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附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美丽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普通住宅转向了绿色住宅。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色住宅,绿化环境目 录
1 引 言 1
2 国外居住区设计发展趋势 2
2.1 国外居住区设计特点 2
2.2 国外居住区设计案例 3
3 国内居住区发展现状 4
4 张家港市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5
4.1 城市背景 5
4.2 居住区基本状况 6
4.3 设计依据 6
4.4 设计构思 7
4.5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7
4.6 道路系统 7
5 居住区景观规划的原则 8
5.1 以人为本——结合人文特征 8
5.2 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特征 8
5.3 因时制宜——结合气候特征 8
6 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8
6.1 保护植物多样性 8
6.2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9
6.3 在变化中求统一 9
6.4 在均衡中突出主调与个性 9
7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未来发展 9
7.1 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 9
7.2 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建筑特色” 10
7.3 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景观点缀” 10
8 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0
8.1 景观的形式与功能缺乏完美的统一 10
8.2 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缺乏统一感 11
8.3 居住区景观缺乏个性,识别性差 11
9 对改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11
9.1 因地制宜开展景观设计,提高自主创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植物布局+景观点缀” 10
8 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0
8.1 景观的形式与功能缺乏完美的统一 10
8.2 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缺乏统一感 11
8.3 居住区景观缺乏个性,识别性差 11
9 对改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11
9.1 因地制宜开展景观设计,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11
9.2 加强景观设计学科建设,锻造素质过硬的设计队伍? 11
9.3 完善设计规范,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 言
城市居住区是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在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世界将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有比例将会占到60%,城市人口将会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人类将进入城市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人均绿地占有率不断下降,于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求增加城市绿地占有率,并且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也越来越立意新颖,变化多样,层出不穷,真正意义上的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生活。
中国空前的城市化过程使人居环境急剧恶化,相比之下“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之类便特别令人向往,其口号也就特别具有感召力。而在此同时,中国现代园林专业的理论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理论却为数不少),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活动便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危险,即盲目性——望文生义地,凭着个人的幻想来构筑“花园”城,并以此来引导大规模的园林建设活动。历史的教训已不胜枚举,发生在眼前的所谓“美化”“绿化”活动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严酷的环境现实使中国现代园林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如何在空前的城市与社会变革时期确立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发展方向,对本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张家港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古典文化为背景,在满足各种要求下而营造的一种居住小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下,这是一种新一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张家港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合理的与自然生态结合,改变恶劣的生活空间与场所,创造高尚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城市面貌进行‘美容’;促进园林城市的发展;提高和谐生态的稳定性;增强城市的景观、美观化;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的生活等。
2 国外居住区设计发展趋势
2.1国外居住区设计特点
2.1.1环境设计的要求
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掌握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规律,分析各年龄组居民每天是怎么活动的,作为设计的依据。因此提倡建筑师深入到居民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设计。
环境设计还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空间环境和优美的景观环境,充分关注人在这样环境里活动时的感受。按居民的出行规律处理好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的关系,内部交通中人行与车行的关系, 行车与停车的关系,等等。
环境设计还要立足于现状的保护和利用。结合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周围环境, 在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上做出特色,突出自己的个性[1]。
2.1.2 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布置时十分小心, 通过实地测量标定每棵树的位置, 然后确定楼的位置和首层地面的标高。住宅设计中将上层单元住户的卧室和起居室上下颠倒过来, 使靠近走道、楼梯间一边是卫生间, 而所有居室都能朝向绿化空间。居民无论在室内、室外或在廊道上通行时都能享受到美好的景观。
2.1.3 组成生活庭院
从居住形态看, 通常认为中国是内向封闭型的—房子围着院子; 而西方则是外向开放型的—院子包围房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情况也在变化。解放以来,我们的居住形态从内向转向外向,而西方却又转向内向。60年代西德汉堡修建的斯戴尔苏居住区代表了一种向庭院式布局形态。20个住宅组团组成居住区, 每个组团容纳360户。口字形住宅组团围合成一个100m x150m的内部庭院, 住宅入口都面向庭院。在组团开口处没有多层车库。居民存车后进入组团, 使庭院全部保留给居民作为室外生活活动的空间,不受车辆交通的干扰。住宅从入口处的9层逐渐降低到4 层,打破了单调的感觉。
2.1.6 注意建筑形式
在住宅的形式方面,国外居住区实践中比较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强调它们的识别性。常用的做法是在一个小区或一个组团内住宅类型不会太多, 而每种类型有其自己的形式。然而不管有多少类型,在一个小区里建筑风格还是统一的。
