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第一中学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本文通过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中学校园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首先提出21世纪中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中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中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与休息的环境。关键词 :中学校园 人文校园 明晰结构 构成要素目 录
1 引言 1
2 校园景观演变1
2.1 校园景观的前景1
2.2 校园景观的特色1
2.3 校园景观的相关发展趋势2
2.4 国内校园景观的发展情况2
2.5 国外校园景观的发展情况2
3 区域概况3
3.1 总体区位情况3
3.2 项目概述3
3.3 文化底蕴 3
4 第一中学改造目的以及其自身存在的不足 3
4.1 第一中学自身存在的不足 3
4.2 第一中学改造的目的 3
5 设计原则3
6 方案总体设计规划4
6.1 设计理念4
6.2 竖向设计5
6.3 校园内道路规划5
6.4 停车场规划5
6.5 功能分区以及主要景观节点的意向方案5
7 植物配置5
7.1 植物配置原则6
7.2 植物选择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10
1 引言
每一所中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城市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中学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中学的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1]。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城市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中学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中学的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1]。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中学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的条件几乎同样重要,中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占50%以上。因此,校园环境应特别注重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一种高雅的,有人情味的文化来熏陶和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爱文化才会爱国家”,以先进的文化来影响人,这应该是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价值所在[2]。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中学整体形象设计的关键,因此首先要了解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在针对学校的特点以先进的理念、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规划设计。
2 校园景观演变
2.1 校园景观的前景
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环境一样,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是校园内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是人们视觉可以感受、身心能够体验的室外空间,诸如山川、河流、树木、建筑、小品等等,它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及质地在校园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成为校园景观。中学校园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不仅反映了校园的特色,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一直是不断发展的研究课题[3]。
2.2 校园景观的特色
校园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美丽漂亮的校园环境,让人舒心惬意,心旷神怡。中学里的绿化景观设计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们在丰富内涵、陶冶情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景观的美、自然的美。中学校园是社会文化建筑空间的承载体, 它是人类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校园就像一本教科书,对师生具有一种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感受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地域文化的影响[4]。景观环境是中学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外在表征之一,集中地体现了整个中学校园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整个中学校园的风貌和发展[5]。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一个校园的魅力取决于它的个性,校园的个性体现了本地人的意识和个性,是校园的精气神,主心骨,也是学校发展的信心之源。一个有个性的校园设计,不仅仅是学校的,还是地区文化的凝结与体现,是一个地区文化最跃动的音符。新建校园个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今后发展建设的引导和依据。校园的个性化因素包括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建筑形式,空间结构,生态环境及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纵观著名学府,其个性化的校园,都是在历史与文脉发展中逐渐强化而得以发展的。
2.3 校园景观的相关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高校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扩建、搬迁、调整、合并等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6]。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往往面临着建设未动,规划先行的问题。因此,在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各所中学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点以及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等因素,注重营造形式丰富并且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优美校园环境,从而形成科学与人文交织相溶的校园景观,这样使得不同性质的中学具有不同的景观元素,体现不一样的文化内涵,使之各具特色[7]。
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为了更好地做好校园规划设计中应至少考虑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致 谢<
1 引言 1
2 校园景观演变1
2.1 校园景观的前景1
2.2 校园景观的特色1
2.3 校园景观的相关发展趋势2
2.4 国内校园景观的发展情况2
2.5 国外校园景观的发展情况2
3 区域概况3
3.1 总体区位情况3
3.2 项目概述3
3.3 文化底蕴 3
4 第一中学改造目的以及其自身存在的不足 3
4.1 第一中学自身存在的不足 3
4.2 第一中学改造的目的 3
5 设计原则3
6 方案总体设计规划4
6.1 设计理念4
6.2 竖向设计5
6.3 校园内道路规划5
6.4 停车场规划5
6.5 功能分区以及主要景观节点的意向方案5
7 植物配置5
7.1 植物配置原则6
7.2 植物选择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10
1 引言
每一所中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城市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中学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中学的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1]。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城市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中学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中学的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1]。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中学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的条件几乎同样重要,中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占50%以上。因此,校园环境应特别注重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一种高雅的,有人情味的文化来熏陶和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爱文化才会爱国家”,以先进的文化来影响人,这应该是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价值所在[2]。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中学整体形象设计的关键,因此首先要了解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在针对学校的特点以先进的理念、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规划设计。
2 校园景观演变
2.1 校园景观的前景
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环境一样,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是校园内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是人们视觉可以感受、身心能够体验的室外空间,诸如山川、河流、树木、建筑、小品等等,它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及质地在校园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成为校园景观。中学校园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不仅反映了校园的特色,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一直是不断发展的研究课题[3]。
2.2 校园景观的特色
校园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美丽漂亮的校园环境,让人舒心惬意,心旷神怡。中学里的绿化景观设计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们在丰富内涵、陶冶情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景观的美、自然的美。中学校园是社会文化建筑空间的承载体, 它是人类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校园就像一本教科书,对师生具有一种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感受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地域文化的影响[4]。景观环境是中学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外在表征之一,集中地体现了整个中学校园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整个中学校园的风貌和发展[5]。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一个校园的魅力取决于它的个性,校园的个性体现了本地人的意识和个性,是校园的精气神,主心骨,也是学校发展的信心之源。一个有个性的校园设计,不仅仅是学校的,还是地区文化的凝结与体现,是一个地区文化最跃动的音符。新建校园个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今后发展建设的引导和依据。校园的个性化因素包括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建筑形式,空间结构,生态环境及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纵观著名学府,其个性化的校园,都是在历史与文脉发展中逐渐强化而得以发展的。
2.3 校园景观的相关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高校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扩建、搬迁、调整、合并等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6]。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往往面临着建设未动,规划先行的问题。因此,在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各所中学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点以及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等因素,注重营造形式丰富并且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优美校园环境,从而形成科学与人文交织相溶的校园景观,这样使得不同性质的中学具有不同的景观元素,体现不一样的文化内涵,使之各具特色[7]。
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为了更好地做好校园规划设计中应至少考虑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致 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