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普景观设计洪泽龟山村
由于地球历经46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在各地域留下的地质遗迹非常复杂。针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的地质科普景观设计,参照当地景观现状、交通条件、人文环境,分析了其地质结构、地层、地貌历史变化,对该区域内地质年代的划分、岩石、生物、构造运动、矿产进行了评估,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的地质结构属于距今5亿7千万年前的前寒武纪时期,进而探讨了关于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建设园林地质科普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关键词 地质科普,景观设计,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前寒武纪,管理结构
目 录
1 引言 1
2 场地现状分析 1
2.1 文化背景 1
2.2 场地现状分析 1
3 设计构思与理念 2
3.1 设计构思 2
3.2 设计理念 3
4 设计依据 4
5 设计遵循的原则 4
6 总体布局原则 5
6.1 空间布局 5
6.2 功能结构布局 5
6.3 交通可达性的考量 6
6.4 观光游览布局 6
6.5 参与体验性项目布局 7
6.6 科普区布局 7
7 种植设计 8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2004年6月27日—29日,揭开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新篇章的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1],地质遗迹是在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受到各种内、外力的地质作用逐渐的、缓慢的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随着全世界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成为自然环境保护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地质遗迹保护方案中,建立地质科普公园以其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成功的脱颖而出。相对于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我国其实是起步较早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而中国自1979年起编著《中国名胜地质丛书》。由于地学旅游受到国内大众的广泛欢迎,旅游地学适应社会需求应运而生,作为旅游与地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合的载体,地质公园在我国大地上顺理成章的产生。
我国早在1985年就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并把它作为地质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中国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一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密切合作,在国际上为推动地质公园规划工作作出了贡献,走在世界的前列。地质公园在我国一出现就受到了欢迎,不仅在于它找到了一条保护地质遗迹的良好途径,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它吸引了广大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2]。
2 场地现状分析
2.1 文化背景
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首个传统村落,又被誉为“长淮第一村”。早在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就是淮河流域闻名遐迩的佛教发源圣地、市井繁华。龟山寺、安淮寺在当年也曾经是高僧云集,宋朝诗人米芾的《龟山晚钟》有云:“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龟山是洪泽湖地区古淮河文化的发源地。龟山南麓有御码头、百牛潭、巫支祁井、淮渎庙、淮渎碑、移建安淮寺碑等代表着古淮河文化的遗迹。大禹治水的传说相比大家都听说过,传说当年治理淮河时,在这里设置了指挥部,引得人们在这里建起“淮渎庙”,来纪念大禹先生的恩德,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庙宇,后来成为位列辽、黄、淮、江“四渎”之一的名庙[3],而巫支祁井下的“水怪”就是当年吴承恩先生《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灵感来源。
2.2 场地现状分析
龟山村现在虽然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但在这里我想要把我两个月前的亲身经历来分享一下。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入洪泽湖湖口,因有一座形似卧龟的山而得名。山体延伸覆盖面积约1.6平方千米,山麓居住130余户人家,约有村民760人。山三面环水,北与老子山遥相呼应。
两个月前,据我所知能够到达龟山村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自驾游。我与友人事先并不知道,做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还是问了大巴司机很多遍才问清楚。在距离村庄大概七八公里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路口下车,虽然路口有着前方多少公里龟山景区的标识,但是是剩下几公里的羊肠小路并没有任何的交通方式可以借用。最终我二人历尽艰辛拦截了一位路过的当地大叔,虽然这位大叔的家距离龟山村不足5公里,但他居然从来没有听所过龟山村的存在。后来这位非常善良的大叔跟着我们的手机导航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真的非常感谢这位大叔)进村后已是午时,虽然不大的村里有好几家看起来很不错的农家饭店,走进才发现生意惨淡,冰箱里的食材也是非常不新鲜。联系导师后,村长给我们找了一位长者做导游,据说曾经给很多慕名来此的著名人士讲解过。
由此可见龟山村目前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之处:
1) 交通十分不便,可达性太差
2) 宣传力度,或者说宣传方案有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 旅游路线不够明确,项目单一枯燥
4) 缺乏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
