外围圈,还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商业中心圈,都少不了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这些空间可以是公园、广场,也可以是緬怀先烈的纪念馆,还可以是纪念历史事件的纪念碑。其中纪念性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在现代城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思索和学习的空间,在推动着城市前进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无锡自古有“太湖之珠”的美誉,沉淀了三千多年的历史,而无锡太湖广场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景观广场,被称为华东地区第一广场,也是无锡市非常重要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之一。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纪念性景观,将对纪念性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现存在的问题。
希望通过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唤起属于那个时代的时代记忆。
1.2.2 研究意义
纪念性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没有记忆的城市是空洞的,乏味的,无趣的。
有许多名人在经济管理、社会科学、人文地理、政治军事等领域,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
他们身后的纪念性景观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 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给人以纪念,警醒,反思。
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体、非常珍贵的人文资源,纪念性景观可以提高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地位,促进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纪念性景观还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灵魂的象征, 是开发文化产品 、开发旅游项目的潜在资源。
纪念性景观不仅可以让人追思缅怀、温故知新、催人奋进,更加可以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传颂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相关理论概述
1.3.1纪念概述
纪念是一种对某些人或某些物的情绪,可以通过创造纪念性景观表达出来。
1.3.2纪念性景观概述
纪念性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对一个人,一群人,一类人,甚至可以是对重要事件,某种精神的纪念的物质表达。纪念性景观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了当地城市的标志。
2 区域概况分析
2.1 区域定位
无锡位于江苏的南部,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无锡北靠长江,南倚太湖,东连苏州,西连常州,共同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作为新一线城市,无锡自古就是一个“鱼米之乡”,被称为“太湖明珠”。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荣氏作为爱国民族实业家的代表在无锡发展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2.1.1 周边环境分析
气候条件:无锡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季节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交通条件:无锡自古就交通便利,水路发达,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陆路交通线路也是错综复杂,更有人称在无锡没有转两次车到不了的地方。新建成的地铁一号线和地铁二号线更是把城郊与经济政治中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无锡地铁一号线直达太湖广场站。
资源条件:无锡自古就被称为是“鱼米之乡”,水资源充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农业上的发展促进了无锡经济上的发展,进一步的促进了无锡现代化的发展。
经济条件:无锡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新一线城市里的领军人物,聚集了各大投资商在无锡扎根落户。
2.1.2 区域分析
太湖广场占地约六十七万平方米,东靠清扬路,南临图书馆,西抵运河东路,北到永和路。整个太湖广场被太湖大道分为南广场和北广场。南广场和北广场通过下沉式景观通道连接在一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