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型景观空间营造探究以大运河文化广场局部绿地改造为例(附件)
广场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通过广场的改造设计对于体现城市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和环境效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设计以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广场为例,以广场本身和现有的景观为基础,目的在于使城市广场在功能、空间、设施等方面更切合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内容从淮安市本身的特点出发,营造一个以“适老型景观”为主题的广场景观,重点在于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配和淮安的本土文化,体现淮安的特色。并最终创造出适宜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的休闲娱乐广场, 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活动区域。关键词 大运河广场,景观改造,老年人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1
2.3.1广场交通现状 1
2.3.2广场景观现状 2
2.3.3广场植物现状 2
2.3.4服务设施分析 2
2.3.5卫生环境分析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
3.1设计构思 3
3.2设计依据 3
3.3设计原则 3
3.3.1功能多样性原则 3
3.3.2安全性原则 3
3.3.3保健性原则 4
3.3.4醒目性原则 4
3.3.5服务性原则 4
4 具体设计 4
4.1主入口广场 4
4.2中心广场 5
4.3亲子娱乐广场 5
4.4文化广场 5
4.5小群体空间 5
4.6私密小空间 5
5 规划设计分析 5
5.1功能分析 6
5.2交通分析 6
5.3景观节点分析 6
5.4灯光分析 6
6 种植设计 7
6.1绿化构思 7
6.2植物配置 7
6.3植物选择 7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7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功能分析 6
5.2交通分析 6
5.3景观节点分析 6
5.4灯光分析 6
6 种植设计 7
6.1绿化构思 7
6.2植物配置 7
6.3植物选择 7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7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室外活动场所,通过集会、交通、纪念、商业、休闲等广场空间的营造,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1]。它的出现重现了城市景观的亮点,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广场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善广场的环境并且提高广场的绿地面积,丰富广场原有景观,创造出一个适合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本次设计以中心广场为主,通过道路来划分各个区的景观,结合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的特点,设计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适老型广场。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淮安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是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自古为水运枢纽、南北要冲,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西部濒临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南部则有高邮湖、白马湖等。
此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里运河北岸、清江大闸和水门桥之间的漕运路(即河北路)北侧,靠近市区,是体现淮安文化的代表性广场。
2. 2 场地概况
大运河文化广场是江苏淮安市区最大的市民广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淮安休闲娱乐的中心,附近有许多住宅区,广场的使用率非常高。而且此处广场人流量大,交通方便,作为淮安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重要平台。
2. 3 现状分析
2.3.1 广场交通现状
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与城市主干道相互连接,交通便利,视线开阔。但是广场入口与内部连接不得当,整个广场基本上只有一个主入口,其他就是一些小的支路连接到马路边缘,没有明确的次入口,不利于将公众引入其中,参与相关的活动。并且广场内部的园路分级不明确而且形式单一,不能很好的起到区分广场功能的作用。
设计时应该要注意处理好城市主干道与广场之间的关系,根据周围环境合理的设置主入口和次入口,广场内的园路进行分级,设计多种类型的园路,尤其要多设计些健身步道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在选择广场的铺装面料时,要选择磨砂的防滑材料。
2.3.2 广场景观现状
广场内原有景观单调乏味,整个广场以广场北侧正中央的雕塑为中心,在东西两侧设置了长廊,长廊以内有一些介绍淮安特色文化的雕塑,在广场的北侧有一处景墙,雕刻着淮安的本土文化。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景观,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变化,且服务人群不明确,缺少老年人活动所必须的小品,景观建筑。在景观设计中,只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与地域文化特色,不能满足老人群体的需求。
景观设计时应该以老人群体为本,结合淮安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特点,将其融入设计之中,设计出一些新颖的独特小品建筑,满足老人的活动休憩。
2.3.3 广场植物现状
原场地植物品种单一,在色彩方面缺少变化,几乎全是常绿植物,缺乏四季变化,使人感觉沉闷。在竖向设计方面做的也不够丰富,大多为常绿灌木及大乔木,只在广场的一个小圆角有一处地被花草。缺少草花等地被植物和观花观叶类的小乔木。整块广场地形虽有变化,但仍可一观到底,缺少趣味性和神秘感。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地形坡度,增加竖向景观,在植物配置时可选择不同高度的树木,丰富植物的层次感。关于色彩方面可利用当地的原有材料和树种,多运用色彩分明,四季变化的植物造景。当然所选的植物要适应老年人的眼光。
2.3.4 服务设施分析
原广场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没有考虑到人们的休息娱乐,从而导致有人没地方坐的窘境,雕塑、灯具也已经破烂不堪,缺少后期维护。
设计时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服务的人群(即老年人),增加相应的设施,如灯具、坐凳、垃圾桶、指示牌、运动健身的器材等,在选择时可以选取经久耐用的服务设施,增加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
2.3.5 卫生环境分析
原广场的卫生非常糟糕,广场上的垃圾遍地都是,草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大树宠物狗的便便没人清理,广场的垃圾桶少且脏而杂。
