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心安(南园)景观改造设计(附件)
对江苏省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校园景观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对外的整体形象,同时对学生人生观与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别于其他商业性、文化性景观,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校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校园环境通过景观的变化处理,在直接使人感官愉悦的同时,更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提供了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空间和场所,从而达到排解忧愁,舒缓心情的作用。具有文化积淀的景观还能寓教于乐,这也是校园景观有待挖掘的巨大潜力,即所谓校园的“场所精神”。关键词 工科校园,文化底蕴,社交,场所精神目 录
1 引言 1
2 发展定位 1
2.1 城市背景分析 1
2.2 基地周边环境分析 1
2.1.1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2
2.1.2 道路系统与现状水系分析 2
2.3 基地内部现状分析 2
3 设计思路 2
3.1 设计定位 3
3.2 设计主题与愿景 3
3.3 概念演化 3
3.3.1 绿地系统 3
3.3.2 水系 3
4 各功能区景观详细规划 4
4.1 公共活动广场 4
4.2 休憩聚会花园 4
4.3 滨水观光赏玩 5
4.4 惬意学习时光 5
4.5 健身集会场馆 6
4.6 其他 6
5 道路交通组织与游线规划 7
6 竖向及水系设计 7
7 植物配置规划 7
7.1 种植设计指导思想 8
7.2 种植种类规划 8
7.3 植物分区规划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其景观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间接影响其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
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一所学校来说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植物分区规划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其景观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间接影响其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
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一所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反映了学校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更是学校师生精神心灵寄托的场所。它具有的精神功能:放松身心,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升修养,陶冶情操是不可替代的。
本项目的改造设计旨在改变现有局限师生学习及社交的空间,打破无处停留的尴尬,提供了各类社交设施,创造多种吸引人们聚集于此的机会,更加人性化的景观小品,打造了具有幸福感的场所。
2 发展定位
2.1 城市背景分析
淮安坐落于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北部,是伟人周恩来的故里,具有“南北兼容”的鲜明特征:她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割带,地处中国秦岭淮河一线,千里淮河穿境而过。她是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带。淮安地处南北分界线和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上,历史上曾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运河之都”。正因如此,淮安地方文化兼具南方细腻含蓄与北方粗犷豪放的特征,是典型的以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为特质的运河文化。
本项目位于淮安市清浦区大学城,清浦区在古代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四大都市’”,大学城则引领着淮安市教育的发展,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打造苏北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知名科研平台、创新平台和决策咨询服务平台,是建立人才培养与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吸引更多人才建设新淮安,而一所学校好比人一样,人们的第一印象是由它的外表所决定的。因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迫在眉睫。
2.2 基地周边环境分析
改造场地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文化内涵丰富。场地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四季分明,适合植物群落的繁殖生长。周边有四所高校,可供适用人群集中。
2.1.1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居住群适中,学校群密集,而场地不仅要服务于学校内的师生,还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可达性和日常需求。原有场地平坦,地形起伏不大,给设计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但同时没有高差变化设计不好会显得一马平川,没有景观变化而显得整体改造枯燥无味。
2.1.2 道路系统与现状水系分析
坐落于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新校区西靠城市主干道淮海南路,由枚乘路分割成南北校区,与淮安南汽车站仅一路之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内水系发达,三面环水,形成名副其实护龙渠,是国内校园水体面积最多的学校。水流多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严重,清理不及时形成臭水沟等弊端。
2.3 基地内部现状分析
现有的建筑和道路系统对改造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有限制的地方。保留所有的建筑,鉴于场地内植被退化,植物种类单一,河道污染。改造中增加了植物品种,对河岸线重新规划,增加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改造后校园景观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细部设计,立足于使用者的实用性,即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上等都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充分考虑到师生日常生活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学生加以关怀,尽力创造出快捷、高效、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2]。而整体设计风格上更加具有理工科校园特色,既可让校外人员了解学校历史文化,感受文化氛围、欣赏自然美景、科普理科知识,又能传播了校园文化,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
3 设计思路
3.1 设计定位
整个设计以多功能用途理念为主导,把使用者的舒适度放在首位,从打破身边的每一个独行者的尴尬为出发点,此次以文化与人性化作为主体定位,着力打造一个集发扬文化、启智教育、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
由此,我将场地划分成五大块,即公共活动广场、休憩聚会花园、滨水观光赏玩、惬意学习时光、健身集会场馆。并希望创造出一个设施完善、充满活力与现代审美的校园环境和一种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力空间。
