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别墅中心绿地设计(a方案)(附件)

摘要: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为数不少的新兴都市中产阶级,他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居住者对于理想栖居生活的追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过去一味的单纯追求室内豪华装修转变为注重室内外和谐共存,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并且对于景观设计进入了更加讲求精、美、意境的新阶段[1]。而我们作为园林工作者,惊喜地发现公共绿地作为高档住宅区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因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 综述2
1.1 研究意义2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2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2
1.3.1 研究目标2
1.3.2 研究方法2
1.4 高档住宅区的公共绿地的设计规划探索3
1.4.1 设计原则3
1.4.1.1 整体性原则3
1.4.1.2 舒适性原则3
1.4.1.3 生态性原则3
1.4.1.4 设计的人文原则3
1.4.1.5 即时效果成熟的原则3
1.4.2 设计要素3
1.4.2.1 景观规划3
1.4.2.2 小品规划设计3
1.4.2.3 绿化种植4
1.4.3 小结4
1.5 案例分析——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4
1.5.1 项目简介4
1.5.2 设计剖析4
1.5.3 总结4
2 设计说明5
2.1 项目概况5
2.1.1 设计背景分析5
2.1.2 项目位置5
2.2 项目设计原则5
2.2.1 以人为本的原则5
2.2.2 生态性原则5
2.2.3 统一性原则5
2.3 设计构思及布局分析5
2.3.1 景观设计构思5
2.3.2 植物设计构思6
2.3.3 布局分析6
2.4 设计内容分析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2.4.1 景观功能分析6
2.4.2 交通分析6
2.4.3 竖向分析6
2.4.4 种植分析6
2.5 方案细部设计6
2.5.1 主入口景观区6
2.5.2 北入口景观区6
2.5.3 东入口景观区6
2.5.4 次入口景观区7
2.5.5 儿童游乐场7
2.6 经济技术指标7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图:
图01 区位分析图01
图02 现状分析图02
图03 总平面图03
图04 功能分区图04
图05 交通规划图05
图06 竖向分析图06
图07 种植设计图07
图08 植物意向图08
图09 植物大样图109
图10 植物大样图210
图11 局部大样图11
图12 亭子大样图12
图13 入口景墙大样图13
图14 树池大样图14
图15 鸟瞰图115
图16 鸟瞰图216
图17 剖、立面图17
图18 主入口效果图18
图19 儿童游乐场效果图19
图20 北入口效果图20
图21 主要节点效果图21
图22 东入口广场效果图22
图23 次入口广场效果图23
来安碧桂园别墅中心绿地设计(A方案)
引言
引言
1 综述
1.1 研究意义
“住宅的意义是和平地生存一个保护感和归属感的场所。”舒尔茨的这句话道出人类对创造心目中理想家园环境的不懈追求[2]。住宅是人类最重要的栖息地,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政府对于土地使用的控制政策的实施,人们对于环境要求增长的一系列矛盾,高档住宅区公共绿地的出现及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
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公共绿地的发展水平,几乎直接代表了住宅区的品位和水准。因此公共绿地的发展对于高档住宅区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对于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探索高档住宅区公共绿地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快速发展的要求。对于人们要求的提高以及政府对于高级住宅开发控制政策的相应出台的基础上,怎么做出高品质,以人为本的高档住宅区的公共绿地则是本文主要探索的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早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策略,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在美国,以“滨海镇开发”为代表的“新城市主义运动”结合了都市主义的观点来解决美国的郊区住宅问题: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国外高档住宅区的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发展己经较为成熟,特别是在地域化的建筑风格、合理因借周边自然环境、景观设计的程序体制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宝贵经验,值得国内的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学习借鉴。
中国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现先后经历了无自主创意的照搬时期、大雷同的粗放型时期、意识转型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3]。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住宅还只是能够保证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规划布局采用简单的周边式和行列式。20世纪6070年代,全国均处于备战状态,因此人们的居住环境大都雷同,人们的意识最多的是封闭和防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一切都是以统一为主,因此形成了居住区的规划。20世纪90年代,人类审美的提高,居住区的风格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当然更多考虑的是以人为本。到了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意识也更为显著,人们不仅开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还主要考虑到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提升。通过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搭配组合,结合独特的建筑形式,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如西班牙园林、东南亚园林、法式园林等主题园林营造住宅区的景观,如杭州留庄项目等[4]。有丰富的地形变化。另外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层次,充分进行地形设计,或缓坡或陡坡,园路也是起伏多变,地形结合曲折的园路形成移步易景的效果,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如上海佘山三号项目等[5]。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提高,做出高品质,以人为本的高档住宅区的公共绿地是本文主要探索的内容。因此希望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的层面上对于高档住宅区的公共绿地的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