在卫生方面需要加强后期的维护管理。每天应有专门的广场管理人员进行清理,同时可以采取奖惩模式。对于制作垃圾且破坏环境的游人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对于维护广场卫生环境的普通人可奖励一些小的玩意或者一些生活用品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作为倍受当今社会关注的老年群体,如何安置老年人,怎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了一个难题[2]。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越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1
2.3.1广场交通现状 1
2.3.2广场景观现状 2
2.3.3广场植物现状 2
2.3.4服务设施分析 2
2.3.5卫生环境分析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
3.1设计构思 3
3.2设计依据 3
3.3设计原则 3
3.3.1功能多样性原则 3
3.3.2安全性原则 3
3.3.3保健性原则 4
3.3.4醒目性原则 4
3.3.5服务性原则 4
4 具体设计 4
4.1主入口广场 4
4.2中心广场 5
4.3亲子娱乐广场 5
4.4文化广场 5
4.5小群体空间 5
4.6私密小空间 5
5 规划设计分析 5
5.1功能分析 6
5.2交通分析 6
5.3景观节点分析 6
5.4灯光分析 6
6 种植设计 7
6.1绿化构思 7
6.2植物配置 7
6.3植物选择 7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7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功能分析 6
5.2交通分析 6
5.3景观节点分析 6
5.4灯光分析 6
6 种植设计 7
6.1绿化构思 7
6.2植物配置 7
6.3植物选择 7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7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室外活动场所,通过集会、交通、纪念、商业、休闲等广场空间的营造,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1]。它的出现重现了城市景观的亮点,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广场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善广场的环境并且提高广场的绿地面积,丰富广场原有景观,创造出一个适合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本次设计以中心广场为主,通过道路来划分各个区的景观,结合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的特点,设计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适老型广场。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淮安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是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自古为水运枢纽、南北要冲,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西部濒临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南部则有高邮湖、白马湖等。
此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里运河北岸、清江大闸和水门桥之间的漕运路(即河北路)北侧,靠近市区,是体现淮安文化的代表性广场。
2. 2 场地概况
大运河文化广场是江苏淮安市区最大的市民广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淮安休闲娱乐的中心,附近有许多住宅区,广场的使用率非常高。而且此处广场人流量大,交通方便,作为淮安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重要平台。
2. 3 现状分析
2.3.1 广场交通现状
淮安大运河文化广场与城市主干道相互连接,交通便利,视线开阔。但是广场入口与内部连接不得当,整个广场基本上只有一个主入口,其他就是一些小的支路连接到马路边缘,没有明确的次入口,不利于将公众引入其中,参与相关的活动。并且广场内部的园路分级不明确而且形式单一,不能很好的起到区分广场功能的作用。
设计时应该要注意处理好城市主干道与广场之间的关系,根据周围环境合理的设置主入口和次入口,广场内的园路进行分级,设计多种类型的园路,尤其要多设计些健身步道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在选择广场的铺装面料时,要选择磨砂的防滑材料。
2.3.2 广场景观现状
广场内原有景观单调乏味,整个广场以广场北侧正中央的雕塑为中心,在东西两侧设置了长廊,长廊以内有一些介绍淮安特色文化的雕塑,在广场的北侧有一处景墙,雕刻着淮安的本土文化。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景观,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变化,且服务人群不明确,缺少老年人活动所必须的小品,景观建筑。在景观设计中,只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与地域文化特色,不能满足老人群体的需求。
景观设计时应该以老人群体为本,结合淮安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特点,将其融入设计之中,设计出一些新颖的独特小品建筑,满足老人的活动休憩。
2.3.3 广场植物现状
原场地植物品种单一,在色彩方面缺少变化,几乎全是常绿植物,缺乏四季变化,使人感觉沉闷。在竖向设计方面做的也不够丰富,大多为常绿灌木及大乔木,只在广场的一个小圆角有一处地被花草。缺少草花等地被植物和观花观叶类的小乔木。整块广场地形虽有变化,但仍可一观到底,缺少趣味性和神秘感。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地形坡度,增加竖向景观,在植物配置时可选择不同高度的树木,丰富植物的层次感。关于色彩方面可利用当地的原有材料和树种,多运用色彩分明,四季变化的植物造景。当然所选的植物要适应老年人的眼光。
2.3.4 服务设施分析
原广场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没有考虑到人们的休息娱乐,从而导致有人没地方坐的窘境,雕塑、灯具也已经破烂不堪,缺少后期维护。
设计时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服务的人群(即老年人),增加相应的设施,如灯具、坐凳、垃圾桶、指示牌、运动健身的器材等,在选择时可以选取经久耐用的服务设施,增加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
2.3.5 卫生环境分析
原广场的卫生非常糟糕,广场上的垃圾遍地都是,草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大树宠物狗的便便没人清理,广场的垃圾桶少且脏而杂。
在卫生方面需要加强后期的维护管理。每天应有专门的广场管理人员进行清理,同时可以采取奖惩模式。对于制作垃圾且破坏环境的游人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对于维护广场卫生环境的普通人可奖励一些小的玩意或者一些生活用品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作为倍受当今社会关注的老年群体,如何安置老年人,怎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了一个难题[2]。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20.html