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里金坛翠堤湾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附件)
随着城市化越来越普遍,居住区中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居民关心的焦点,邻里之间和谐的相处也事关居住区和城市化发展的健康。本次以常州金坛翠堤湾小区为例,设计以居住区本身和现有的景观为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城市居住区邻里之间的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达到一种真正的人文和谐。设计内容从居住区本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营造一个以‘左邻右里,和谐共处’为主题的居住区景观,重点把握景观方面以民生活的舒适度和亲和度,并最终创造同城市与时俱进的和谐邻里交往空间。关键词 邻里空间,和谐,景观改造目 录
1 引言 1
2 居住区背景概况 1
2.1 居住区背景 1
2.2 居住区概况 1
3 现状分析 1
3.1 居住区景观现状 1
3.2 居住区人文现状 2
3.3 居住区植物现状 2
3.4 居住区交通现状 2
4 设计原则、依据和构思 3
4.1 设计原则 3
4.4.1 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原则 3
4.4.2 增加户外停留时间的原则 3
4.4.3 提高空间舒适性的原则 4
4.4.4 提供各级私密性的环境 4
4.2 设计依据 4
4.3 设计构思 4
5 具体表现 5
5.1 曲水流觞 5
5.2 水滨木栈道 5
5.3 孩童游乐 5
5.4 临水绿地 5
5.5 特色老人亭 6
5.6 绿地休息区 6
5.7 圆形小广场 6
6 规划设计分析 6
6.1 功能区分析 6
6.2 景观节点分析 7
6.3 交通分析 7
7 种植设计 7
7.1 绿化构思 7
7.2 植物设计原则 7
7.3 植物选择 8
结 论 9
致 谢 10
参 考 文 献 11
1 引言
本次课题设计以突出左右邻里,和谐生活为主题,景观方面以民生活的舒适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分析 7
6.3 交通分析 7
7 种植设计 7
7.1 绿化构思 7
7.2 植物设计原则 7
7.3 植物选择 8
结 论 9
致 谢 10
参 考 文 献 11
1 引言
本次课题设计以突出左右邻里,和谐生活为主题,景观方面以民生活的舒适度,彼此之间的亲和度为目标。左邻右里在小区的概念可以意之为居住区邻里之间交往的和的状态,一种真正的人文和谐,运用园林要素的一系列手法让它在现代居住区中体现。不仅在景观构成要素--小品,植物,水体的尺寸要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学,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感,让人们欣赏,还要为人所用,形成集聚范围,让人们在此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 居住区背景概况
2.1 居住区背景
金坛市于2015年撤市并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处于江苏省南部,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接壤,西与茅山、句容区相连,南濒洮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丹徒区毗邻。总面积975.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1.2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4.22平方公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金坛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有著名的长荡湖绒蟹、红香芋、标糯米和醇稠如蜜的封缸酒;也曾因茅山茶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金坛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刻纸之乡,金坛刻纸艺术是植根于金坛民间土壤誉满四海的艺术之花。
2.2 居住区概况
翠堤湾小区位于金坛的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90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276.7平方米,其北边和东边为居住区,南面靠市区大道—华城路,西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下塘河,闹中有静,沿河有充足的绿地,供游人饭后散步。总体形状呈梯形,东北角和西南角有小型交叉路口。
3 现状分析
3.1 居住区景观现状
现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过于单一,其中心公共空间绿地的小品设置过于单调,只有小型广场和圆形座椅。只有大片段的植物组团,没有水域的参与,整个空间显得缺乏灵动性和活泼性。楼与楼之间的小型组团绿地格式单一,并且没有很好的与中心绿地结合起来,整个空间显得零散。