此外,龟山的破环严重,龟山已经不复原状。残留的断崖后虽风景优美,但已然被人们遗忘,场景略显凄凉。
3 设计构思与理念
地质科普公园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科普公园肩负着保护地质遗迹这一重要任务,因此,管理结构非常重要。如何建立一套非常完整的、实用的、适用的管理体系成为最棘手的问题。除此之外,向游人们讲解、普及地质知识;供地质爱好者、地质学者研究相关历史。也就说如何体现其科学研究、科普价值是设计的重点。
目 录
1 引言 1
2 场地现状分析 1
2.1 文化背景 1
2.2 场地现状分析 1
3 设计构思与理念 2
3.1 设计构思 2
3.2 设计理念 3
4 设计依据 4
5 设计遵循的原则 4
6 总体布局原则 5
6.1 空间布局 5
6.2 功能结构布局 5
6.3 交通可达性的考量 6
6.4 观光游览布局 6
6.5 参与体验性项目布局 7
6.6 科普区布局 7
7 种植设计 8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2004年6月27日—29日,揭开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新篇章的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1],地质遗迹是在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受到各种内、外力的地质作用逐渐的、缓慢的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随着全世界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成为自然环境保护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地质遗迹保护方案中,建立地质科普公园以其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成功的脱颖而出。相对于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我国其实是起步较早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而中国自1979年起编著《中国名胜地质丛书》。由于地学旅游受到国内大众的广泛欢迎,旅游地学适应社会需求应运而生,作为旅游与地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合的载体,地质公园在我国大地上顺理成章的产生。
我国早在1985年就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并把它作为地质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中国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一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密切合作,在国际上为推动地质公园规划工作作出了贡献,走在世界的前列。地质公园在我国一出现就受到了欢迎,不仅在于它找到了一条保护地质遗迹的良好途径,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它吸引了广大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2]。
2 场地现状分析
2.1 文化背景
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首个传统村落,又被誉为“长淮第一村”。早在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就是淮河流域闻名遐迩的佛教发源圣地、市井繁华。龟山寺、安淮寺在当年也曾经是高僧云集,宋朝诗人米芾的《龟山晚钟》有云:“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龟山是洪泽湖地区古淮河文化的发源地。龟山南麓有御码头、百牛潭、巫支祁井、淮渎庙、淮渎碑、移建安淮寺碑等代表着古淮河文化的遗迹。大禹治水的传说相比大家都听说过,传说当年治理淮河时,在这里设置了指挥部,引得人们在这里建起“淮渎庙”,来纪念大禹先生的恩德,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庙宇,后来成为位列辽、黄、淮、江“四渎”之一的名庙[3],而巫支祁井下的“水怪”就是当年吴承恩先生《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灵感来源。
2.2 场地现状分析
龟山村现在虽然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但在这里我想要把我两个月前的亲身经历来分享一下。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入洪泽湖湖口,因有一座形似卧龟的山而得名。山体延伸覆盖面积约1.6平方千米,山麓居住130余户人家,约有村民760人。山三面环水,北与老子山遥相呼应。
两个月前,据我所知能够到达龟山村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自驾游。我与友人事先并不知道,做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还是问了大巴司机很多遍才问清楚。在距离村庄大概七八公里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路口下车,虽然路口有着前方多少公里龟山景区的标识,但是是剩下几公里的羊肠小路并没有任何的交通方式可以借用。最终我二人历尽艰辛拦截了一位路过的当地大叔,虽然这位大叔的家距离龟山村不足5公里,但他居然从来没有听所过龟山村的存在。后来这位非常善良的大叔跟着我们的手机导航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真的非常感谢这位大叔)进村后已是午时,虽然不大的村里有好几家看起来很不错的农家饭店,走进才发现生意惨淡,冰箱里的食材也是非常不新鲜。联系导师后,村长给我们找了一位长者做导游,据说曾经给很多慕名来此的著名人士讲解过。
由此可见龟山村目前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之处:
1) 交通十分不便,可达性太差
2) 宣传力度,或者说宣传方案有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 旅游路线不够明确,项目单一枯燥
4) 缺乏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
此外,龟山的破环严重,龟山已经不复原状。残留的断崖后虽风景优美,但已然被人们遗忘,场景略显凄凉。
3 设计构思与理念
地质科普公园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科普公园肩负着保护地质遗迹这一重要任务,因此,管理结构非常重要。如何建立一套非常完整的、实用的、适用的管理体系成为最棘手的问题。除此之外,向游人们讲解、普及地质知识;供地质爱好者、地质学者研究相关历史。也就说如何体现其科学研究、科普价值是设计的重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