校园将被营造出“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的浪漫意境[3]。使人们在和自然亲密接触中获得愉悦与放松的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与环境该如何和谐相处的思考。并通过具有特色的景观形态的塑造与互动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校园的文化渊源与发展足迹,秉承着“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理念,以开放的面貌与海纳百川的心态迎接师生及四海游客的到访,让校园成为吸引人停留的地方。达成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的愿望。
3.2 设计主题与愿景
本次规划以“归来,心安”为主题,打造吸引人停留的校园。很
1 引言 1
2 发展定位 1
2.1 城市背景分析 1
2.2 基地周边环境分析 1
2.1.1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2
2.1.2 道路系统与现状水系分析 2
2.3 基地内部现状分析 2
3 设计思路 2
3.1 设计定位 3
3.2 设计主题与愿景 3
3.3 概念演化 3
3.3.1 绿地系统 3
3.3.2 水系 3
4 各功能区景观详细规划 4
4.1 公共活动广场 4
4.2 休憩聚会花园 4
4.3 滨水观光赏玩 5
4.4 惬意学习时光 5
4.5 健身集会场馆 6
4.6 其他 6
5 道路交通组织与游线规划 7
6 竖向及水系设计 7
7 植物配置规划 7
7.1 种植设计指导思想 8
7.2 种植种类规划 8
7.3 植物分区规划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其景观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间接影响其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
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一所学校来说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植物分区规划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其景观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间接影响其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
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一所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反映了学校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更是学校师生精神心灵寄托的场所。它具有的精神功能:放松身心,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升修养,陶冶情操是不可替代的。
本项目的改造设计旨在改变现有局限师生学习及社交的空间,打破无处停留的尴尬,提供了各类社交设施,创造多种吸引人们聚集于此的机会,更加人性化的景观小品,打造了具有幸福感的场所。
2 发展定位
2.1 城市背景分析
淮安坐落于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北部,是伟人周恩来的故里,具有“南北兼容”的鲜明特征:她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割带,地处中国秦岭淮河一线,千里淮河穿境而过。她是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带。淮安地处南北分界线和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上,历史上曾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运河之都”。正因如此,淮安地方文化兼具南方细腻含蓄与北方粗犷豪放的特征,是典型的以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为特质的运河文化。
本项目位于淮安市清浦区大学城,清浦区在古代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四大都市’”,大学城则引领着淮安市教育的发展,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打造苏北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知名科研平台、创新平台和决策咨询服务平台,是建立人才培养与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吸引更多人才建设新淮安,而一所学校好比人一样,人们的第一印象是由它的外表所决定的。因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迫在眉睫。
2.2 基地周边环境分析
改造场地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文化内涵丰富。场地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四季分明,适合植物群落的繁殖生长。周边有四所高校,可供适用人群集中。
2.1.1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居住群适中,学校群密集,而场地不仅要服务于学校内的师生,还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可达性和日常需求。原有场地平坦,地形起伏不大,给设计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但同时没有高差变化设计不好会显得一马平川,没有景观变化而显得整体改造枯燥无味。
2.1.2 道路系统与现状水系分析
坐落于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新校区西靠城市主干道淮海南路,由枚乘路分割成南北校区,与淮安南汽车站仅一路之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内水系发达,三面环水,形成名副其实护龙渠,是国内校园水体面积最多的学校。水流多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严重,清理不及时形成臭水沟等弊端。
2.3 基地内部现状分析
现有的建筑和道路系统对改造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有限制的地方。保留所有的建筑,鉴于场地内植被退化,植物种类单一,河道污染。改造中增加了植物品种,对河岸线重新规划,增加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改造后校园景观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细部设计,立足于使用者的实用性,即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上等都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充分考虑到师生日常生活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学生加以关怀,尽力创造出快捷、高效、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2]。而整体设计风格上更加具有理工科校园特色,既可让校外人员了解学校历史文化,感受文化氛围、欣赏自然美景、科普理科知识,又能传播了校园文化,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
3 设计思路
3.1 设计定位
整个设计以多功能用途理念为主导,把使用者的舒适度放在首位,从打破身边的每一个独行者的尴尬为出发点,此次以文化与人性化作为主体定位,着力打造一个集发扬文化、启智教育、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
由此,我将场地划分成五大块,即公共活动广场、休憩聚会花园、滨水观光赏玩、惬意学习时光、健身集会场馆。并希望创造出一个设施完善、充满活力与现代审美的校园环境和一种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力空间。
校园将被营造出“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的浪漫意境[3]。使人们在和自然亲密接触中获得愉悦与放松的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与环境该如何和谐相处的思考。并通过具有特色的景观形态的塑造与互动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校园的文化渊源与发展足迹,秉承着“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理念,以开放的面貌与海纳百川的心态迎接师生及四海游客的到访,让校园成为吸引人停留的地方。达成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的愿望。
3.2 设计主题与愿景
本次规划以“归来,心安”为主题,打造吸引人停留的校园。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