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将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结合起来,并且满足人们的交往空间的同时适当的与周围的环境融合起来,这样可以显得更加自然,并且加入适合主题和谐的建筑小品。
3.2 居住区人文现状
居住区原本是以实用性为主的,对于人的需求方面考量的很少,在这个居住区中景观和道路的布局较为送散,居民楼与居民楼之间的交流因没有很好的景观交流场所而变得少之又少,阻隔了小区邻里之间交流氛围的形成。组团绿地中供人休息娱乐的地方使用率太低,以至于部分座椅变得脏乱不堪,满足人们的需求方面就比较低。
空间范围里面的半开放性和私密性做的不够,居住区中大多都是开放式的座椅和集聚性的广场,可提供给人们的半开放性的场所不多,不能满足人们心里的隐私空间。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以植物或小品建筑来围合成私密性的空间。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和小孩的设施做的不到位,偌大的居住区可供小孩玩耍的游乐设施太过简单并且缺乏新意。居住区中老人和小孩在公共空间逗留的时间比青年人多的多,所以在这方面小区没有做的很好。
3.3 居住区植物现状
现有居住区场地植物的品种较为单一,色彩也较为单调,只有中心绿地的植物配置较为丰满,其余的组团绿地中植物的覆盖率不是很高。植物品种多为常绿植物,缺乏四季变换的丰富色彩,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竖向设计不够丰富,多为中型的常绿乔灌木,没有颜色丰富的四季低矮植物,并且没有地形上变化,一观到底缺乏新鲜感和神秘感。没有充分利用植物来围合空间,形成私密与半私密性的公共交往空间。
植物设计在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居住区中植物的绿化覆盖率,采用多种形式的植物造景手法和多品种的植物来营造出四季分明,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可以采用坡地或不同高度的植物来丰富植物竖向设计上的视觉效果。
3.4 居住区交通分析
交通布局方面以一条弯曲的主要道路贯穿整个场地,线条流畅,弯曲有度,主要道路我觉得可以保留。次要道路布局不够详细,有一些地方通达性不够,造成了人车混流,很容易留下交通隐患。三个主出入口位置分别在西南方向、东边方向和北边方向车流量不多处,有效的缓解了出入小区后主城区道路的车流量压力,但设置的都比较狭窄,一般电动车转弯处比较困难,一旦车流量多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设计时要考虑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园路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方便而美观。主出入口设计考虑人车分流,并且预留足够的道路空间避免车流高峰。
4 设计原则、依据和构思
4.1 设计原则
4.4.1 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原则
居民归属感是体现左邻右里之间感情的
1 引言 1
2 居住区背景概况 1
2.1 居住区背景 1
2.2 居住区概况 1
3 现状分析 1
3.1 居住区景观现状 1
3.2 居住区人文现状 2
3.3 居住区植物现状 2
3.4 居住区交通现状 2
4 设计原则、依据和构思 3
4.1 设计原则 3
4.4.1 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原则 3
4.4.2 增加户外停留时间的原则 3
4.4.3 提高空间舒适性的原则 4
4.4.4 提供各级私密性的环境 4
4.2 设计依据 4
4.3 设计构思 4
5 具体表现 5
5.1 曲水流觞 5
5.2 水滨木栈道 5
5.3 孩童游乐 5
5.4 临水绿地 5
5.5 特色老人亭 6
5.6 绿地休息区 6
5.7 圆形小广场 6
6 规划设计分析 6
6.1 功能区分析 6
6.2 景观节点分析 7
6.3 交通分析 7
7 种植设计 7
7.1 绿化构思 7
7.2 植物设计原则 7
7.3 植物选择 8
结 论 9
致 谢 10
参 考 文 献 11
1 引言
本次课题设计以突出左右邻里,和谐生活为主题,景观方面以民生活的舒适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分析 7
6.3 交通分析 7
7 种植设计 7
7.1 绿化构思 7
7.2 植物设计原则 7
7.3 植物选择 8
结 论 9
致 谢 10
参 考 文 献 11
1 引言
本次课题设计以突出左右邻里,和谐生活为主题,景观方面以民生活的舒适度,彼此之间的亲和度为目标。左邻右里在小区的概念可以意之为居住区邻里之间交往的和的状态,一种真正的人文和谐,运用园林要素的一系列手法让它在现代居住区中体现。不仅在景观构成要素--小品,植物,水体的尺寸要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学,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感,让人们欣赏,还要为人所用,形成集聚范围,让人们在此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 居住区背景概况
2.1 居住区背景