造住宅形式特色,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即使用一种平面设计,经过精心设计,结合当地情况,
1 引 言 1
2 国外居住区设计发展趋势 2
2.1 国外居住区设计特点 2
2.2 国外居住区设计案例 3
3 国内居住区发展现状 4
4 张家港市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5
4.1 城市背景 5
4.2 居住区基本状况 6
4.3 设计依据 6
4.4 设计构思 7
4.5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7
4.6 道路系统 7
5 居住区景观规划的原则 8
5.1 以人为本——结合人文特征 8
5.2 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特征 8
5.3 因时制宜——结合气候特征 8
6 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8
6.1 保护植物多样性 8
6.2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9
6.3 在变化中求统一 9
6.4 在均衡中突出主调与个性 9
7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未来发展 9
7.1 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实用价值” 9
7.2 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建筑特色” 10
7.3 强调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景观点缀” 10
8 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0
8.1 景观的形式与功能缺乏完美的统一 10
8.2 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缺乏统一感 11
8.3 居住区景观缺乏个性,识别性差 11
9 对改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11
9.1 因地制宜开展景观设计,提高自主创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植物布局+景观点缀” 10
8 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0
8.1 景观的形式与功能缺乏完美的统一 10
8.2 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缺乏统一感 11
8.3 居住区景观缺乏个性,识别性差 11
9 对改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11
9.1 因地制宜开展景观设计,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11
9.2 加强景观设计学科建设,锻造素质过硬的设计队伍? 11
9.3 完善设计规范,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 言
城市居住区是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在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世界将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有比例将会占到60%,城市人口将会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人类将进入城市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人均绿地占有率不断下降,于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求增加城市绿地占有率,并且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也越来越立意新颖,变化多样,层出不穷,真正意义上的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生活。
中国空前的城市化过程使人居环境急剧恶化,相比之下“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之类便特别令人向往,其口号也就特别具有感召力。而在此同时,中国现代园林专业的理论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理论却为数不少),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活动便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危险,即盲目性——望文生义地,凭着个人的幻想来构筑“花园”城,并以此来引导大规模的园林建设活动。历史的教训已不胜枚举,发生在眼前的所谓“美化”“绿化”活动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严酷的环境现实使中国现代园林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如何在空前的城市与社会变革时期确立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发展方向,对本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张家港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古典文化为背景,在满足各种要求下而营造的一种居住小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下,这是一种新一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张家港滨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合理的与自然生态结合,改变恶劣的生活空间与场所,创造高尚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城市面貌进行‘美容’;促进园林城市的发展;提高和谐生态的稳定性;增强城市的景观、美观化;引领人们走进高尚的生活等。
2 国外居住区设计发展趋势
2.1国外居住区设计特点
2.1.1环境设计的要求
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掌握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规律,分析各年龄组居民每天是怎么活动的,作为设计的依据。因此提倡建筑师深入到居民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设计。
环境设计还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空间环境和优美的景观环境,充分关注人在这样环境里活动时的感受。按居民的出行规律处理好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的关系,内部交通中人行与车行的关系, 行车与停车的关系,等等。
环境设计还要立足于现状的保护和利用。结合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周围环境, 在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上做出特色,突出自己的个性[1]。
2.1.2 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布置时十分小心, 通过实地测量标定每棵树的位置, 然后确定楼的位置和首层地面的标高。住宅设计中将上层单元住户的卧室和起居室上下颠倒过来, 使靠近走道、楼梯间一边是卫生间, 而所有居室都能朝向绿化空间。居民无论在室内、室外或在廊道上通行时都能享受到美好的景观。
2.1.3 组成生活庭院
从居住形态看, 通常认为中国是内向封闭型的—房子围着院子; 而西方则是外向开放型的—院子包围房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情况也在变化。解放以来,我们的居住形态从内向转向外向,而西方却又转向内向。60年代西德汉堡修建的斯戴尔苏居住区代表了一种向庭院式布局形态。20个住宅组团组成居住区, 每个组团容纳360户。口字形住宅组团围合成一个100m x150m的内部庭院, 住宅入口都面向庭院。在组团开口处没有多层车库。居民存车后进入组团, 使庭院全部保留给居民作为室外生活活动的空间,不受车辆交通的干扰。住宅从入口处的9层逐渐降低到4 层,打破了单调的感觉。
2.1.6 注意建筑形式
在住宅的形式方面,国外居住区实践中比较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强调它们的识别性。常用的做法是在一个小区或一个组团内住宅类型不会太多, 而每种类型有其自己的形式。然而不管有多少类型,在一个小区里建筑风格还是统一的。
造住宅形式特色,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即使用一种平面设计,经过精心设计,结合当地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