金坛市于2015年撤市并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处于江苏省南部,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接壤,西与茅山、句容区相连,南濒洮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丹徒区毗邻。总面积975.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1.2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4.22平方公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金坛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有著名的长荡湖绒蟹、红香芋、标糯米和醇稠如蜜的封缸酒;也曾因茅山茶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金坛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刻纸之乡,金坛刻纸艺术是植根于金坛民间土壤誉满四海的艺术之花。
2.2 居住区概况
翠堤湾小区位于金坛的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90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276.7平方米,其北边和东边为居住区,南面靠市区大道—华城路,西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下塘河,闹中有静,沿河有充足的绿地,供游人饭后散步。总体形状呈梯形,东北角和西南角有小型交叉路口。
3 现状分析
3.1 居住区景观现状
现有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过于单一,其中心公共空间绿地的小品设置过于单调,只有小型广场和圆形座椅。只有大片段的植物组团,没有水域的参与,整个空间显得缺乏灵动性和活泼性。楼与楼之间的小型组团绿地格式单一,并且没有很好的与中心绿地结合起来,整个空间显得零散。
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将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结合起来,并且满足人们的交往空间的同时适当的与周围的环境融合起来,这样可以显得更加自然,并且加入适合主题和谐的建筑小品。
3.2 居住区人文现状
居住区原本是以实用性为主的,对于人的需求方面考量的很少,在这个居住区中景观和道路的布局较为送散,居民楼与居民楼之间的交流因没有很好的景观交流场所而变得少之又少,阻隔了小区邻里之间交流氛围的形成。组团绿地中供人休息娱乐的地方使用率太低,以至于部分座椅变得脏乱不堪,满足人们的需求方面就比较低。
空间范围里面的半开放性和私密性做的不够,居住区中大多都是开放式的座椅和集聚性的广场,可提供给人们的半开放性的场所不多,不能满足人们心里的隐私空间。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以植物或小品建筑来围合成私密性的空间。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和小孩的设施做的不到位,偌大的居住区可供小孩玩耍的游乐设施太过简单并且缺乏新意。居住区中老人和小孩在公共空间逗留的时间比青年人多的多,所以在这方面小区没有做的很好。
3.3 居住区植物现状
现有居住区场地植物的品种较为单一,色彩也较为单调,只有中心绿地的植物配置较为丰满,其余的组团绿地中植物的覆盖率不是很高。植物品种多为常绿植物,缺乏四季变换的丰富色彩,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竖向设计不够丰富,多为中型的常绿乔灌木,没有颜色丰富的四季低矮植物,并且没有地形上变化,一观到底缺乏新鲜感和神秘感。没有充分利用植物来围合空间,形成私密与半私密性的公共交往空间。
植物设计在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居住区中植物的绿化覆盖率,采用多种形式的植物造景手法和多品种的植物来营造出四季分明,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可以采用坡地或不同高度的植物来丰富植物竖向设计上的视觉效果。
3.4 居住区交通分析
交通布局方面以一条弯曲的主要道路贯穿整个场地,线条流畅,弯曲有度,主要道路我觉得可以保留。次要道路布局不够详细,有一些地方通达性不够,造成了人车混流,很容易留下交通隐患。三个主出入口位置分别在西南方向、东边方向和北边方向车流量不多处,有效的缓解了出入小区后主城区道路的车流量压力,但设置的都比较狭窄,一般电动车转弯处比较困难,一旦车流量多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设计时要考虑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园路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方便而美观。主出入口设计考虑人车分流,并且预留足够的道路空间避免车流高峰。
4 设计原则、依据和构思
4.1 设计原则
4.4.1 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原则
居民归属感是体现左邻右里之间感情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